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引领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e8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的个性化指的是阅读者因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对阅读内容所产生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然而,当下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以高考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参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忽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教材教参)、作者(原著)之间的多边、多重对话和心灵交流,甚至是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
  高中学生经过中考的系统强化,解读文本的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阅读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他们的身心日臻成熟、个性日渐明显、阅历日趋丰富。所有这一切,为高中阶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找准共性,为个性化阅读打好基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作品的原意或本意可以分成两部分:作者明确意识到的意图;作者尚未明确意识到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因此,个性化阅读的引领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作者明确意识到的意图”之上;其次才能发挥学生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引导他们富有个性地获得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即作者在作品中尚未明确的“潜意识和无意识”。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贾母问林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但是当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分析林黛玉的语言时,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林黛玉前后回答为何截然不同?”学生多角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黛玉说自己读了“四书”,贾母毫无表扬之意,可见读书并不能讨得外祖母的欢心,说不定反而遭嫌。
  姊妹们没有读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自然不能说自己读过书,否则会被姊妹们排挤。
  黛玉早听母亲说,宝玉“极恶读书”,“外祖母又极溺爱”。王夫人也告知黛玉,别惹宝玉,所以宝玉问她有没有读书的时候,黛玉自然说没读过书。
  黛玉对宝玉一见钟情,早知宝玉不读书,干脆自己也不读书,她在宝玉身上寻找共同语言,如同宝玉在黛玉身上找玉一般。
  这些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如何去引领才算到位?笔者认为,前提就是林黛玉那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寄人篱下的细腻感情和复杂心态,这是贯穿《红楼梦》整部作品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也是作者赋予林黛玉爱情悲剧的一个性格层面上的内在原因。找准这个共性,我们不难发现以上回答孰是孰非。
  二、留足时间,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保障
  “教育是慢的艺术”。个性化阅读自然是一个含英咀华的慢的过程。高中《语文必修二》有个名为《慢慢走,欣赏啊——文本体验》的教学单元,倡导个性化阅读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灌输、告诉、给予、拿来比比皆是,赶时间,赶进度,赶场子,赶热闹,风尘仆仆,步履匆匆。多少阅读还没有发育完全就被扼杀了,哪里顾得上个性化阅读?因此,教师必须做出改变,切忌走马观花走过场,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给学生留下认知发散、能力提升、情感体悟的充足时间。
  教学鲁迅小说《祝福》时,若深入挖掘其主题,下列教学环节的个性化阅读就需要大量的探究时间:(1)思考祥林嫂跟其他人物之间关系需要时间,因为这些关系看起来明显实质很隐晦。假如祥林嫂生命中的三个男人:祥林、贺老六、阿毛都没有死,祥林嫂会是怎样的命运?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四婶这些女人对祥林嫂的命运有何影响?“我”这个读书人,与祥林嫂的死是否有关?(2)思考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需要时间,因为细节能够不着痕迹地为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四次描绘鲁镇的飞雪有什么作用?五处有关钱的描写有什么深意?(3)鉴赏鲁迅作品一些共同的情节需要时间,因为这些对比鉴赏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共性提炼。
  《藤野先生》、《药》、《孔乙己》、《祝福》都有“看”,你怎么看?《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都有“笑”,你笑得起來吗?
  阅读教学如同一件工艺品,手工慢慢雕琢的过程就是个性化阅读,众所周知,它的价值远远高于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而纯手工制作,代价就是时间,离开了充足的时间,个性化阅读的质量就没有保障。
  三、选好形式,为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
  阅读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有三个制约因素:一是对所接触文章的语法结构和文章类型及表达法则的了解程度;二是这篇文章与作者熟知的其它文章间的关联程度;三是文章与读者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经验间的契合程度。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最好途径就是对话,因为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一个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向度的、互动的、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必然会形成基于阅读者经验之上的对文本固有结构和读者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再解构,从而实现阅读的个性化。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适的话题来构建良好的对话平台。
  个性化阅读引领的对话形式多种多样。从组织形式看,有同桌对话、组内对话、组际对话、班级对话;从对象上看,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对话的基础是平等,需要的氛围是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来实现民主合作。学生在对话中以智者仁者为镜,观照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一节课中,教师通过民主合作对话的空间平台,使学生、教师、文本对话充分,阅读体验加深,他们自然能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诵读出苍凉、豪情;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体味到李煜的亡国之愁、亡国之痛;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同样伤感到离愁别绪、缠绵凄切。
  四、寻找支点,为个性化阅读提供策略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基础,但让他们自主理解文本,依然有很多学生把握不住,甚至无法下手。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发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品尝到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乐趣。
  个性化阅读文本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层次,自主概况文章主旨,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思维素养得到提升。在个性化阅读时,我们还要看到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具有闪光点的创新思维,引领他们深入展开个性化阅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最佳机会。只有这样,高中语文课堂才会绽放出充满个性的灿烂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226300)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要求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包括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笔者综观17份(上海卷除外)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选择题,都是根据语境提供的已知信息进行科学的猜测、选择、推演,从而破译未知信息。命题人都在文章细节处大设迷障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节约的思想,他认为贪污和浪费是极严重的犯罪行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一项长期的勤俭建国方针。学习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sports model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harmony.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that the mo
期刊
全息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编排创新中,如采用全息思维方式,将相关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或其它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相互结合,而获得新的竞技健美
民间有这样的笑话: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这句话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的确道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辛苦,同时折射出语文教师的无奈。不仅如此,语文教师似乎成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combat skills training and enhanced mode under the core persp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scension. In recent ye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如果将比较法运用于学生的研读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两种以上的文字材料予以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寻找各种信息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挖掘共性、分离
不久前上《像山那样思考》一文的公开课,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狼的嗥叫,接着自己也在课堂上“秀”了一把,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也拉近了,思维格外活跃,对课文的理解出乎意料地深入到位。课后笔者常想,这是什么导致出现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后来笔者偶然看到一期《人与自然》节目,看到美国男人经常携家带口去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为了让孩子了解野性的呼唤,家长把孩子带到黄石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