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理解活动,它使阅读者和文本之间发生意义关联,而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文本阅读的情况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活动。伽达默尔说:任何真正的理解活动在本质上都是对话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处于主体的、互动的、多层次平等对话的教师、学生、文本实际上也存在个“场”。在这个“对话场”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最终创设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呢?
一、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
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没有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没用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学生是很难自已构建知识体系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和文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对话呢?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做一个“隐藏者”,在课堂中隐去身影,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要真正成为一个“隐藏者”,教师要努力做到“两个保证”。一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时间。特别是要注意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质疑问难是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对话场”,完成意象构建的一种基本策略。它能引导学生真正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全过程,从而获得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二是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在设定教学目标、过程或问题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思考的余地,从而扩大他们与文本的对话空间。
二、在教师的科学整合中进行对话
是“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全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之初,肯定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仅仅依赖这种对话,是不能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情的。而教师的科学整合,则是对话得以形成的关键。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设想如何在学生独立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大的问题,不断把对话引向深入。这一两个问题的确定,关键要围绕“三个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这种预设性整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话场”是否最终天成。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给予及时的整合。学生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教师要随机给予解决,或是对学生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一两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临时改变自己的预设性教案,并围绕这一两个核心问题组织教学。
三、在文本的多向拓展中进行对话
文本不仅仅指教材,也包括其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还要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以及其他各种背景资料、音像资料来共同参与对话。同时,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主观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经过激活,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是要看文本中那些冰冷、生硬的铅字是否已变成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充满情感的画面。教师可以在倾听、观察,了解学生已有“主观文本”建构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情境表演对话,对学生既有的“主观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从而在形成“对话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的重新建构,进而产生良好的阅读效益,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素养。
(作者单位:342700江西省石城县小松中心小学)
一、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
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没有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没用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学生是很难自已构建知识体系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和文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对话呢?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做一个“隐藏者”,在课堂中隐去身影,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要真正成为一个“隐藏者”,教师要努力做到“两个保证”。一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时间。特别是要注意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质疑问难是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对话场”,完成意象构建的一种基本策略。它能引导学生真正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全过程,从而获得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二是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在设定教学目标、过程或问题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思考的余地,从而扩大他们与文本的对话空间。
二、在教师的科学整合中进行对话
是“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全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之初,肯定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仅仅依赖这种对话,是不能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情的。而教师的科学整合,则是对话得以形成的关键。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设想如何在学生独立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大的问题,不断把对话引向深入。这一两个问题的确定,关键要围绕“三个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这种预设性整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话场”是否最终天成。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给予及时的整合。学生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教师要随机给予解决,或是对学生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一两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临时改变自己的预设性教案,并围绕这一两个核心问题组织教学。
三、在文本的多向拓展中进行对话
文本不仅仅指教材,也包括其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还要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以及其他各种背景资料、音像资料来共同参与对话。同时,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主观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经过激活,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是要看文本中那些冰冷、生硬的铅字是否已变成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充满情感的画面。教师可以在倾听、观察,了解学生已有“主观文本”建构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情境表演对话,对学生既有的“主观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从而在形成“对话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的重新建构,进而产生良好的阅读效益,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素养。
(作者单位:342700江西省石城县小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