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越来越迫切地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服务和资源。面对这样的科技背景,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和高校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所有高校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优缺点和当代大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提出移动互联网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也要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用户体验 交互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遍使用,移动互联网如洪水般的“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同样大学生们也受到了它的“袭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各类资讯,建立了随时随地的沟通媒介,还提供了无数种类的娱乐方式。但与此同时,它也给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的难题和挑战。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它是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和各类应用程序三个层面。2013年12月4日,第四代移动通讯业务牌照的发放,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了4G的时代。
《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截止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占网民总数的83.4%,与此同时20岁-29岁年龄段网民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
2 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10年前,当手机还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时候,大学课堂里还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地,即便是台上老师讲的内容过于乏味,大学生们也只会选择与周公约会。可现如今,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微信、微博、QQ、游戏等大量社交和娱乐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改变了大学生在课堂上固有的行为状态。教室里充斥的不再是做笔记的沙沙声,取而代之的是敲击手机键盘的嗒嗒声,随着苹果、三星等品牌触屏智能手机的降临,教室里满是低头的学子,课堂上鸦雀无声。
刷微博、朋友圈、聊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在课堂中无聊时的习惯。记笔记这种作为学生课堂中必做的事情已经离大学生渐行渐远,学生们不再需要用纸和笔记录下老师所说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照相机的咔嚓声。
3 移动互联网对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利弊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效率、为翻转式教学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移动互联网能够大大增加大学生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移动互联网能够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移动互联网能够建立同学间沟通的桥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移动互联网也会给高校课堂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大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或是大学生课堂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引发心理问题,影响课堂秩序,甚至是移动互联网使用过度,影响身体健康,引发生理疾病,危机学生生命等等。
4 移动教互联网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1 要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
其实学生体验是人机交互中,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纯粹主管的感受,包括情感、认知、喜好、生理反应、心里反应、行为等各个方面,当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用户所指的就是大学生们。教师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课件,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时刻遵循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高校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体验至上可以分为三类。
4.2 感观体验至上
感官体验至上是要给学生们呈现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强调创新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在色彩、声音、图像、内容、版面的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是学生能够体验到舒适的感觉。
4.3 交互体验至上
交互体验至上即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技术,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交流的可能性,交互体验的过程贯穿教师讲课内容的输出、学生接受信息后反馈给教师等过程产生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例如:扫描二维码获取知识信息、APP游戏通过获取答案、朋友圈转发量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4.4 情感体验至上
情感体验至上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心理上的体验,使学生们达到充分的心理认可度。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个别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互联网上的扩散,可以形成一种连锁反应高度的情感认可效应。
5 身份翻转刺激学习主动性
翻转课堂指的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老师转交给学生,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身份转换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主动地获取知识,而非老师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学习内容,获取内容和信息需要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通过互联网或图书资料去获取,他们可以看公开课、看讲座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能够在网络上和其他同学讨论,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任何时候查阅所需要的资料。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了解知识内容、学习节奏、学习习惯和呈现方式等,同时教师则采取辅导和协作的方式来帮助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知识。
6 课堂上下的无缝对接
移动互联网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填补学生课外的夹缝时间,例如在排队打饭的时候、等公交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和老师产生交流和沟通,同时能够复习和温故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减少夹缝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的可移动性为课堂上和课堂下建立了无缝对接。
结语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不断革新,势必会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加速器,要想移动互联网能够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课件,讲授教学内容、管理学生工作的时候,要时刻遵循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和学生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资讯和方法,刺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考验教学工作者对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大力,杨成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教学方式变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53-54.
[2]刘国俊.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6-27.
[3]曹正.移动互联网“入侵”课堂的隐忧[J].辽宁教育,2013,(6):13-1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用户体验 交互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遍使用,移动互联网如洪水般的“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同样大学生们也受到了它的“袭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各类资讯,建立了随时随地的沟通媒介,还提供了无数种类的娱乐方式。但与此同时,它也给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的难题和挑战。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它是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和各类应用程序三个层面。2013年12月4日,第四代移动通讯业务牌照的发放,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了4G的时代。
《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截止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占网民总数的83.4%,与此同时20岁-29岁年龄段网民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
2 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10年前,当手机还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时候,大学课堂里还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地,即便是台上老师讲的内容过于乏味,大学生们也只会选择与周公约会。可现如今,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微信、微博、QQ、游戏等大量社交和娱乐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改变了大学生在课堂上固有的行为状态。教室里充斥的不再是做笔记的沙沙声,取而代之的是敲击手机键盘的嗒嗒声,随着苹果、三星等品牌触屏智能手机的降临,教室里满是低头的学子,课堂上鸦雀无声。
刷微博、朋友圈、聊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在课堂中无聊时的习惯。记笔记这种作为学生课堂中必做的事情已经离大学生渐行渐远,学生们不再需要用纸和笔记录下老师所说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照相机的咔嚓声。
3 移动互联网对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利弊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效率、为翻转式教学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移动互联网能够大大增加大学生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移动互联网能够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移动互联网能够建立同学间沟通的桥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移动互联网也会给高校课堂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大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或是大学生课堂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引发心理问题,影响课堂秩序,甚至是移动互联网使用过度,影响身体健康,引发生理疾病,危机学生生命等等。
4 移动教互联网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1 要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
其实学生体验是人机交互中,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纯粹主管的感受,包括情感、认知、喜好、生理反应、心里反应、行为等各个方面,当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用户所指的就是大学生们。教师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课件,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时刻遵循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高校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体验至上可以分为三类。
4.2 感观体验至上
感官体验至上是要给学生们呈现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强调创新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在色彩、声音、图像、内容、版面的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是学生能够体验到舒适的感觉。
4.3 交互体验至上
交互体验至上即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技术,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交流的可能性,交互体验的过程贯穿教师讲课内容的输出、学生接受信息后反馈给教师等过程产生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例如:扫描二维码获取知识信息、APP游戏通过获取答案、朋友圈转发量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4.4 情感体验至上
情感体验至上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心理上的体验,使学生们达到充分的心理认可度。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个别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互联网上的扩散,可以形成一种连锁反应高度的情感认可效应。
5 身份翻转刺激学习主动性
翻转课堂指的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老师转交给学生,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身份转换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主动地获取知识,而非老师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学习内容,获取内容和信息需要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通过互联网或图书资料去获取,他们可以看公开课、看讲座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能够在网络上和其他同学讨论,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任何时候查阅所需要的资料。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了解知识内容、学习节奏、学习习惯和呈现方式等,同时教师则采取辅导和协作的方式来帮助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知识。
6 课堂上下的无缝对接
移动互联网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填补学生课外的夹缝时间,例如在排队打饭的时候、等公交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和老师产生交流和沟通,同时能够复习和温故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减少夹缝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的可移动性为课堂上和课堂下建立了无缝对接。
结语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不断革新,势必会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加速器,要想移动互联网能够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课件,讲授教学内容、管理学生工作的时候,要时刻遵循以学生体验至上为原则,和学生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资讯和方法,刺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考验教学工作者对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大力,杨成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教学方式变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53-54.
[2]刘国俊.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6-27.
[3]曹正.移动互联网“入侵”课堂的隐忧[J].辽宁教育,2013,(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