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氮素有效性是调控全球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湿地植物小叶章对不同氮素形态(NH4+、NO3-、NH4+-NO3-)的吸收及小叶章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生物量表现为处理A>NA>N>CK;A处理,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15N示踪技术的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N2O排放对氮素形态的短期响应”(31700424); 黑龙江省科学院预研项目“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对氮形态的短期响应”(YY2019ZR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氮素有效性是调控全球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湿地植物小叶章对不同氮素形态(NH4+、NO3-、NH4+-NO3-)的吸收及小叶章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生物量表现为处理A>NA>N>CK;A处理,茎生物量最大,比对照提高了35.7%;NA处理,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A和CK(P<0.05);NA处理,根冠比最大,是对照的1.82倍。(2)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茎、地上以及根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P<0.05),不同处理之间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茎以及地上部分Ndff和15N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N>NA>CK,并且各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差异(P<0.05)。(4)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处理N湿地N2O排放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处理A和处理NA(P<0.05),处理N、A、NA显著高于对照(CK)(P<0.05)。阐释了不同形态氮素在植物-土壤-大气系统中周转与分配策略,以及对N2O排放的影响,为湿地氮生物地球化学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探索全课程融入、全程评价的劳动教育“生态圈”,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追求。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而劳动教育恰好能为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起到推进作用,注重寓学于游、学游相长、劳研结合、知行合一。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意义,并在研学旅行中注重对劳动教育的培育,推动研学旅行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融合渗
睡眠是人类必须的生理需求和基本的生理功能,占据着人三分之一的人生时间。然而,当下睡眠问题日益普遍,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消费者渴望通过睡眠产品来改善睡眠舒适性、提高睡眠质量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因此,具有分区角度调节功能的电动床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市场新宠。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床种类繁多,但分区尺寸与角度调节挡位设计参差不一,让人不知如何选择。人们为了睡好觉而“一掷千金”之后,却往往收效甚微。由此可见,亟需
通过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横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诊疗,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胃空肠结肠瘘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正>新时代,党中央立足立德树人,围绕教育发展格局,提出“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其他专业课程,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长期以来,思政课与专业课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无法最大化发挥育人价值。对此,学校应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构建起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阚雅玲名师工作室撰写、广东高
目的建立一种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FLT3)-激酶结构域突变(tyrosine kinase domain,TKD)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方法构建FLT3野生型质粒和FLT3-
本文以“网店运营推广”线上教学设计和实施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实现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校企精准育人。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拓展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及实践,层层递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以及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也应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民并没有均等地享有发展成果,我国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从全国来看,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0倍,城乡收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也呈现出整体持续上升的趋势,导致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随着我国盾构隧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盾构隧道区间距离越来越长。在长距离穿越复杂地层时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盾构施工效率,而工程界尚未形成系统的长距离盾构施工技术体系。针对这一问题,对盾构隧道区间施工距离变化的现状进行梳理,介绍了4个典型的长距离盾构隧道工程实例,结合典型的盾构工程,对长距离掘进中出现刀盘刀具磨损、盾尾密封失效、管路磨损、复杂地层盾构开舱、地下对接等5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盾构长距离掘
在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普通刀具易出现滚刀多边形磨损、偏磨、刀刃崩裂等异常磨损和刀圈脱落现象。为改进滚刀刀圈的耐磨、耐冲击性能,提高刀具的综合寿命,提出采用球状碳化钨刀具替换普通刀具,并介绍了激光熔覆焊工艺以及宏观磨损检测工艺。经过施工现场的实际应用,发现球状碳化钨刀具具有更好的耐磨性,新型球状碳化钨刀具平均磨损量为0.002 55 mm/延米,相邻普通刀具平均磨损量为0.016
依托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坳背站—大运站区间隧道工程,针对盾构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运作时出现的掘进变慢、刀盘转速降低、刀具磨损量大以及刀具更换频繁等问题,对刀具磨损特性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减磨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盾构穿越软硬不均地层时,盾构刀具会产生更大的磨损量;中心滚刀异常磨损率最高,正面滚刀每米磨损的把数最大,两者是刀具磨损检测的重点;受地层硬度影响,微风化地层的刀具每米磨损量最高,且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