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香稻Badh2基因两种功能标记的开发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31313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的香味是一种重要的食味品质性状,是水稻第8号染色体Badh2基因突变导致其功能缺失,引起芳香活性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积累从而产生香味.Badh2基因至少存在18个等位突变位点,利用等位突变位点辅助培育香稻被证明是一个有效手段.传统Sanger测序法和SSR分子标记PCR电泳分析进行位点检测效率较低.为了开发效率更高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广西地方常见的水稻突变荧光分子标记.对40份广西地方香稻的Badh2基因进行直接测序,发现这些香稻的Badh2基因主要存在两种突变,第4、5外显子806 bp缺失(badh2-E4-5.1)和第7外显子8 bp缺失(badh2-E7).针对这两种突变类型设计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己测序的40份香稻进行验证,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准确性达到93.75%.进一步对50份地方品种进行香味基因型分型鉴定,其中24份香稻为badh2-E4-5,22份香稻为badh2-E7.本研究针对广西地方香稻品种的主要两种突变类型,设计开发了这两种等位基因的荧光分子标记,适用于香稻基因型的鉴定筛选,对香稻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济宁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于2016年开始承担艾滋病复检及确证实验工作,2016-2019年全市共复检筛查样本1 522份,确证HIV-1抗体阳性样本822份,本文通过对济宁市2016-2019年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的WB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区HIV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哨点监测作为艾滋病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是获取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关键手段.监测人群的选择和设置是其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当前各类艾滋病重点人群的哨点监测方法进行综述,展示各个国家、不同人群哨点监测在监测方法上的异同.从而为我国在未来工作中适应新的流行形势、完善监测方法,最终获得准确、灵敏的监测结果提供参考.
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自1995年从吸毒人群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逐渐蔓延.为阐明凉山州2017-2019年开展艾滋病防治攻坚工作以来的疫情现状及变化趋势,本文分析期间新报告HIV/AIDS患者流行特征,为制订凉山州艾滋病防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期感染后,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感染[1].我国现有的慢性感染者中,大部分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2].乙肝感染年龄越小,乙肝慢性的风险越高[3],给儿童健康造成影响.我国2006年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乙肝控制目标为至2010年全国HBsAg低至7%以内,不满5岁儿童低至1%以内[4].2014年全国血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已降至0.32%[5].为了解儿童乙肝的免疫现状,有效减少儿
为定位白菜型油菜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白菜型油菜抽薹和开花时间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110份白菜型油菜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花期调查和重测序分析.利用重测序获得的高质量的SNP集合对110份材料进行群体进化树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花期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的白菜型油菜在开花时间上存在广泛差异.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10份材料可分为2个亚群,亚群内部分布较为集中,2个亚群之间的分布与白菜型油菜材料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对开花时间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
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植物中SR蛋白(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SR)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木薯MeRSZ21a基因结构、理化性质、结构域、保守基序、系统进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析MeRSZ21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胁迫后其剪接模式和表达水平.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木薯MeRSZ21a是SR蛋白家族中RSZ亚家族的成员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MeRSZ21a基因全长为2 263 bp,编码160个氨基酸,蛋白大小为18 kD,属于亲水性碱基蛋白.Me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跨膜运输蛋白,参与植物信号转导、次生代谢物运输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过程.本研究基于八仙花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铝胁迫下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发育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仙花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包括48个成员,分别属于7个亚家族,其中C亚家族成员最多;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50%的家族成员位于质膜上;理化性质和结构域分析显示绝大多数为疏水性蛋白,不同亚家族均具有特异的保守基序,但是motif 1和motif2
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Three-domain multi-copper oxidase)是多铜氧化酶超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家族,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谷子(Setaria italica)中该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谷子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发生了大规模扩张,主要是由谷子物种形成后该基因家族成员的串联重复所导致.谷子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分为Ⅰ、Ⅱ、Ⅲ三个类群,串联重复基因主要集中在Class Ⅰ-7亚类,对这一亚类基因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发现7个氨基酸位点受到正选择
白粉病是麦类作物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对谷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西藏青稞对白粉病的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对两个青稞品种\'甘农大7号\'(G7∶高抗)和\'藏青13\'(Z13∶高感)进行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Bgh)接种,研究其基因的差异表达模式.对G7和Z13白粉菌接种前后的差异基因比较发现,钙依赖蛋白激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丝氨酸型内肽酶和MADS-box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在G7中表达水平较高,表明它们
[目的]水稻OsFAD2编码脂肪酸脱饱和酶,调节油酸(C18:1)向亚油酸(C18:2)转化,该基因突变后可提高水稻的油酸含量.为了创制高油酸水稻突变体并助力稻米油发展,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FAD2进行定点编辑.[方法]以日本晴(粳稻)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含有CRISPR/Cas9-FAD2-sgRNA载体的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基因植株,Sanger测序与荧光定量PCR鉴定阳性植株,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稻米籽粒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靶点序列测序检测表明,有3株OsFAD2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