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吉林省又是玉米主产区,近年来连年丰收。在玉米收获后,由于国库库容量的局限和粮食水分超标不利集中储藏的特性 ,加之烘干设备有限,国际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等,农民的粮食不能及时出售,约70%的粮食需在农民手中储藏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农民储藏设施简陋,保管条件差,缺乏粮食储藏知识等问题会造成部分玉米生霉变质,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玉米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普及玉米储藏知识减少玉米生霉变质非常重要。
关键词:储粮;科学;玉米
中图分类号: S379.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5.049
1玉米生霉变质对人体的危害
国家标准对玉米生霉粒和玉米霉变粒的项目解释,在GB/T1353-2009标准中玉米“生霉粒”为:玉米籽粒表面生霉的颗粒,限度不准超过2%;在GB/T2715-2005食品卫生标准中玉米“霉变粒”为:玉米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或子叶)、无食用价值的颗粒。霉变的玉米不准食用,也不准用作牲畜食料。玉米生霉的主要霉菌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赤霉烯酮等。黄曲霉毒素B1可以引起肝细胞性变质,坏死,损害肝脏,是一种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存在呕吐霉素和赤霉烯酮这两种毒素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中毒后可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少数患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霉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功能,并导致磷和碱性磷酸脂酶的活性下降。
2造成玉米生霉变质的因素
造成玉米生霉变质的因素。玉米本颗粒固有的品质,即角质和粉质占本颗粒的比率和玉米的胚大小;湿度,即水分含量;温度,即环境温度及玉米本身的温度等几大要素。
玉米胚比较大,几乎占全部颗粒的1/3,其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整粒含有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口适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粮食水分有两种,一种是“胶体结合水”,一种是“游离水”。游离水非常活跃,玉米水分在14%以上的水分多数为游离水,农民手中新收获玉米一般水分在20%~35%左右,阴雨天气和湿度大的天气使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环境、温度及玉米自身粮温会加剧生霉及霉变的速度,特别在春秋两季温度最容易使粮食发热霉变。由于春秋两季温差较大,辐射温度高,储藏的玉米很容易造成结顶揭露等现象并发生霉变。
3科学储藏玉米以防发生霉变
最好是果穗贮藏,果穗储藏有拴挂子和仓堆储两种。拴挂子是将有苞叶的果穗,相互连接系在一起,或用细绳将无苞叶的果穗,逐个联结在一起,挂在通风避雨防晒的地方。仓堆储是在土势高燥,排水通风良好的地方,建立科学储粮仓,就是在农户家中的空闲地方修建玉米樓子,可大可小,一般在长8米、高6米、宽4米、离地1米高,这样的储藏设施玉米通风好、降水快,同时也能防止鸡鸭及老鼠危害粮食。另外,还可用高粱秆编成帘子,立起围城圆圈,底部垫好,顶部用锥形的物扣上防雨雪,但这种储藏不要大,要留好通风口。这几种储藏一般为带棒储存,一定要注意去掉玉米叶,除去杂质,最好要将玉米好次分开,水分大小分开,才有利于储藏。
脱粒后的玉米有揽堆储藏和库房储藏两种。揽堆储藏适宜在低温情况下散存,堆不要过大,这种储藏不可时间过长,是临时储存的应急方式,一般不提倡,容易漏雨和塌底。库房储藏有散积和袋积两种,散积要打上墙子,一般不超过200吨(安全粮),留有通风口;袋积垛与垛之间要有间隔,高度也有限制;便于通风(安全粮)。
无论是库房储藏、散积还是袋积的玉米, 玉米收获脱粒后必须过筛除去杂质再入库贮藏,同时要清仓。消毒杀死虫卵。玉米收获后应充分凉晒或烘干处理,使其达到安全水分标准,同时贮藏中应注意通风散湿。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大,更应保持干燥和低湿条件,才能确保安全。采用“双低”储藏,低湿密闭,投入低剂量磷化铝片与自然降氧贮藏效果良好。
干燥降温安全贮藏玉米必须控制好水分和温度 ,要在储粮仓的粮食堆里布好温度计,在库内设有湿度计,随时掌握粮食的温湿度,保管人员要定时检温做好记录,检温时要闻味道是否正常,如有水果味说明粮食有发热现象,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玉米含水13.5%,温度35℃左右,一般能安全贮藏。
防治病虫可用塑料薄膜压蒸或密封降氧储藏,不仅可防虫,同时防湿防毒效果亦好。对已经生虫的玉米可用过筛或药物熏蒸法防治。玉米颗粒大,一般害虫躯体小,采用6孔/寸筛除虫效果可达80%以上。用磷化氢药剂熏蒸费用低,杀虫也比较彻底。我省多利用冬季寒冷低温处理,将粮温降到0℃以下,趁冷密封,对防治甲虫和蛾类幼虫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王书琨,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粮油检验。
关键词:储粮;科学;玉米
中图分类号: S379.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5.049
1玉米生霉变质对人体的危害
国家标准对玉米生霉粒和玉米霉变粒的项目解释,在GB/T1353-2009标准中玉米“生霉粒”为:玉米籽粒表面生霉的颗粒,限度不准超过2%;在GB/T2715-2005食品卫生标准中玉米“霉变粒”为:玉米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或子叶)、无食用价值的颗粒。霉变的玉米不准食用,也不准用作牲畜食料。玉米生霉的主要霉菌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赤霉烯酮等。黄曲霉毒素B1可以引起肝细胞性变质,坏死,损害肝脏,是一种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存在呕吐霉素和赤霉烯酮这两种毒素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中毒后可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少数患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霉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功能,并导致磷和碱性磷酸脂酶的活性下降。
2造成玉米生霉变质的因素
造成玉米生霉变质的因素。玉米本颗粒固有的品质,即角质和粉质占本颗粒的比率和玉米的胚大小;湿度,即水分含量;温度,即环境温度及玉米本身的温度等几大要素。
玉米胚比较大,几乎占全部颗粒的1/3,其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整粒含有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口适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粮食水分有两种,一种是“胶体结合水”,一种是“游离水”。游离水非常活跃,玉米水分在14%以上的水分多数为游离水,农民手中新收获玉米一般水分在20%~35%左右,阴雨天气和湿度大的天气使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环境、温度及玉米自身粮温会加剧生霉及霉变的速度,特别在春秋两季温度最容易使粮食发热霉变。由于春秋两季温差较大,辐射温度高,储藏的玉米很容易造成结顶揭露等现象并发生霉变。
3科学储藏玉米以防发生霉变
最好是果穗贮藏,果穗储藏有拴挂子和仓堆储两种。拴挂子是将有苞叶的果穗,相互连接系在一起,或用细绳将无苞叶的果穗,逐个联结在一起,挂在通风避雨防晒的地方。仓堆储是在土势高燥,排水通风良好的地方,建立科学储粮仓,就是在农户家中的空闲地方修建玉米樓子,可大可小,一般在长8米、高6米、宽4米、离地1米高,这样的储藏设施玉米通风好、降水快,同时也能防止鸡鸭及老鼠危害粮食。另外,还可用高粱秆编成帘子,立起围城圆圈,底部垫好,顶部用锥形的物扣上防雨雪,但这种储藏不要大,要留好通风口。这几种储藏一般为带棒储存,一定要注意去掉玉米叶,除去杂质,最好要将玉米好次分开,水分大小分开,才有利于储藏。
脱粒后的玉米有揽堆储藏和库房储藏两种。揽堆储藏适宜在低温情况下散存,堆不要过大,这种储藏不可时间过长,是临时储存的应急方式,一般不提倡,容易漏雨和塌底。库房储藏有散积和袋积两种,散积要打上墙子,一般不超过200吨(安全粮),留有通风口;袋积垛与垛之间要有间隔,高度也有限制;便于通风(安全粮)。
无论是库房储藏、散积还是袋积的玉米, 玉米收获脱粒后必须过筛除去杂质再入库贮藏,同时要清仓。消毒杀死虫卵。玉米收获后应充分凉晒或烘干处理,使其达到安全水分标准,同时贮藏中应注意通风散湿。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大,更应保持干燥和低湿条件,才能确保安全。采用“双低”储藏,低湿密闭,投入低剂量磷化铝片与自然降氧贮藏效果良好。
干燥降温安全贮藏玉米必须控制好水分和温度 ,要在储粮仓的粮食堆里布好温度计,在库内设有湿度计,随时掌握粮食的温湿度,保管人员要定时检温做好记录,检温时要闻味道是否正常,如有水果味说明粮食有发热现象,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玉米含水13.5%,温度35℃左右,一般能安全贮藏。
防治病虫可用塑料薄膜压蒸或密封降氧储藏,不仅可防虫,同时防湿防毒效果亦好。对已经生虫的玉米可用过筛或药物熏蒸法防治。玉米颗粒大,一般害虫躯体小,采用6孔/寸筛除虫效果可达80%以上。用磷化氢药剂熏蒸费用低,杀虫也比较彻底。我省多利用冬季寒冷低温处理,将粮温降到0℃以下,趁冷密封,对防治甲虫和蛾类幼虫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王书琨,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粮油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