鲁西北结婚的风俗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亲·彩礼·嫁妆
  
  在祖祖辈辈的乡亲们眼里,男女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在人们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定亲,前提是男方得有五间宽敞明亮的厦房,偏房大门修得漂漂亮亮的一座院子。以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见过面看着不傻不苶就行,现在孩子做主,男女双方得先了解些日子。以后一切都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办!
  “见面”,男方买上“六沓六”的礼品:六瓶酒、六瓶香油、六只扒鸡、六斤猪肉、六斤牛肉、六条鱼,再拿些橘子、香焦、烟等。由叔叔或大爷领着去女方家相亲。同意的女家就将六样礼物每样留下四样,双方要互相交换手绢,男方的手绢里包上一千一百元,表示千里挑一。
  接下来就是“递帖”,这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男方家要摆上六桌宴席,将本家的人们及近亲约来,请先生在一张红纸上以男方父亲的名义用毛笔写上:“金诺,某某某鞠躬敬求”。由介绍人拿到女方家并拿上两千五百元彩礼,女方也以父亲的名义写一张回帖:“谨遵台命,某某某鞠躬”。然后再压回四百元表示不回空帖,这门亲就算正式定下了。
  定亲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春节,男方都要给女方家去“送礼”,买上鱼、鸡、肉、酒,另外还要给对象买衣服,不买就得给钱,不然女方会嫌男家小气、缩气。而且每年秋后赶会,男方要请女方去逛会、买东西。
  再就是“认门”,女方去男方家认家门。其实现在这么开放了,姑娘早就去过不知多少回了,但这个门必须得认,这是男家一定要办的,给三亲六戚本家院中送信,到那一天都来赴宴、随份子。男方给女方六百六十元,表示六六大顺。
  等到快结婚的时候,女方还要再要上六千元彩礼钱。
  到了要娶亲的时候,男女双方登上记,就是合法夫妻了,但在乡亲们眼里仪式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举行仪式就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男方请先生根据女方的属相、本身月看一个黄道吉日,“看日子”以后,写到红纸上,男方买上礼物给女家送去“娶帖”,就开始装修屋子,刮瓷、吊顶、镶地板砖、买组合家具、家庭影院、组合沙发、席梦思,还有锅碗瓢盆、照婚纱照、发请柬。然后再给女方家送去八十斤新弹的白生生的棉花,以便女方家用来蓄新被褥。
  这些条件都是女方最普通不额外的,即使男方再穷再没钱,东借西凑头拱地也得办到。
  与此同时,女方家也在准备嫁女儿的东西。找一束艾草、十根一尺的秫秸、九根红色筷子、一根长在一起的双瓣葱,用红毛线捆在一起,随着嫁妆送到男家。象征着小夫妻未来的日子,恩爱长久、十全十美、人丁兴旺、白头到老。然后就是做“铺盖”,我们这里时兴陪送“十铺十盖”,十床被子十床褥子,也不全做只做六铺六盖,这个很讲究,家长请一些妇人,都是有儿有女心灵手巧的全和人来做。
  结婚头一天,女方家会聚集乡邻本家的妇人们来“叠铺盖”。剪一个美丽的红月亮放到新人的茶盘里,象征花好月圆。所有的家具也不能空着,每样家具里放上两个红纸剪的元宝。将新人的四只茶碗里放上蜂蜜、香油、酵母、盐,再用红纸封起来,等明天认新人每人抠开两个。再就是用红纸封两个小酒盅,代表新娘的饭碗,结婚那天要被新郎“偷走”。
  接下来就是包合婚饺子,根据女方的年龄,一岁一对最后多包一对,岁岁有余。再擀些宽心面(面条)一起生着放到提盒里,第二天随着结婚队伍送到男家。
  男方家结婚头几天要设宴请小队文支、武支人员及队长,都是乡邻本家的男人;因为谁家都有婚、丧、嫁、娶的事,所以不管谁家有事,只要队长派到谁头上,谁就得去做,手头有再要紧的事也得先放下。这体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结合作精神。喝罢酒队长拿出拟好的名单,念结婚那天派给他们的活儿。
  一切准备就绪,单等那个好日子的到来了!
  
  结婚·典礼·祭祖
  
  我们鲁西北农村有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老习惯,随着时代变化也接受着新事物,特别是年轻人,结婚已很有些土洋结合的味道了!
  结婚头一天,租来的婚庆公司就把宴席用的桌、椅、板凳,盘、碗、筷子,锅炉、音响、录像等等,一切用具全都运到。院中本家名单中的男人全都到齐,埋锅垒灶、搭棚。房顶上搭起架子,彩旗招展,架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高音喇叭放着流行歌曲、戏剧,那动静震耳欲聋,娶媳妇嘛高兴!
  妇女们则在内门上、屋门上、大门上、窗户上、柱子上、影壁墙上贴满了双喜字与对联,就连本家的人家大门上也都贴了喜字对联。男人们开上四辆拖拉机去女方家拉嫁妆。
  中午便有客人来赴宴、随份子。八个菜喝酒八个菜吃饭,馒头是我们这里特有的,穿在竹签上蒸熟,两头尖一尺长的签子馒头,过年过节,婚、丧、嫁、娶都吃这种馒头。
  到了晚上,红灯高挂彩灯闪烁,客人依旧不断,高音喇叭还在不知疲倦地唱着。
  第二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三亲六戚七姑八姨乡邻院中的男人女人都到齐了。新郎穿戴整齐,手捧一束鲜红欲滴的玫瑰花要去迎娶新娘了。司仪拿着话筒领着摄像上前道喜并问:“要娶媳妇了,激动吗?”“激动!”“高兴吗?”“高兴!”新郎说得嘴都合不拢了。两个接新娘的小姑娘和一个“压车”的小男孩若干人等上到几辆轿车上,打头是一辆给新人准备的吉祥喜庆的彩车,一阵鞭炮、二踢脚放过后车队出发了。
  到了新娘的村子,有人招呼车子头朝哪儿腚朝哪儿的吉利方向,然后又是鞭炮齐鸣,引得村人都出来看热闹。新郎下车并没有去新娘家,被早就等在那里的人请进了另一户人家。大家入座立刻上来点心和几样小菜,并不吃。有人悄没声将两个红纸封好的酒盅放在桌上,意思是把女儿的饭碗送给女婿又舍不得,新郎意会伸手放进衣兜“偷走。”一会儿司仪领着新郎来到新娘家,院里早就围满了人,门口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毛主席石膏像,新郎对着主席像三鞠躬: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岳父母对新娘子的养育。就又回到原来的人家。
  新娘的母亲要给新郎领来“压车”的小男孩十元钱和两个鸡蛋。一会儿新郎正式来娶新娘了,一早新娘请来盘头化妆的人已将她打扮完毕,身穿洁白的婚纱坐在床上。新郎将鲜花献给她,一对新人互戴胸花新郎为新娘穿上鞋挽着走向彩车。新娘身后跟着两个送她的小姑娘和一个“开柜”的小男孩,还有提合婚饺子的,送小饭的一干人等。接着又是一阵鞭炮齐鸣,娶亲车队往回走。快到新郎家时,男方家来接新娘的小姑娘会往她的手里塞一个用红纸包好的硬币,表示新人不进空院。
  到家时门外早就站满了人,鞭炮齐鸣新人下车,新郎抱起新娘要进院,那些不论岁数的小辈们蜂拥而上,推推搡搡就是不让进院,经过一阵折腾总算前拉后拽进了门。屋门上挂着结婚典礼的横幅,门口放着天地桌,一对新人站在桌前。首先请出新郎的父母,如果有祖父母,请老人家居中而坐。
  司仪开始主持婚礼,第一项拜天地:音响放音乐《亲爱的祖国》,一拜苍天祈祷风调雨顺。二拜黄土祝福我们的神州五谷丰登。三拜世间万物祝福祖国四季平安。第二项拜高堂:音响放歌曲《母亲》,可怜天下父母心!言下不需要太多话语……有人端上酒和酒杯,新人上前叫祖父母并敬酒,再叫父母并敬酒,司仪便要红包,于是父母各自掏出六十元的红包给了新娘子。第三项夫妻对拜:一对新人结鸾凤,海誓山盟永不改,恩恩爱爱伴一生。喝过交杯酒,新郎抱新娘进入洞房。有人端过四只红纸封的茶碗,让每人抠两只,蜂蜜、香油代表香香甜甜的日子,盐、酵母代表有缘法和发家。接着给新人煮饺子,让新娘子吃宽心面,意思是在婆家不要想娘家,不要害怕未知的未来。饺子故意不给煮熟,吃的时候有人冷不丁问新郎:“生吗?”新郎说:“生!”人们便哈哈大笑,逼着他给新娘喂饺子,把他俩调弄一番。
  此时新郎的母亲给新娘领来“开柜”的小男孩二十元钱和两个鸡蛋。
  中午,新娘的三亲六戚来给她“送饭”,每人提四包点心,一般来五六桌人,意思怕新娘在婆家吃不饱,放着点心饿了吃。第一车第一个进院的人是位嫂子,“先来嫂过得好!”先给娘家人开席,男方的亲戚本家在院里等着。饭吃到一半便有人拿着毡领着新郎来给娘家人“上拜”,也不真磕头拉着个架式,这个人能说会道要红包要菜饭钱、热馒头钱。就有人掏出事先女方家早就包好的红包,调皮的小伙子拿了红包跑到小卖部,买一大包糖块爬上房顶满院子撒,大人小孩抢糖吃。
  晚上小辈们来“闹房”,男方请儿女双全的嫂子给新人“铺床”,把新娘所有的被褥都铺在床上。
  第二天新人要吃头一天塞在新娘被子里的签子馒头(余粮),整鸡整鱼,意思有积有余。然后夫妻俩拿上黄裱纸去男方的祖坟祭祖,告诉先人家里娶亲了,并在坟头上压上一张红纸。一切繁琐细碎的结婚程序算是结束了,一对新人开始了柴米日子油盐生活!
其他文献
前些天,老伴从儿子那里回家,突然冒出一句没头没尾的狠话:“现在的日子真没法过了!”起始,我听了一下愣住了,经过盘问,才知道其中的究竟——  去年国庆节,我们家添了一“丁”,多了一个孙子,小家伙成了几家的新宠。儿子媳妇不用说了,爷爷奶奶、姥姥姥节也都疼爱有加。一见到小家伙便抱过来,亲上几口,这成了天伦之乐中的一个保留节目。  周日,老伴去儿子家度周末,刚进门老伴就忙着从媳妇怀中接过孙子,还没来得及亲
期刊
数字,是表示数的符号。数字是实实在在的,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尽管在数学中有“模糊数学”的研究项目,但在具体的运算中,一个一个的数字是绝不模糊的。  也许由于数字的这一特性,在新闻媒体中涉及到人与事的报道中,每每离不开数字,“以数据为证”往往成为行文的模式了。数字本应是可信的,但如今一些报刊上被引用的某些数字,却常常让人看不明白甚至难以相信,于是就有了在下这篇“数字该不该打假”的命题。  据说,
期刊
细雨霏霏,心静如水。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在车窗上,又是一个阴雨天!  也许在阴雨天我向来有着某种莫名的冲动,仿佛这种天气与我有着剪不断的关联,我油然地想起那一天在雨天中听来的故事。  就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我和几位朋友驱车神游,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漫无边际地聊起过去和现在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许许多多故事都淡忘无影了,但有一个故事一直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触景生情地想起它,心就不由得颤抖,感慨万千地难以释怀
期刊
据保守统计,我国年产长篇小说已达1000部以上,照这么算下来,单新世纪生产出来的长篇小说应该有四五千部了吧。这还不包括数以千计的中篇小说,不计其数的短篇小说,多如牛毛的小小说。这是中国文学跨越式大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实在可喜可贺更可敬。  十几年来,中国作家在文坛上和市场上摸爬滚打,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夜以继日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着精神食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如“60后”“70后”“80后”以及未来
期刊
2006年夏天,少女张拉拉一夜成名,因一首原创歌曲《我爱猪八戒》,拉拉成为众多互联网走红的闪耀新星之一。然而,真正的明清时期纳兰皇族的后裔身份,作为公主所经历的神秘皇室生活,以及她放弃荣华富贵远赴韩国学习音乐的传奇经历,才是真正吸引媒体和读者眼球的所在。    皇族少女,成长是一场华丽的盛宴    1986年,北京的长胡同和古老的四合院。  一个女婴嘹亮的哭声,冲破四周的高墙,开始了她的人生之旅。
期刊
神奇的佤山    在祖国的西南部与缅甸接壤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曾有着猎头祭谷习俗的奇特而神秘的民族——云南西盟佤族。解放后,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则唱出了佤山的神奇和美丽,唱出了佤族儿女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唱响了大江南北。伴随着这首儿时熟悉的歌声,怀着对佤山的憧憬,从1985年至今我曾五次从深圳涉足这片神奇的土地。  西盟佤山地处横断山,海拔2000多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形成了这里著
期刊
减肥瘦身已成为城市里美眉们的时尚追求,如果你既想得到美味的口福,又达到窈窕的身材,那不妨试试以下一些招数——    A:跟着体温进食    人的体温在一天中都在变化,你知道吗?体温与饮食有着特殊的关系。人在清晨的体温最低,7至9时是早餐的最佳进食时段。此时最宜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当你吃上一碗热粥、一杯热豆浆或是热牛奶,再加上一两片面包、半根油条,或是一个蒸鸡蛋那是最为惬意的早餐了。  中午,人们体温
期刊
好几次去北海。每次从北海归来,都是那样记忆清晰,都是那样回味久远。  从未去过北海的人,你首先可从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它是坐落在广西北部湾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港湾里。过去它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如今它已经一跃成为西南五省区的出海大通道。怪不得,湖南、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都纷纷跑到北海来投资办企业。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把这个小小的北海市搞得沸沸扬扬。  记得初次到北海,我们几个人什么地方也没去,立即奔
期刊
一    怎么,一点也不记得了。真的成为路人吗?朋友们带来的信息,叫我目瞪口呆,这样的事,只在影视中出现的,真的要在我的身上成为现实。那不过是有人吃饱了没事干,编造出来,逗逗人的。可躺在医院这么多日子,你一次也没有来,不能不叫人相信。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人们都瞒着我,或许是你伤的比我重得多,或许是……可医生告诉我,你当时好像没受什么伤,在医院观察了两天就出院了。  我也快出院了,来时的路上,欣喜地计
期刊
让子孙崇拜的人,当然也是最具责任感的人。警察一样的父亲形象,暴君一样的父亲形象在21世纪的中国应该消失才是。    我懂事较早,父亲给我的第一印象像警察。再后来,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像领导、像局长,最后定格在“暴君”上。对,用“暴君”形容我父亲在家中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是再准确不过了。父亲70岁以后,才开始温柔起来,像下台的领导、退位的皇帝,人上岁数了,权力小了,儿女们翅膀硬了,其言也善了,脸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