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口述史的挖掘民间、社会的丰富史料,来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感染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国家的脊梁。
关键词:口述史;民族精神;彰显
一、口述史理论初探
口述历史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①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它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我认为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其次,口述史是包罗万象的,比如社会历史学家在研究社区演变过程中就可以更多关注社区普通人民的普通生活。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再次,口述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最后,口述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它填补了历史空白丰富了治史的方法、挖掘民间史料佐证了官方文献资料。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史的重要性。因而本文就如何借用口述史挖掘社会、民间资料的特异功用,通過探访普通群众的生活百态进而去研究、佐证历史文献资料,探讨如何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呈现形式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三、重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口述史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
口述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②,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但在这之后,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就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在我们的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十分重要了。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史学工作者采访了革命生涯的幸存者,或许他们的记忆是不完整的,但至少他们能通过生动的描述感受当年的壮举。特别是,1959年周总理提倡年长的政协委员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口述或撰写出来,传之后世,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根本就在于对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精神的继承与传播。正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史的研究。
四、如何更好地运用口述史的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依靠中华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代中国,我们中华儿女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首先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如何横向、纵向的挖掘,就要充分运用口述史的形式。
(1)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口述史采集活动。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时代文化在激荡,就需要坚定的开展采集中华民族精神的口述史活动。在口述史采集中,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色。打造一批精品,在促进人民共同进步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2)利用口述史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舆论乱像,污蔑我们的民族英雄,丑化民族奋斗史等。重新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口述史活动。真正脚踏实地的走近历史的亲历者,用他们的亲身感受去复述每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然后整理成访谈、音像资料,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历史,以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
(3)口述史工作过程和方式。一是部门和有关人员要尊重历史规律,理顺历史脉络,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选好课题,制定目标,以正确的方式取得成绩。二要精心谋划,集中智慧与力量,借鉴历史经验,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收集历史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回忆形成生动具体的访谈或回忆录。第三,要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团队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使活动更加饱满。最后,我们必须坚持质量标准,树立精品意识,确保精品出版,打造经典,开拓平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
注释:
①定宜庄,汪润.《口述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②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冯晓华.对于口述史的理解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1):127-130.
[2]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03):47-58.
[3]冯建辉.口述史: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对《过去的声音——口述史》的历史哲学解读[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04):31-36.
作者简介:赵彬彬(1996—),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在读。
张慧峰(1997—),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在读。
关键词:口述史;民族精神;彰显
一、口述史理论初探
口述历史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①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它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我认为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其次,口述史是包罗万象的,比如社会历史学家在研究社区演变过程中就可以更多关注社区普通人民的普通生活。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再次,口述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最后,口述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它填补了历史空白丰富了治史的方法、挖掘民间史料佐证了官方文献资料。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史的重要性。因而本文就如何借用口述史挖掘社会、民间资料的特异功用,通過探访普通群众的生活百态进而去研究、佐证历史文献资料,探讨如何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呈现形式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三、重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口述史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
口述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②,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但在这之后,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就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在我们的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十分重要了。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史学工作者采访了革命生涯的幸存者,或许他们的记忆是不完整的,但至少他们能通过生动的描述感受当年的壮举。特别是,1959年周总理提倡年长的政协委员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口述或撰写出来,传之后世,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根本就在于对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精神的继承与传播。正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史的研究。
四、如何更好地运用口述史的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依靠中华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代中国,我们中华儿女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首先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如何横向、纵向的挖掘,就要充分运用口述史的形式。
(1)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口述史采集活动。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时代文化在激荡,就需要坚定的开展采集中华民族精神的口述史活动。在口述史采集中,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色。打造一批精品,在促进人民共同进步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2)利用口述史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舆论乱像,污蔑我们的民族英雄,丑化民族奋斗史等。重新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口述史活动。真正脚踏实地的走近历史的亲历者,用他们的亲身感受去复述每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然后整理成访谈、音像资料,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历史,以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
(3)口述史工作过程和方式。一是部门和有关人员要尊重历史规律,理顺历史脉络,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选好课题,制定目标,以正确的方式取得成绩。二要精心谋划,集中智慧与力量,借鉴历史经验,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收集历史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回忆形成生动具体的访谈或回忆录。第三,要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团队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使活动更加饱满。最后,我们必须坚持质量标准,树立精品意识,确保精品出版,打造经典,开拓平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
注释:
①定宜庄,汪润.《口述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②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冯晓华.对于口述史的理解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1):127-130.
[2]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03):47-58.
[3]冯建辉.口述史: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对《过去的声音——口述史》的历史哲学解读[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04):31-36.
作者简介:赵彬彬(1996—),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在读。
张慧峰(1997—),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