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作风是民主的。建立这种关系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关怀、爱护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活生生的学生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吗?人虽各不相同,但总“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绝活”。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大家不能用智育这把尺子,具体说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一好百好,一差皆差。要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先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差生”找一个适度的竞争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人、成材。成人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成材就得服务于社会和他人,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严格意义上说,所有木头都可以称作木材,只是有大小之分,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大材可以用于建筑,硬材可以用于雕刻,就是一块下脚料甚至“朽木”,不也可以当柴烧吗?不也同样发热发光吗?这些都是观念问题。由此教育工作者对眼中所谓的差生不能冷眼相待,甚至不屑一顾,横加指责,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自由地思考和想象,最终从“差生”转变为“优等生”。
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更深刻,教育手段更成熟。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同时特别要重视启发、诱导和扩充教师的真善美的愿望,唤起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良好结合,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强制的、训诫的德育方式,代之以平等的为他人着想的德育方式教书育人。
三、勤于质疑,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能调动和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更好地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平等探讨问题的气氛。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一是自问自答式。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求知不教一疑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自己问自己,自己想法解决。二是切磋互动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合作互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做”和“行动”中获取知识,领悟道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要素和契机,广泛收集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和问题,才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创造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通过实物、图像、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中,激发起参与创新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探索的习惯。
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自己是否做到了平等、民主,教后要经常反思,检视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压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没有耐心听学生的意见,有没有训斥、打击学生。要思考今后将如何改进、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上的进步,经常反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几点便是我们通过听课、评课所得到的粗浅的感想。总之,通过两年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我泉山镇中小学校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式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参与式教学理念已渗透到课堂,师生能平等参与,真诚合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相应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均衡教育资源,开展参与式教学、送教下校、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目前,学区整体教育水平上升了。2009年泉山镇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3分,校际相差不到5分;泉山中学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九科”合格率为76.18%,较之2007年的53.38%上升了22.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更是以催化剂的形式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整合,值得借鉴和深化。
(责编 雷 艳)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作风是民主的。建立这种关系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关怀、爱护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活生生的学生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吗?人虽各不相同,但总“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绝活”。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大家不能用智育这把尺子,具体说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一好百好,一差皆差。要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先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差生”找一个适度的竞争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人、成材。成人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成材就得服务于社会和他人,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严格意义上说,所有木头都可以称作木材,只是有大小之分,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大材可以用于建筑,硬材可以用于雕刻,就是一块下脚料甚至“朽木”,不也可以当柴烧吗?不也同样发热发光吗?这些都是观念问题。由此教育工作者对眼中所谓的差生不能冷眼相待,甚至不屑一顾,横加指责,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自由地思考和想象,最终从“差生”转变为“优等生”。
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更深刻,教育手段更成熟。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同时特别要重视启发、诱导和扩充教师的真善美的愿望,唤起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良好结合,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强制的、训诫的德育方式,代之以平等的为他人着想的德育方式教书育人。
三、勤于质疑,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能调动和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更好地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平等探讨问题的气氛。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一是自问自答式。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求知不教一疑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自己问自己,自己想法解决。二是切磋互动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合作互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做”和“行动”中获取知识,领悟道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要素和契机,广泛收集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和问题,才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创造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通过实物、图像、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中,激发起参与创新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探索的习惯。
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自己是否做到了平等、民主,教后要经常反思,检视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压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没有耐心听学生的意见,有没有训斥、打击学生。要思考今后将如何改进、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上的进步,经常反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几点便是我们通过听课、评课所得到的粗浅的感想。总之,通过两年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我泉山镇中小学校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式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参与式教学理念已渗透到课堂,师生能平等参与,真诚合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相应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均衡教育资源,开展参与式教学、送教下校、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目前,学区整体教育水平上升了。2009年泉山镇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3分,校际相差不到5分;泉山中学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九科”合格率为76.18%,较之2007年的53.38%上升了22.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更是以催化剂的形式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整合,值得借鉴和深化。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