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的概述
一个信息化和知识时代的发展壮大,人才是最有力的竞争必杀技,对于传播产业亦是如此。随着传播产业的高速发展,各地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需求非常之大,摆脱了传统主持人狭小的业务范围,而滋生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的职业和产业。
在我国许多普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这一专业,也成了向广播产业输送人才的重点基地。而各大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结合起来,但在原则上过于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合理的,必须以培育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前提,扭转传统的认知模式,包括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因为教学重点在新时代的主要突出专业基础技能、活用技能和活用模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作为培养播音主持的各大高校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地位。课程的培养应该遵循学生的自身基本情况和要求,采用针对性“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就业为课程的选择和安排做指导,突出大学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的教学方针也让毕业生就业更具竞争力。
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盲目跟风办学,超出社会需求
上世纪末,我国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只有5所,但是2000年以后,全国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如雨后春笋,目前本科层次的院校已经超过了两百所。增长速度太快,许多教学资源的增长速度都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并且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的增速也远低于扩张的速度。所以以至于播音及主持专业的急剧规模扩张的需求远远大于专业的教学资源供给。
学校办学规模扩张速度如此之快、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生源火爆的原因是近年来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电视主持人都成了明星,这也刺激了许多考生报考了播音主持专业。这种盲目报考的原因源于希望社会地位、知名度得到迅速提高。同时播音主持属于艺术类专业,所以对文化成绩分数要求不高,相对于其他艺术类学科:美术、音乐、舞蹈,并不需要较强的基础,几乎可以在短期内速成,这也是播音主持专业火爆的又一大原因。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但是对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许多普通话还合格的考生都选择了艺术类的播音主持专业了。这就每年有更多的学生想报名及考入了艺术类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原因。
总之,出现了这样一个多米诺现象的出现:即追求明星光环笼罩的青年学生,在名和利的双重吸引下,纵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生源火爆现象出现,随即大范围的高额学费产生,最后输出学生和市场需求的供大于求现象是必然的。环环相扣,也导致了播音主持本科院校输出的人才远远大于社会需求。
(二)教学资源不足,质量无法保证
教学资源不足首先就是缺乏合格的教师,许多初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老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相关的专业中转过来的,缺乏相关专业的培训也缺乏对社会中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认知,这些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员也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许多院校通过外聘在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毕竟不是长期任职的老师,所以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针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采用的多是特殊的小科班式教学模式,导致需要的专业老师数量相应的比较多,这也凸显了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大多数学校请固定专业教师非常难,大多是外聘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上课时间也变得不固定,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学的质量特难以保证。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设置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小班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三十人,这与只有十五人的小班设置原则严重不符。所以老师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目前高校中该专业的师生比例甚至小于1∶15,也就是说一个小课平均只有一个专业老师。这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不足,教师资源的匮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单一,供求难以对接
中国传媒大学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上的领头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固定的教学体系,这也被全国大多数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模仿。这也是造成教学模式单一、供求难以对接的原因。基本的课程设置是低年级以“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为主,大二和大三初期阶段以“播音创作基础”和“即兴口语表达”为主,大三末期和大四阶段开设接触与岗位相结合的“广播播音与主持”与“电视播音主持”的学习。
显而易见,单一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传统,并且这也是中国传媒大学过去十几年的播音员培养模式了,原原本本移植到主持人的培养上就显得非常困难。虽然过去十几年这套模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但是现代的广播电视业飞速发展,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的需求。所以只有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才能让播音与主持专业获得第二次腾飞。而目前的“单向式”和“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因材施教、教学的针对性也不足。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个性,因为播音员和主持人都需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自己的主持风格。在现在学校的这种教学模式上往往只注重平时的训练,而实践上镜是很少的,播音多、主持少。这些现状也阻碍基础教学的高水平质量的保持。
一个信息化和知识时代的发展壮大,人才是最有力的竞争必杀技,对于传播产业亦是如此。随着传播产业的高速发展,各地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需求非常之大,摆脱了传统主持人狭小的业务范围,而滋生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的职业和产业。
在我国许多普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这一专业,也成了向广播产业输送人才的重点基地。而各大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结合起来,但在原则上过于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合理的,必须以培育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为前提,扭转传统的认知模式,包括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因为教学重点在新时代的主要突出专业基础技能、活用技能和活用模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作为培养播音主持的各大高校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地位。课程的培养应该遵循学生的自身基本情况和要求,采用针对性“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就业为课程的选择和安排做指导,突出大学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的教学方针也让毕业生就业更具竞争力。
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盲目跟风办学,超出社会需求
上世纪末,我国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只有5所,但是2000年以后,全国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如雨后春笋,目前本科层次的院校已经超过了两百所。增长速度太快,许多教学资源的增长速度都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并且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的增速也远低于扩张的速度。所以以至于播音及主持专业的急剧规模扩张的需求远远大于专业的教学资源供给。
学校办学规模扩张速度如此之快、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生源火爆的原因是近年来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电视主持人都成了明星,这也刺激了许多考生报考了播音主持专业。这种盲目报考的原因源于希望社会地位、知名度得到迅速提高。同时播音主持属于艺术类专业,所以对文化成绩分数要求不高,相对于其他艺术类学科:美术、音乐、舞蹈,并不需要较强的基础,几乎可以在短期内速成,这也是播音主持专业火爆的又一大原因。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但是对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许多普通话还合格的考生都选择了艺术类的播音主持专业了。这就每年有更多的学生想报名及考入了艺术类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原因。
总之,出现了这样一个多米诺现象的出现:即追求明星光环笼罩的青年学生,在名和利的双重吸引下,纵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生源火爆现象出现,随即大范围的高额学费产生,最后输出学生和市场需求的供大于求现象是必然的。环环相扣,也导致了播音主持本科院校输出的人才远远大于社会需求。
(二)教学资源不足,质量无法保证
教学资源不足首先就是缺乏合格的教师,许多初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老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相关的专业中转过来的,缺乏相关专业的培训也缺乏对社会中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认知,这些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员也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许多院校通过外聘在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毕竟不是长期任职的老师,所以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针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采用的多是特殊的小科班式教学模式,导致需要的专业老师数量相应的比较多,这也凸显了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大多数学校请固定专业教师非常难,大多是外聘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上课时间也变得不固定,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学的质量特难以保证。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设置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小班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三十人,这与只有十五人的小班设置原则严重不符。所以老师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目前高校中该专业的师生比例甚至小于1∶15,也就是说一个小课平均只有一个专业老师。这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不足,教师资源的匮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单一,供求难以对接
中国传媒大学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上的领头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固定的教学体系,这也被全国大多数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模仿。这也是造成教学模式单一、供求难以对接的原因。基本的课程设置是低年级以“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为主,大二和大三初期阶段以“播音创作基础”和“即兴口语表达”为主,大三末期和大四阶段开设接触与岗位相结合的“广播播音与主持”与“电视播音主持”的学习。
显而易见,单一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传统,并且这也是中国传媒大学过去十几年的播音员培养模式了,原原本本移植到主持人的培养上就显得非常困难。虽然过去十几年这套模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但是现代的广播电视业飞速发展,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的需求。所以只有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才能让播音与主持专业获得第二次腾飞。而目前的“单向式”和“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因材施教、教学的针对性也不足。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个性,因为播音员和主持人都需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自己的主持风格。在现在学校的这种教学模式上往往只注重平时的训练,而实践上镜是很少的,播音多、主持少。这些现状也阻碍基础教学的高水平质量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