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把文章分成记叙文、议论文等,就是从文章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类的。所谓“抒情”,就是抒发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些感情包括喜悦、愤怒、悲哀、快乐、惊惧、爱慕、憎恶等,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这些感情。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人在生活中产生了某种感情,需要宣泄、抒发,把这些感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文章。
【技法点拨】
综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具有真挚的情感,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是情动于心而发于外的一种直接的抒发。这种方式并不常用,更多的情况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抒情,这就属于间接抒情。具体包括:
第一,借叙事来抒情。传达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描写“情状”。前人在评论《聊斋志异》时说过:“世间惟有情难画,惟有先生写状来。”至真至深至美的情感往往蕴含在具体的描写、叙事中,只有写出“情状”,才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同样的感染、感动。请看贾平凹先生《我不是个好儿子》节选: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一次地阻止我。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凉,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了。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
这段文字写母亲“操心我的苦”,“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嫌“我”的生活浪费;“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事是极为平常的事,语言是极为平实的语言,不事修饰,不加雕琢,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一个勤劳、质朴、善良的母亲形象却跃然纸上。朴素平常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情实意,能够勾起每一位读者的思亲之情。
第二,借写景来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生活中,由于某种际遇或经历,作者产生了欢乐或悲哀、苦闷或彷徨、恐惧或烦恼等思想感情,如果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观察或描写客观景物,那么,一切景物都会“着我之色”了。请看龙章辉的《一根藤蔓在奔跑》片段:
一根藤蔓从春天的额头跳下来。来不及站稳,风一吹,那一缕细细的绿就怎么也停不下。
阳光的鼓,在身后擂响。
藤蔓上。
一个日子追逐着另一个日子;一张笑脸簇拥着另一张笑脸;一片彩霞波荡着另一片彩霞;一片嘴唇按住了另一片……嘘——别出声。一根藤蔓扭动着躯体,把一个个流蜜的村庄,拖进春天芬芳的内心。
谁家的少女,采摘的手臂被蔓须缠绕,竹篮里落满了大朵小朵的红晕。
一根藤蔓穿过劳动和美,在大地宽厚的胸脯上弯来绕去。
一根藤蔓骑上篱笆,就从春到秋,哞哞哞地开始奔跑。一根藤蔓打马经过一个又一个季节,滚落遍地瓜果。
大道上,尘土飞扬。
我看见藤蔓串起的一个个村庄,仿佛一片片硕大的叶子,在疾驰的风中哗啦哗啦地欢唱;我看见我的心纵身一跃,骑着藤蔓朝向生活深处忘情地奔跑。
本文是一曲春天的颂歌,是一曲劳动和美的颂歌。作者把他的一腔欣喜凝结在一根活灵活现的藤蔓上,藤蔓、少女、村庄这三个典型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情境,传达了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新生活的赞美。
第三,寓情于议理。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都是把情感融进议论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震撼人心。
需要强调的是,表达主观情意时,感情一定要真挚,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而缺少情意或虚情假意的作品,只不过是泥胎、木偶、纸花而已。
佳作展台
痕迹!
王雨璐(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一清早从学校回家,就急急地冲进曾祖父房中,两星期没见,甚是想念呢。
屋子里静悄悄的,我心里偷偷地笑:曾祖父都八十多岁的人了,生物钟挺晚的。我心中升腾起一丝好奇:不知道曾祖父睡相怎么样?会不会流口水呢?我蹑手蹑脚走到床边,脚被什么东西轻轻绊了一下,转头一看,原来是曾祖父的拐杖。溜進房间的一缕朝阳落在上面,黄色的拐杖上布满并无规律的划痕。
我的心如爵士鼓般跳动,那划痕不就是……
曾祖父中年得了白内障,在我出生前两年就与光明无缘了。据妈妈说,儿时,我是和曾祖父成天黏在一起的。后来为了上学方便,从旧宅搬了出去,当时我还哭着要带曾祖父一起走。
上小学后,每个周末我必回老家一次,回家必飞进曾祖父屋中,跟他聊起这一周学校里的趣事。曾祖父总是听着,笑着,不住地点头。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用他那半人高的拐杖给我量身高。
曾祖父身材高大,每每给我量身高时,他总是坐在小矮凳上,把拐杖竖在脚边,拉着我让我紧靠拐杖。他那早已空茫的双眸,此刻却仿佛在细细打量着我一般。他用粗糙的左手轻轻抚摸我的脑袋,然后,尽量把手撑开、撑平。他用右手扶住拐杖,并不断地摸索着左手的位置。曾祖父的表情,此时专注得像正在考试的学生,一丝不苟。他双手不断调节着,不知是什么牵引着他,让他把拐杖竖得那么正,靠曾祖父双手量出来的身高,可比在医院里量得还准呢!
确定我的身高后,曾祖父就用右手牢牢捏紧那个位置,再用左手在身周摸索着,一步一顿地回房,在抽屉里翻腾半天,寻出一把剪刀;将剪刀打开,轻轻地夹住拐杖,再慢慢移动剪刀,当与右手的位置准确无误地吻合后,他才将右手放下,拿着剪刀先夹出一个浅浅的凹槽,再用剪刀头在上面用力地划几下。于是,拐杖上又多了一个加工好的刻痕。
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把文章分成记叙文、议论文等,就是从文章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类的。所谓“抒情”,就是抒发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些感情包括喜悦、愤怒、悲哀、快乐、惊惧、爱慕、憎恶等,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这些感情。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人在生活中产生了某种感情,需要宣泄、抒发,把这些感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文章。
【技法点拨】
综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具有真挚的情感,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是情动于心而发于外的一种直接的抒发。这种方式并不常用,更多的情况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抒情,这就属于间接抒情。具体包括:
第一,借叙事来抒情。传达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描写“情状”。前人在评论《聊斋志异》时说过:“世间惟有情难画,惟有先生写状来。”至真至深至美的情感往往蕴含在具体的描写、叙事中,只有写出“情状”,才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同样的感染、感动。请看贾平凹先生《我不是个好儿子》节选: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一次地阻止我。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凉,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了。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
这段文字写母亲“操心我的苦”,“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嫌“我”的生活浪费;“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事是极为平常的事,语言是极为平实的语言,不事修饰,不加雕琢,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一个勤劳、质朴、善良的母亲形象却跃然纸上。朴素平常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情实意,能够勾起每一位读者的思亲之情。
第二,借写景来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生活中,由于某种际遇或经历,作者产生了欢乐或悲哀、苦闷或彷徨、恐惧或烦恼等思想感情,如果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观察或描写客观景物,那么,一切景物都会“着我之色”了。请看龙章辉的《一根藤蔓在奔跑》片段:
一根藤蔓从春天的额头跳下来。来不及站稳,风一吹,那一缕细细的绿就怎么也停不下。
阳光的鼓,在身后擂响。
藤蔓上。
一个日子追逐着另一个日子;一张笑脸簇拥着另一张笑脸;一片彩霞波荡着另一片彩霞;一片嘴唇按住了另一片……嘘——别出声。一根藤蔓扭动着躯体,把一个个流蜜的村庄,拖进春天芬芳的内心。
谁家的少女,采摘的手臂被蔓须缠绕,竹篮里落满了大朵小朵的红晕。
一根藤蔓穿过劳动和美,在大地宽厚的胸脯上弯来绕去。
一根藤蔓骑上篱笆,就从春到秋,哞哞哞地开始奔跑。一根藤蔓打马经过一个又一个季节,滚落遍地瓜果。
大道上,尘土飞扬。
我看见藤蔓串起的一个个村庄,仿佛一片片硕大的叶子,在疾驰的风中哗啦哗啦地欢唱;我看见我的心纵身一跃,骑着藤蔓朝向生活深处忘情地奔跑。
本文是一曲春天的颂歌,是一曲劳动和美的颂歌。作者把他的一腔欣喜凝结在一根活灵活现的藤蔓上,藤蔓、少女、村庄这三个典型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情境,传达了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新生活的赞美。
第三,寓情于议理。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都是把情感融进议论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震撼人心。
需要强调的是,表达主观情意时,感情一定要真挚,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而缺少情意或虚情假意的作品,只不过是泥胎、木偶、纸花而已。
佳作展台
痕迹!
王雨璐(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一清早从学校回家,就急急地冲进曾祖父房中,两星期没见,甚是想念呢。
屋子里静悄悄的,我心里偷偷地笑:曾祖父都八十多岁的人了,生物钟挺晚的。我心中升腾起一丝好奇:不知道曾祖父睡相怎么样?会不会流口水呢?我蹑手蹑脚走到床边,脚被什么东西轻轻绊了一下,转头一看,原来是曾祖父的拐杖。溜進房间的一缕朝阳落在上面,黄色的拐杖上布满并无规律的划痕。
我的心如爵士鼓般跳动,那划痕不就是……
曾祖父中年得了白内障,在我出生前两年就与光明无缘了。据妈妈说,儿时,我是和曾祖父成天黏在一起的。后来为了上学方便,从旧宅搬了出去,当时我还哭着要带曾祖父一起走。
上小学后,每个周末我必回老家一次,回家必飞进曾祖父屋中,跟他聊起这一周学校里的趣事。曾祖父总是听着,笑着,不住地点头。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用他那半人高的拐杖给我量身高。
曾祖父身材高大,每每给我量身高时,他总是坐在小矮凳上,把拐杖竖在脚边,拉着我让我紧靠拐杖。他那早已空茫的双眸,此刻却仿佛在细细打量着我一般。他用粗糙的左手轻轻抚摸我的脑袋,然后,尽量把手撑开、撑平。他用右手扶住拐杖,并不断地摸索着左手的位置。曾祖父的表情,此时专注得像正在考试的学生,一丝不苟。他双手不断调节着,不知是什么牵引着他,让他把拐杖竖得那么正,靠曾祖父双手量出来的身高,可比在医院里量得还准呢!
确定我的身高后,曾祖父就用右手牢牢捏紧那个位置,再用左手在身周摸索着,一步一顿地回房,在抽屉里翻腾半天,寻出一把剪刀;将剪刀打开,轻轻地夹住拐杖,再慢慢移动剪刀,当与右手的位置准确无误地吻合后,他才将右手放下,拿着剪刀先夹出一个浅浅的凹槽,再用剪刀头在上面用力地划几下。于是,拐杖上又多了一个加工好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