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合作探究法的教育模式;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开始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少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与探究教学相关的教学实践改革。但是,这一研究并没有动摇传统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和可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一线优秀教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教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以及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就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最后,为了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讨论外,还必须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对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其中有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有实践总结。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需要指出的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教师应当持之以恒地探索,并在探索中对其加以完善。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教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以及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就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最后,为了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讨论外,还必须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对历史合作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其中有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有实践总结。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需要指出的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教师应当持之以恒地探索,并在探索中对其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