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密切,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等等。“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谈以下方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对此,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渗透提供认知性方向,把文中的美用显而易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接收到美的感染。同时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渗透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最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小学生一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因此,教师语言如果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面这一现象教师的语言如果太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赋予思想与感情,促使小学生维持饱满的情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钻研教材,观察画面,感受意境美
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语文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图文并茂的课文,如《万里长城》,《桂林山水》等,如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使学生装如临其境,感受意境美,这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让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感,画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三、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鼓励学生展开大胆与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感受文中国图画之美。如在教学古诗《小池》一课时,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泉水、树、荷花、蜻蜓等景物。接着,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时,每个学生都情绪高昂,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蜻蜓最美,因为蜻蜓会飞,它飞的样子太漂亮了。”有的学生答道:“我觉得泉水最美,因为泉水又清又凉,还能照出影子来。”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小荷最美,因为……”通过这样观察与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初夏时节小荷花池里的美景。当学生在如此美妙的情景中去学习诗文,自然就觉得轻松与容易。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观察自然美、感受自然美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去野外寻找秋天的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先确定要观察的对象,再指导学生从形态、色彩等多角度去感受事物,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发现美,从而积累丰富的美的表象。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常说老师的是每天与学生、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粉笔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粉笔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板书出来,个人认为这样较合理:
外貌——冷、同情
语言——饿、请求
小珊迪 轧伤还钱 诚实 悲伤
行为 激动
挂念弟弟 善良 赞美。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如老师绘画不错,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对此,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渗透提供认知性方向,把文中的美用显而易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接收到美的感染。同时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渗透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最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小学生一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因此,教师语言如果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面这一现象教师的语言如果太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赋予思想与感情,促使小学生维持饱满的情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钻研教材,观察画面,感受意境美
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语文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图文并茂的课文,如《万里长城》,《桂林山水》等,如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使学生装如临其境,感受意境美,这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让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感,画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三、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鼓励学生展开大胆与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感受文中国图画之美。如在教学古诗《小池》一课时,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泉水、树、荷花、蜻蜓等景物。接着,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时,每个学生都情绪高昂,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蜻蜓最美,因为蜻蜓会飞,它飞的样子太漂亮了。”有的学生答道:“我觉得泉水最美,因为泉水又清又凉,还能照出影子来。”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小荷最美,因为……”通过这样观察与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初夏时节小荷花池里的美景。当学生在如此美妙的情景中去学习诗文,自然就觉得轻松与容易。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观察自然美、感受自然美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去野外寻找秋天的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先确定要观察的对象,再指导学生从形态、色彩等多角度去感受事物,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发现美,从而积累丰富的美的表象。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常说老师的是每天与学生、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粉笔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粉笔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板书出来,个人认为这样较合理:
外貌——冷、同情
语言——饿、请求
小珊迪 轧伤还钱 诚实 悲伤
行为 激动
挂念弟弟 善良 赞美。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如老师绘画不错,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