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生是老师放心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忽视的群体。这对中等生成长很不利,对创建优秀、和谐班级体也不利。我们应加大对中等生教育的力度,使他们尽快步入优等生行列。
【关键词】中等生;教育;激励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出现“抓两头”的现象。优等生备受教师青睐,因为他们基础好,容易出成绩,能给班级和学校撑面子。成绩较差生因为问题太多也颇受关注。如果不抓就会拖班级的后腿。这样就恰恰忽略了一个大群体,即中等生。如果一个班优等生占15%,差等生占15%,剩下的70%都是中等生。他们的成绩不突出,也不出什么大事。这就造成长期受不到关注。对于中等生这是不公平的,对于整个教育事业来说,也是莫大的遗憾!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等生当然不会在沉默中“灭亡”,但由于长期受不到足够的关注,他们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个性方面,缺乏主见,性格孤僻;情绪方面,缺乏学习热情,自卑抑郁;意志方面,缺乏自信,做事不果断。他们的心灵世界在一天天黯淡下去。因此,中等生的教育和激励刻不容缓。
一、在精神上为中等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有远大目标才会有伟大的人生。很多中等生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导向。总是被动地向前走,缺乏内心强大的动力支撑,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这个理想促使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所以,中等生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脚踏实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才能目标变为现实。
2、兴趣是激发中等生动力的重要保证。有时听老师抱怨说听课的人很少,学生素质太差。的确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是一方面因素,但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兴趣才是根本。就智力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所面临的课程,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兴趣去学,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尤其是技工类学校,很多课程都可以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引导激发中等生的兴趣,有继续钻研的欲望,让他们爱上学习,早日步入优等生的行列。
3、自信是中等生制胜的法宝。中等生成绩不突出,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久而久之,便有一种心里暗示,认为自己很普通,非常不自信,学习效率低下,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虽然付出了些努力,但仍然距离目标很远,这种付出和收获的不平衡再次打击他们的自信,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如何让中等生恢复自信,多给他们赞美的声音和鼓励的话语。这就是一种正面的关注,这会对中等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在智力上提高中等生成绩的能力。
1、注意力决定听课质量。注意力不集中,这几乎是中等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写作业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听课质量,进而制约中等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中等生成绩,就必须大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逐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培养中等生注意力时,不妨多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这样做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奇效。还可以做一些锻炼注意力的训练,同时科学地安排起居时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增强注意力也大有裨益。
2、记忆力决定学习效率。许多中等生常常会受到记忆力差的困扰。离开了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教师应帮助中等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有的习惯边读边记忆,有的习惯边写边记忆。训练他们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记忆。比如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列表记忆法、重复记忆法等。还要找到他们最佳记忆时间。比如有的白天大脑兴奋,有的习惯于夜晚记忆。只要教师用心培养,充分发掘中等生的记忆潜力,提高记忆力应该不是难事。
3、创新能力决定未来竞争能力。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竞争力和成就的大小。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于受到阅历的限制,中等生提得问题有时候可能非常可笑或十分荒唐,但无论如何,教师一定要心平气和对待,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培养他们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成绩可以不优秀,人格不可以不健康。
1、自尊是人格的重要因素。它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被教育并使之成功的前提。但在面对中等生时尊重人格往往被忽略。
有的中等生做错事时不能接受批评教育,想用这种方式示威,获得他们想象的“自尊”。因此,老师一定要尊重他们,倾听心声,用建议代替命令,适当委以重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促使中等生在做事中找回自我,为自尊而努力。
2、自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中等生的成绩不突出,与其强烈的依赖心理不无关系。有的中等生家庭条件优越,不管是否努力学习,将来父母都会做好一切,导致没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还有很多中等生是家中的独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整理书包等小事都由父母代劳,就养成了一种惰性,懒于学习,不学无术。
教师应该给中等生独立的机会。比如如何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如何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怎么独立地解决问题等。让他们自己成长,依靠自己打开一片天空。
3、宽容,心胸宽广为人格加分。由于常常处于老师关注盲区,部分中等生的心理难免会变得狭隘起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真心帮助。宽容就像一湾清水,让炙热冲动的情绪瞬间降温。宽容不仅在于原谅别人的过失,更在于用自己的爱和真诚温暖别人的心,是中等生必须学会的一种处世能力。
教师更要懂得宽容,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的苛刻就意味着他们明天的挑剔,今天我们的理解就预示着他们明天的宽容。让他们学会宽容,宽容别人,宽容自己,宽容地面对每一件事。
四、素质培养,提高中等生学习以外的综合能力。
1、承受压力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对挫折的良好承受能力,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这种能力不能凭空拥有,它需要中等生不断地在挫折和困难中磨炼出来。许多在事业上达到辉煌顶点的人往往不是走得最顺的人,而是饱经挫折与失败的人,因为在无数次挫折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成功。即使面对再多的艰难,再大的压力,也要微笑着去面对。把困难和压力踩在脚下,超越艰难,走向成功!
2、表达能力是成功路上的敲门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良好的口才。日常生活中,有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的引人入胜,有人却把内容很好的事例讲得索然无味。这就是不同的人在表达能力上的差距。
历史上,许多人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功于善于辞令。良好的口才往往能起到其他能力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其驾驭人生、追求成功的制胜法宝。教师要让中等生多读、多听、多看,用心收集最新、最时尚的信息,使之变成自己的知识,在表达时就可以脱口而出。
3、合作精神是立足社会之本。善于合作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为了在未来竞争占据主动,家长千方百计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使得独立性越来越强。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越严重,团队意识就越淡薄。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相互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依靠团队力量。
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被看成是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挖掘出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密切关注,合理引导,他们很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优秀的人才。愿今天的中等生都能成为明日之栋梁!愿每一位中等生都拥有辉煌的人生!
【关键词】中等生;教育;激励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出现“抓两头”的现象。优等生备受教师青睐,因为他们基础好,容易出成绩,能给班级和学校撑面子。成绩较差生因为问题太多也颇受关注。如果不抓就会拖班级的后腿。这样就恰恰忽略了一个大群体,即中等生。如果一个班优等生占15%,差等生占15%,剩下的70%都是中等生。他们的成绩不突出,也不出什么大事。这就造成长期受不到关注。对于中等生这是不公平的,对于整个教育事业来说,也是莫大的遗憾!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等生当然不会在沉默中“灭亡”,但由于长期受不到足够的关注,他们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个性方面,缺乏主见,性格孤僻;情绪方面,缺乏学习热情,自卑抑郁;意志方面,缺乏自信,做事不果断。他们的心灵世界在一天天黯淡下去。因此,中等生的教育和激励刻不容缓。
一、在精神上为中等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有远大目标才会有伟大的人生。很多中等生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导向。总是被动地向前走,缺乏内心强大的动力支撑,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这个理想促使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所以,中等生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脚踏实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才能目标变为现实。
2、兴趣是激发中等生动力的重要保证。有时听老师抱怨说听课的人很少,学生素质太差。的确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是一方面因素,但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兴趣才是根本。就智力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所面临的课程,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兴趣去学,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尤其是技工类学校,很多课程都可以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引导激发中等生的兴趣,有继续钻研的欲望,让他们爱上学习,早日步入优等生的行列。
3、自信是中等生制胜的法宝。中等生成绩不突出,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久而久之,便有一种心里暗示,认为自己很普通,非常不自信,学习效率低下,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虽然付出了些努力,但仍然距离目标很远,这种付出和收获的不平衡再次打击他们的自信,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如何让中等生恢复自信,多给他们赞美的声音和鼓励的话语。这就是一种正面的关注,这会对中等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在智力上提高中等生成绩的能力。
1、注意力决定听课质量。注意力不集中,这几乎是中等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写作业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听课质量,进而制约中等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中等生成绩,就必须大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逐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培养中等生注意力时,不妨多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这样做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奇效。还可以做一些锻炼注意力的训练,同时科学地安排起居时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增强注意力也大有裨益。
2、记忆力决定学习效率。许多中等生常常会受到记忆力差的困扰。离开了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教师应帮助中等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有的习惯边读边记忆,有的习惯边写边记忆。训练他们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记忆。比如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列表记忆法、重复记忆法等。还要找到他们最佳记忆时间。比如有的白天大脑兴奋,有的习惯于夜晚记忆。只要教师用心培养,充分发掘中等生的记忆潜力,提高记忆力应该不是难事。
3、创新能力决定未来竞争能力。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竞争力和成就的大小。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于受到阅历的限制,中等生提得问题有时候可能非常可笑或十分荒唐,但无论如何,教师一定要心平气和对待,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培养他们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成绩可以不优秀,人格不可以不健康。
1、自尊是人格的重要因素。它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被教育并使之成功的前提。但在面对中等生时尊重人格往往被忽略。
有的中等生做错事时不能接受批评教育,想用这种方式示威,获得他们想象的“自尊”。因此,老师一定要尊重他们,倾听心声,用建议代替命令,适当委以重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促使中等生在做事中找回自我,为自尊而努力。
2、自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中等生的成绩不突出,与其强烈的依赖心理不无关系。有的中等生家庭条件优越,不管是否努力学习,将来父母都会做好一切,导致没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还有很多中等生是家中的独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整理书包等小事都由父母代劳,就养成了一种惰性,懒于学习,不学无术。
教师应该给中等生独立的机会。比如如何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如何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怎么独立地解决问题等。让他们自己成长,依靠自己打开一片天空。
3、宽容,心胸宽广为人格加分。由于常常处于老师关注盲区,部分中等生的心理难免会变得狭隘起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真心帮助。宽容就像一湾清水,让炙热冲动的情绪瞬间降温。宽容不仅在于原谅别人的过失,更在于用自己的爱和真诚温暖别人的心,是中等生必须学会的一种处世能力。
教师更要懂得宽容,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的苛刻就意味着他们明天的挑剔,今天我们的理解就预示着他们明天的宽容。让他们学会宽容,宽容别人,宽容自己,宽容地面对每一件事。
四、素质培养,提高中等生学习以外的综合能力。
1、承受压力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对挫折的良好承受能力,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这种能力不能凭空拥有,它需要中等生不断地在挫折和困难中磨炼出来。许多在事业上达到辉煌顶点的人往往不是走得最顺的人,而是饱经挫折与失败的人,因为在无数次挫折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成功。即使面对再多的艰难,再大的压力,也要微笑着去面对。把困难和压力踩在脚下,超越艰难,走向成功!
2、表达能力是成功路上的敲门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良好的口才。日常生活中,有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的引人入胜,有人却把内容很好的事例讲得索然无味。这就是不同的人在表达能力上的差距。
历史上,许多人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功于善于辞令。良好的口才往往能起到其他能力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其驾驭人生、追求成功的制胜法宝。教师要让中等生多读、多听、多看,用心收集最新、最时尚的信息,使之变成自己的知识,在表达时就可以脱口而出。
3、合作精神是立足社会之本。善于合作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为了在未来竞争占据主动,家长千方百计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使得独立性越来越强。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越严重,团队意识就越淡薄。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相互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依靠团队力量。
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被看成是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挖掘出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密切关注,合理引导,他们很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优秀的人才。愿今天的中等生都能成为明日之栋梁!愿每一位中等生都拥有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