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核聚变新能源之路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情人节到来的前两天(2月12日,星期三),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点火装置的科学家为核聚变研究提前献上了礼物,一篇题为《惯性承压聚变内爆的燃料增益超过1》的科学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为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燃料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在同期杂志对该项研究的评论文章中,作者指出,尽管这项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但离最终实现所谓的“点火”还有一段差距。
  聚变能源是什么
  核能发电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裂变产生出新能源,而聚变能源是比裂变更为强大的新能源。聚变是轻核(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太阳发光发热和氢弹爆炸就是一种聚变。
  聚变相当于一个1 1远大于2的公式,在聚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大,1升海水中的氘,在聚变反应后可以释放出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与石油、放射性元素这类稀缺资源相比,能进行聚变反应的资源要丰富得多。如果将地球上海水中所含的氘用于聚变反应,可供人类使用上亿年,而用于产生氚的金属——锂,也有比较丰富的储量。人类因使用石油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空气污染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聚变的反应产物是比较稳定的氦或者水,几乎没有污染问题,聚变能源是最“干净”的能源。
  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首先发现了聚变反应,他和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一起证实了轻元素(原子量较小的元素)以足够大的能量碰撞会引起核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和匈牙利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了氢弹原理和核聚变反应堆的设想。
  在“冷战”时期,核弹成为了军备竞赛的关键,在20世纪50年代初,人类实现了聚变核反应——氢弹的爆炸。氢弹先依靠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的高温高压,使得热核燃料氘氚发生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巨大的能量,形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力。然而,氢弹是破坏性的,而且瞬间的猛烈爆炸是不可控的。在和平年代,把聚变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利用起来,必须对剧烈的聚变核反应加以控制。因此,实现受控热核聚变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
  如何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
  提供极高的温度
  原子核之间距离很近的时候,会发生静电排斥,这种排斥力非常巨大。只有给两个核施加巨大的外力,才能使两个原子核靠近,通过核的力量“黏合”成整体,形成新的原子核,从而发生聚变反应。要使两个氘核相遇,它们的相对速度必须大于每秒1000千米,从统计力学的角度,粒子的热运动就是温度的根源,两个氘核产生聚变反应时,温度必须高达1亿摄氏度。氘核与氚核间发生聚变反应时,温度也高达5000万摄氏度。在高温之下,物质已全部电离,形成高温等离子体。
  保证充分的约束
  为了控制聚变反应的发生,必须对高温等离子体进行约束,即确保在聚变反应过程中维持高温等离子体状态,才能发生充分的聚变反应。如果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于产生和加热等离子体的输入能量,那么利用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就可以维持极高的温度,无需再从外界吸收能量,聚变反应就能够自持进行。为实现这一理想,一些科学家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了“磁约束聚变”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其基本原理是把强大的激光束聚焦到热核材料制成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即完成全部核反应,这就是“惯性约束聚变”。太阳对高温粒子的约束便是依靠引力完成的。
  磁约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主要利用了磁约束技术,该计划是1985年由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在日内瓦峰会上倡议提出的。2007年再次启动该计划的主要参与方有:中国、欧盟、日本、韩国、俄国、美国、印度。该计划主要是建设一个能产生50万千瓦聚变功率、有能力维持大于400秒氘氚燃烧的托卡马克(大型磁铁)聚变堆,一旦建成将为商业化供电设备提供技术积累及产品原型设计(图1)。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输出能量达到输入能量的10倍以上,又叫“Q>10”目标。在它30年的运转周期里预计会耗费大约100亿欧元,因此该项目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的第二昂贵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
  高度纯净的氘和氚的混合材料被加热到1亿度以上(形成高温等离子体),才能达到热核温度。要实现对核聚变的控制,必须将高温的等离子体约束在某个容器中。而磁约束技术便是通过磁场,利用洛伦兹力,将带电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腔体内。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虽然不怕高温,却很不稳定。另外, 等离子体在加热过程中能量也不断损失。
  法国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皮埃尔-吉勒·德热纳对磁约束有个著名的批评,“我们要把太阳放到一个盒子中,这个想法很妙,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来制造这样的一个盒子”。这就是热核聚变的另外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制造一个装高温等离子体的大容器?由于容器壁和高温等离子体接触,受到等离子体内发出的高速粒子和辐射的强烈轰击,放出杂质进入等离子体,就会导致等离子体的冷却而使热核反应停熄。同时,还可能引起极大的辐射,因而选择合适的容器壁材料极其重要,另外辐射防护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托克马克装置高达10层楼,整个容器的体积达到837立方米,所有的磁场均通过超导线圈产生,磁场高达10特斯拉。在这样一个容器中,等离子体的密度为1014 克/立方厘米。
  惯性约束——国家点火装置(NIF)
  国家点火装置是由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建造,它主要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的惯性约束来控制核聚变反应。该设施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座10层楼的建筑,占地面积约为3个足球场大小,建筑成本35亿美元,2009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营成本已经达到数亿美元。
  国家点火装置的设计意图是,使用激光达成极端的高温高压并施加于一小粒氢燃料球上,从而启动核聚变反应。目前,国家点火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镭射装置,目标是“点火”后就能自给自足输出聚变能量。   一个长达1000米的厂房设备最终要让192台激光装置在十亿分之一秒同时发射,击中铅笔头大小的燃料球,误差不能超过30皮秒(1皮秒=10-12秒),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家点火装置的准确度如同在北京投球要射中沈阳的一个篮框,其命中难度极大,命中率极小。整套装置要运作必须启动6万个高科技装置,每个装置都包含复杂的机械构造、电路、高压电、能量感应器、监视器、自动透镜、激光,另外还要有精准的电脑反馈安全系统。更难的是,整套设备必须保持零震动和零热胀冷缩,10吨重的设备其误差范围只能有100微米。
  这种封闭型核聚变装置利用外部的注入热能,以达到封闭区内的高温高压。封闭区中央的目标是一个包含若干核燃料(氢或氚)的小球,尺寸大概如豆子大小,小球表面要极其光滑,才能保证聚变实验顺利进行。高温激光会使小球表面等离子体化,发生内爆。同时爆炸波会使小球均匀地向中央坍缩,使得球中的核燃料在高温高压下达到极高的密度,形成高温等离子体,从而产生核聚变。在内爆时,只要对燃料球给予正确的高温高压就能发生链式反应,这一现象就称为“点火”(图4),这是引发核聚变的重点过程,并且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在“点火”过程中,整体装置在一个自持进行的链式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超过其所消耗的能量,这便是核聚变发电切实可行的前提条件。
  聚变能源之路
  不论是利用磁约束技术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还是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惯性约束的国家点火装置(NIF),都属于大型实验装置。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科学理论上,核聚变实验都面临极大的挑战。此外,这两类装置由于造价昂贵,因而在争取研究经费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这对于科学家来说是最无奈的、最无法预计的问题。从技术上而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预计在2020年末能够实现真正的点火,为后续发展聚变能源商用电站铺垫好道路。
  在2013年初,国家点火装置的点火尝试失败后,国际媒体上充斥着取消国家点火装置计划的讨论。而这次国家点火装置点火成功,可以说让人们对它又增强了信心,它照亮了人类利用聚变新能源的道路。 但这条路还很漫长,因为这次的实验持续时间很短,输出能量与所耗费的能量相差不大。除此之外,点火实验中还有许多物理问题需要科学家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次的点火做准备。 如果排除掉经费、政治等因素,人类将有可能在21世纪中叶开始真正享受到聚变能源带来的福祉。
  【责任编辑】张小萌
其他文献
人们最初撒谎有点困难,但是随着撒谎的次数越来越多,撒谎就变得越来越容易。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人类大脑会随着谎言次数的增加逐渐发生变化,变得对谎言麻木不仁。借助大脑扫描仪观察大脑的生理变化,发现第一次撒谎时,在杏仁体出现了活性闪现,当谎言越来越多时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减少。本质上说,当人第一次说谎时,趋向于感觉糟糕,而随着谎言次数的增多糟糕的感觉也会降低。这与杏仁体的活性相吻合。
你知道厚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抗拉强度却远超钢铁的材料吗?这种材料就是10年前被成功制备,如今备受瞩目的神奇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小传  简而言之,石墨烯就是单层或几层(一般少于10层)石墨。想象一下,将层片状的石墨不断地分层减薄,最终当石墨的碳原子层数减少至10层或更少时,就得到了石墨烯。世界上首次成功制备出石墨烯的科学家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约翰·纳什,这个被世人称作“传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一生所有的辉煌和荣耀、挣扎和疯狂都随着2015年5月23日那一声刺耳的急刹车,永远被遗落在了新泽西的土地上。噩耗占据全球各大媒体头条,全世界都在为他的离开而叹息。  纳什还是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博弈论”大师、著名数学家。2015年3月25日纳什因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与数学家路易斯·尼伦伯格一同获得2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通过研究描绘出全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在北方,海河流域污染最严重,在南方,珠江流域污染最严重。  全国58个流域被抗生素污染的现实直指今天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法则,天地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体现在人类健康上面,则是“同一世界,同一健康”。例如,如果珠江污染,无论住在江头还是江尾,都要共饮污染水。  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环境、
日本研究人员发表报告说,通过将由猴子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制成的心肌细胞移植到患有心肌梗塞的猴子体内,成功帮助后者恢复了心脏机能。iPS细胞是体细胞经过诱导因子处理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其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类似,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细胞的潜力,在再生医疗应用中备受期待。异体移植即利用他者iPS细胞培养而来的细胞进行移植。猴子接受移植后,心肌细胞成功在其心脏上附着生长,帮助心脏恢复了机能,几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抽查中的国内个人洗护用品、化妆品及香水等产品,有相当比例的产品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其中有关香水的检出率高达92.3%。    邻苯二甲酸酯为何物    香水有毒的消息让不少人大吃一惊。须知,除了饮食、服装等消费品外,人们使用较多的消费品中就有香水的一席之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香水等化妆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召开相关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专家们
咖啡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紧跟茶叶之后的大众饮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咖啡中的一些极品居然是某些动物的便便,可谓“便便咖啡”。有人戏称,“便便咖啡”是“贫困咖啡农的发明”。这些便便咖啡主要有“猫屎咖啡”“象粪咖啡”和“鸟粪咖啡”等。  猫屎咖啡  近些年,国际咖啡市场上出现一种神奇的咖啡品种,备受咖啡发烧友追捧。这种咖啡的售价是普通咖啡的几十倍,甚至是咖啡名品——北美洲牙买加蓝山咖啡的2~3
洛阳桥,地处闽地泉州,在桥梁建筑史上,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它还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长的跨海梁式大桥。  不久前,笔者前往福建一看究竟。  直把闽地当洛阳  初听洛阳桥的名字,很多人一定以为这座桥必定是在洛阳,其实不然。问题是,泉州的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它同河南的洛阳有关系吗?  泉州和洛阳,远隔千里,两座城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晋末年“永嘉之乱”,社会动荡,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地区出现的一系列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构成了一个“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健康紧急状况”。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因果联系仍备受质疑。不过,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特殊事件”,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公共卫生形成威胁。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寨卡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它们造成小头婴儿和破坏神经系统
粉红色是一种温馨、浪漫的颜色,它让人的内心充满安宁和幸福。大自然中,有一个湖泊就具有这种美丽的色调,它可以说是上帝赠给人类的最好礼物。  这个粉红色的湖泊,就是非洲塞内加尔的玫瑰湖。  碧蓝黄沙一抹红  玫瑰湖,又叫雷特巴湖,当地人称为“粉红湖”。因为这里曾经是法国人的殖民地,法国人管它叫“Lac Rose”(意思是玫瑰湖),于是,“玫瑰湖”便成为它的正式名称。  玫瑰湖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