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中老年人常感到心前区突然跳动,有时又有跳跳停停、上冲下沉的感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安静时,尤以睡觉前更为多见。这就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早搏”,又叫“期前收缩”。随着年龄增加,发生早搏的机会增多。有些人不免忧心忡忡:是不是得了冠心病?是不是原有的心脏病又加重了?为此首先要弄清楚早搏是怎样产生的。
有半数以上的早搏发生在精神受刺激后。特别是在情绪波动、紧张、劳累、失眠、酗酒、饮浓茶或咖啡及大量吸烟之后,更容易出现早搏。这类早搏多为生理性早搏,又叫功能性早搏。如果在原有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的基础上,又发生早搏或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后出现早搏,则称为器质性早搏。
正常心脏有自主跳动能力,但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早搏是因异位兴奋点的兴奋性增高而过早的发生冲动。原来应有的正常搏动多半被打乱誉由于心跳间隙时间较平常延长,心室尚未完全充盈,排出的血量必然减少。因此,早搏是无效的心跳。如果偶尔发生,人体无不适之感。但每分钟超过5次,心排血量明显减少,更可引起乏力、心悸、头昏等症状。
怎样区别器质性早搏和功能性早搏?
可进行相关的心脏检查。首先是心电图,能区分早搏的性质。如有必要再进行二维超声、胸片、彩色超声多谱勒、血沉等项检查,以便得到正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如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则应根据原发病的具体情况积极治疗,这里不具体赘述。
对功能性早搏,有的医师认为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疗。也有的医生认为既然有早搏就应该治疗。然而,单纯采用药物往往很难奏效。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早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常有这样和那样的副作用。有的人使用常规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反而会导致新的药物性心律失常,出现负面影响,如手指震颤、眩晕,甚至出现幻律失常,出现负面影响,如手指震颤、眩晕,甚至出现幻觉。采用药物治疗早搏,应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减轻早搏症状不是主要目标,而寻找促发早搏的原因更为重要。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消除诱因。
中医经络疗法是治疗早搏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中医认为,自觉心跳不适是心悸。心悸又分惊悸和征忡两种。轻者为心悸,多为功能性的;较重者为征忡,多为器质性。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采用按压腋窝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治心悸。
经络是指人体运行气、血、津、液,联系内外、上下、左右,调节各部位功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其中手少阴心径起于“心系”,沿食管上行至“目系”(眼与脑相联系之脉),从体表循行。穿出腋窝壁“极泉”穴,下行到手小指“少冲”穴。按压腋窝有凋气和血、清心宁神、促进体液循环之功,主治心烦、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症。
具体手法:清晨起床前,平卧在床上,左右臂交叉。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稍用力,有节律地压迫腋窝靠胸部的凹陷处100次,约1~2分钟。
以上方法治疗功能性早搏约1~2个月可见效。对器质性早搏,也可收到一定效果。如果症状控制后仍常年坚持不懈,则可起到保健作用。
(编辑 士心)
有半数以上的早搏发生在精神受刺激后。特别是在情绪波动、紧张、劳累、失眠、酗酒、饮浓茶或咖啡及大量吸烟之后,更容易出现早搏。这类早搏多为生理性早搏,又叫功能性早搏。如果在原有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的基础上,又发生早搏或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后出现早搏,则称为器质性早搏。
正常心脏有自主跳动能力,但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早搏是因异位兴奋点的兴奋性增高而过早的发生冲动。原来应有的正常搏动多半被打乱誉由于心跳间隙时间较平常延长,心室尚未完全充盈,排出的血量必然减少。因此,早搏是无效的心跳。如果偶尔发生,人体无不适之感。但每分钟超过5次,心排血量明显减少,更可引起乏力、心悸、头昏等症状。
怎样区别器质性早搏和功能性早搏?
可进行相关的心脏检查。首先是心电图,能区分早搏的性质。如有必要再进行二维超声、胸片、彩色超声多谱勒、血沉等项检查,以便得到正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如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则应根据原发病的具体情况积极治疗,这里不具体赘述。
对功能性早搏,有的医师认为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疗。也有的医生认为既然有早搏就应该治疗。然而,单纯采用药物往往很难奏效。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早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常有这样和那样的副作用。有的人使用常规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反而会导致新的药物性心律失常,出现负面影响,如手指震颤、眩晕,甚至出现幻律失常,出现负面影响,如手指震颤、眩晕,甚至出现幻觉。采用药物治疗早搏,应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减轻早搏症状不是主要目标,而寻找促发早搏的原因更为重要。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消除诱因。
中医经络疗法是治疗早搏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中医认为,自觉心跳不适是心悸。心悸又分惊悸和征忡两种。轻者为心悸,多为功能性的;较重者为征忡,多为器质性。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采用按压腋窝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治心悸。
经络是指人体运行气、血、津、液,联系内外、上下、左右,调节各部位功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其中手少阴心径起于“心系”,沿食管上行至“目系”(眼与脑相联系之脉),从体表循行。穿出腋窝壁“极泉”穴,下行到手小指“少冲”穴。按压腋窝有凋气和血、清心宁神、促进体液循环之功,主治心烦、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症。
具体手法:清晨起床前,平卧在床上,左右臂交叉。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稍用力,有节律地压迫腋窝靠胸部的凹陷处100次,约1~2分钟。
以上方法治疗功能性早搏约1~2个月可见效。对器质性早搏,也可收到一定效果。如果症状控制后仍常年坚持不懈,则可起到保健作用。
(编辑 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