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仍处在萌芽和形成的初期阶段。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在数学教学中一直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提问没有目的性,比较乱、比较虚、比较散。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一加一等于几,为什么,对不对?“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可是,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提问艺术呢?
我认为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例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 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托乐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我认为,应该用身边已有的素材创设一种让学生有亲切感、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情境来导入。比如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时,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总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富有童趣的情境,肯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结果造成了铺垫时间花太多,学生积极性也不高,对本课的教学没起到多大的辅助作用,根本没达到预设的效果。于是设计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每天排队做操的男女生人数,让学生进入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去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然后再提出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数学兴趣,同时体现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这一理念。
二、 问题要有明确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上一年级《比多少》时,教师一上课就出示了一幅小猪搬家的图,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幅画面并提问:
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猪。
生2:我看到了小免。
生3:我看到桌上有苹果和胡萝卜。
生4:我看到了房子,和树。
.......
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也着急了,五六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为什么课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为什么课堂变得难以驾驭呢?我认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没有明确性。其实,老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只小猪,(3只)他们在干吗?(搬木头)有几根木头?(4只)是不是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呢?(不是,多了1根木头)...... 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比多少”的数学情境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 提问要抓住重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例如一年级教材《1—5的认识》,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教师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或2、3、4、5)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并让学生用铅笔表示数字1—5,让学生明白基数的含义。接着问:“怎么写?”进一步教学1—5的写法,这样生难点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新课结束了,还可问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养成质疑、解释的习惯,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40分钟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或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一些不同層次的提问。对差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先求这个中间问题呢?"对优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例如:"你能勇敢地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种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象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直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低年级课堂教学提问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提问没有目的性,比较乱、比较虚、比较散。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一加一等于几,为什么,对不对?“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可是,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提问艺术呢?
我认为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例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 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托乐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我认为,应该用身边已有的素材创设一种让学生有亲切感、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情境来导入。比如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时,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总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富有童趣的情境,肯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结果造成了铺垫时间花太多,学生积极性也不高,对本课的教学没起到多大的辅助作用,根本没达到预设的效果。于是设计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每天排队做操的男女生人数,让学生进入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去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然后再提出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数学兴趣,同时体现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这一理念。
二、 问题要有明确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上一年级《比多少》时,教师一上课就出示了一幅小猪搬家的图,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幅画面并提问:
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猪。
生2:我看到了小免。
生3:我看到桌上有苹果和胡萝卜。
生4:我看到了房子,和树。
.......
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也着急了,五六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为什么课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为什么课堂变得难以驾驭呢?我认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没有明确性。其实,老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只小猪,(3只)他们在干吗?(搬木头)有几根木头?(4只)是不是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呢?(不是,多了1根木头)...... 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比多少”的数学情境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 提问要抓住重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例如一年级教材《1—5的认识》,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教师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或2、3、4、5)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并让学生用铅笔表示数字1—5,让学生明白基数的含义。接着问:“怎么写?”进一步教学1—5的写法,这样生难点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新课结束了,还可问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养成质疑、解释的习惯,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40分钟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或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一些不同層次的提问。对差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先求这个中间问题呢?"对优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例如:"你能勇敢地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种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象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直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低年级课堂教学提问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