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民法治意识

来源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74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意识是一种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运行制度的主观把握。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新时代呈现出两个问题: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认同与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法治意识“异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契机,通过立法主旨条款、具体的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条款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市域立法,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普法宣传、树立先进典型、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等工作,以此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引发传播格局和权力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政府媒介素养问题关乎政府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行政理念与治理方式,实现高效行政,塑造良好形象.同时,政府媒介素养的提
自单位制渐趋解体与社区建设运动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改革便一直在路上.在政府与社会分权理论的指导下,以居民自治与社区去行政化为目标,城市社区治理先后经历了四轮
管理学理论首先诞生于西方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管理史,它符合管理活动的五大职能。研究中共党史中蕴含的管理智慧,既可以探寻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密码,也可以结合实践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是一项时代课题,需要从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性社会转型和风险社会的现实要求这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在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要厘清三个问题:从理论逻辑层面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从实践逻辑层面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何要中国化的问题,从价值逻辑层面回答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作用或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实践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7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是艰辛而曲折的,其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
文章阐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促进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以某高校环境学院为例探究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此促进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全党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新发展理念蕴含的五大理论特质是题中应有之义。新发展理念蕴含的系统性体现在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蕴含的人民性体现在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新发展理念蕴含的实践性体现在新发展理念既来源于实践,也成为了新发展阶段下我国各项实践的思想引领;新发展理念蕴含的辩证性体现在新发展理念是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新发展理念蕴含的发展性体
研究生实践育人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育人载体为划分标准,研究生实践育人模式可分为项目制运作、合作制运作和基地化运作等三种模式。当下,研究生实践育人模式存在着实践育人活动组织指导的专业性不强、学科特色有待凸显,高校对研究生实践育人的重视不够、资源投入不足,研究生实践育人活动的连贯性与持续性难以得到保证,研究生实践活动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作为国家在社会事务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社会组织在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为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协调性和创新性,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