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儿。结果:单纯性高热惊厥73例,年龄为(5.29±1.22)岁,男28例,女17例,体温为(38.43±0.50)℃,无家族史;复杂性高热惊厥17例,年龄为(2。32±1.40)岁,男28例,女17例,体温为(39.68±0.42)℃,3例有家族史。年龄、体温、有家族史与高热惊厥关系密切。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温、有家族史。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不满意0例,一般2(4.44%)例,满意16(35.56%)例,非常满意27(60%)例,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不满意2(4.44%)例,一般7(15.56%)例,满意17(37.78%)例,非常满意19(42.22%)例,满意率为80%,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具有明显差异。讨论:体温、年龄、有家族史是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门诊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120-01
前言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复发率比较高,它的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高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全身肌肉强直或阵发性痉挛、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抽动等,持续发作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儿。观察组包括28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0.81)岁,单纯性高热惊厥36例,复杂性高热惊厥9例;对照组包括28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0.90)岁,单纯性高热惊厥37例,复杂性高热惊厥8例。
1.2研究方法分析危险因素: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有无家族史、体温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①门诊式降温护理:护理人员把患儿放置于通风处,然后实施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将冰袋放在患儿头部,用35%的乙醇对患儿的腹股沟、腋窝、肘窝等进行擦拭,不可以在患儿的前胸后颈以及腹部进行擦拭;用35%的乙醇对患儿的四肢末端进行擦拭,有助于散热。药物降温:采取泰诺林或肌内注射赖氨匹林,如若患儿已经发病,针刺患儿的人中,从而制止患儿的抽搐。②健康教育:将高热惊厥相关知识耐心讲解绐患儿的家属,让患儿的家长在家中备上体温计、棉球、压舌板、退热药、乙醇等,指导患者如何为患儿进行进行紧急降温处理以及其他情况。⑧生理护理:将患儿的衣扣和衣领解开,协助患儿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通畅,并且及时清除口中的分泌物。用压舌板防止患儿咬舌头,将坚硬的物理放置于患儿够不到的地方,以免患儿抽搐时造成二次伤害。④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安抚,将患儿的发病原因以及病情详细解释给患儿家属,使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情绪缓解或消除,进而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安抚患儿,使其保持平静,避免产生剧烈挣扎和苦恼导致病情加重。⑤出院干预:医护人员将患儿可能发生的情况耐心告知与患儿家长。保证患儿的饮食营养均衡和清淡,注重患儿的个人卫生以及冷暖适宜。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纯性高热惊厥73例,年龄为(5.29±1.22)岁,男28例,女17例,体温为(38.43±0.50)℃,无家族史;复杂性高热惊厥17例,年龄为(2.32±1.40)岁,男28例,女17例,体温为(39.68±0.42)℃,3例有家族史。年齡、体温、有家族史与高热惊厥关系密切。
2.2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温、有家族史。
2.3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不满意0例,一般2(4.44%)例,满意16(35.56%)例,非常满意27(60%)例,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不满意2(4.44%)例,一般7(1556%)例,满意17(37.78%)例,非常满意19(42.22%)例,满意率为肋%,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具有明显差异。
3讨论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下丘脑后部为产热中枢,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经过下丘脑前部与后部共同调节,从而确保体温恒定。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容易发生高热现象。儿童的神经系统也尚未发育完善,还未形成较好的神经髓鞘,所以儿童一旦受到一点刺激大脑就会兴奋,进而神经细胞放电异常,从而发生惊厥。
综上,体温、年龄、有家族史是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门诊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120-01
前言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复发率比较高,它的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高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全身肌肉强直或阵发性痉挛、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抽动等,持续发作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儿。观察组包括28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0.81)岁,单纯性高热惊厥36例,复杂性高热惊厥9例;对照组包括28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0.90)岁,单纯性高热惊厥37例,复杂性高热惊厥8例。
1.2研究方法分析危险因素: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有无家族史、体温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①门诊式降温护理:护理人员把患儿放置于通风处,然后实施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将冰袋放在患儿头部,用35%的乙醇对患儿的腹股沟、腋窝、肘窝等进行擦拭,不可以在患儿的前胸后颈以及腹部进行擦拭;用35%的乙醇对患儿的四肢末端进行擦拭,有助于散热。药物降温:采取泰诺林或肌内注射赖氨匹林,如若患儿已经发病,针刺患儿的人中,从而制止患儿的抽搐。②健康教育:将高热惊厥相关知识耐心讲解绐患儿的家属,让患儿的家长在家中备上体温计、棉球、压舌板、退热药、乙醇等,指导患者如何为患儿进行进行紧急降温处理以及其他情况。⑧生理护理:将患儿的衣扣和衣领解开,协助患儿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通畅,并且及时清除口中的分泌物。用压舌板防止患儿咬舌头,将坚硬的物理放置于患儿够不到的地方,以免患儿抽搐时造成二次伤害。④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安抚,将患儿的发病原因以及病情详细解释给患儿家属,使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情绪缓解或消除,进而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安抚患儿,使其保持平静,避免产生剧烈挣扎和苦恼导致病情加重。⑤出院干预:医护人员将患儿可能发生的情况耐心告知与患儿家长。保证患儿的饮食营养均衡和清淡,注重患儿的个人卫生以及冷暖适宜。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纯性高热惊厥73例,年龄为(5.29±1.22)岁,男28例,女17例,体温为(38.43±0.50)℃,无家族史;复杂性高热惊厥17例,年龄为(2.32±1.40)岁,男28例,女17例,体温为(39.68±0.42)℃,3例有家族史。年齡、体温、有家族史与高热惊厥关系密切。
2.2高热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温、有家族史。
2.3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不满意0例,一般2(4.44%)例,满意16(35.56%)例,非常满意27(60%)例,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不满意2(4.44%)例,一般7(1556%)例,满意17(37.78%)例,非常满意19(42.22%)例,满意率为肋%,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具有明显差异。
3讨论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下丘脑后部为产热中枢,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经过下丘脑前部与后部共同调节,从而确保体温恒定。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容易发生高热现象。儿童的神经系统也尚未发育完善,还未形成较好的神经髓鞘,所以儿童一旦受到一点刺激大脑就会兴奋,进而神经细胞放电异常,从而发生惊厥。
综上,体温、年龄、有家族史是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