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骨骨软骨坏死属于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者存在踝关节疼痛不适、踝扭伤史,若未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肿胀症状长期无法得到缓解,从而出现无力、僵硬等症状,最终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保守治疗等,正常情况下,保守治疗常用于剥脱骨块稳定、损伤面积较小的青少年患者,但长时间的治疗,仍未出现好转者,应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具有微创性,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性 。为了深入了解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的疗效,本文旨在探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坏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患者为男性,28岁,住: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纳乡曼召村,因“反复左踝关节疼痛3年,再发加重1月”于2016年9月07日入院。入院诊断:1.左距骨无菌坏死;2.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于2016年9月11日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左距骨软骨骨坏死术”。而患者距骨骨软骨损伤面积为(45.61±1.05)mm2。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首先为了增大操作空间,可在患者踝关节间隙放置踝关节牵开器,并将关节镜放入探查,首先确定患者距骨软骨病变大小和位置后,进行病变增生滑膜清除,并在患者内侧纵行行切口,确保患者整个内踝完全暴露于视野,在X线透视机下置入克氏针(2mm),确定固定螺钉和内踝截骨面位置后,在患者内踝处使用空心钉钻孔。随后摆锯截骨至关节处,再向下翻转内踝,将患者关节后角、前角暴露于视野,确定内侧关节面后,寻找相应的软骨损伤,若见距骨内侧表面不光滑,可将受损软骨切除。由于软骨下骨的囊变和坏死组织无法从表面观看,因此需使用MRI或CT进行软骨下骨探查,从而确定相应位置,清除囊变组织后,对病变组织进行测量,从而估计取骨的数量和大小。再选择相应合适的肢体软骨移植系统,切除患者病灶骨,在切除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取骨器保持与软骨面积平稳状态,随后叩击取骨器,进入软骨下骨,根据事先测量的骨大小,插入软骨内,并选择取骨器,将病变骨质一同取出,根据取出量,选择操作次数,直至彻底取出病变骨质。然后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髌骨外侧缘切口,并在膝关节髌股关节面取软骨。深度比距骨取骨深度短1mm,件软骨旋转取出后,再使用软骨移植推进期将取出的软骨直接推入缺损部位,保证骨洞填满,随后适当调整位置,促使距骨软骨面和移植骨的软骨面和为一弧度。最后在患者股骨内踝复位2枚空心钉固定(5mm)。术后三周进行石膏固定,术后六周可尝试着进行负重活动,待患者逐渐适应后,可在术后8~12周进行负重活性。
疼痛评分判定(VAS;视觉模拟评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若患者疼痛感越强烈,评分值越高。
AOFAS(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细则:主要根据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参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患者分数越高,说明恢复情况越好。
2 结果
1例患者在实施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前,疼痛评分为(6.85±1.58)分,AOFAS评分为(56.34±5.84)分,患者手术时间为(52.36±2.47)min,术中出血量为(186.34±20.54)ml,术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顺利完成手术,而术后2周出现关节肿胀现象,但经相应治疗后肿胀现象消失。患者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为(4.01±1.58)分,AOFAS评分为(65.39±1.03)分,而经3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肢体恢复良好,关节面平整,未出现坏死、松动、塌陷等症状,而此时疼痛评分为(1.62±0.74)分,AOFAS评分为(64.95±1.51)分。
3 分析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骨科大多手术均应用了显微镜设备,对于关节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微创技术为关节镜,其不仅可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还可减少创伤性,对患者关节内部组织损伤性也较小,从而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因此在临床更利于患者接受。对于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可有效清理损伤软骨,对于大面积的软骨下骨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可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性。同时在传统手术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填塞相应材料,从而达到修复效果,虽然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缺乏生物力学缺陷,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排除反应,从而导致手术失败。针对此类现象,临床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导致排除的主要原因為材质的好坏,对此临床部分学者尝试着将自体、异体软骨作为填充物,结果发现效果显著,不仅不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还可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功能。
为了证实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的疗效,我院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了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结果发现,其不仅可改善患者疼痛感,还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且随访三个月后,可发现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患者远期效果也较为显著,此次研究患者未出现坏死、松动、塌陷等症状,且关节创伤面恢复良好。但由于此次实验例数较少,因此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探索。
4 结语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左距骨软骨骨坏死,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还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内踝组织的处理,为了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应将距骨病变位置充分暴露,从而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防止术后骨不连的发生,保护好翻转外踝血运,修复患者软骨面平整。同时由于目前治疗距骨软骨骨坏死患者方案较多化,对此应先明确患者病变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手术方案的具体性、针对性,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患者为男性,28岁,住: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纳乡曼召村,因“反复左踝关节疼痛3年,再发加重1月”于2016年9月07日入院。入院诊断:1.左距骨无菌坏死;2.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于2016年9月11日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左距骨软骨骨坏死术”。而患者距骨骨软骨损伤面积为(45.61±1.05)mm2。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首先为了增大操作空间,可在患者踝关节间隙放置踝关节牵开器,并将关节镜放入探查,首先确定患者距骨软骨病变大小和位置后,进行病变增生滑膜清除,并在患者内侧纵行行切口,确保患者整个内踝完全暴露于视野,在X线透视机下置入克氏针(2mm),确定固定螺钉和内踝截骨面位置后,在患者内踝处使用空心钉钻孔。随后摆锯截骨至关节处,再向下翻转内踝,将患者关节后角、前角暴露于视野,确定内侧关节面后,寻找相应的软骨损伤,若见距骨内侧表面不光滑,可将受损软骨切除。由于软骨下骨的囊变和坏死组织无法从表面观看,因此需使用MRI或CT进行软骨下骨探查,从而确定相应位置,清除囊变组织后,对病变组织进行测量,从而估计取骨的数量和大小。再选择相应合适的肢体软骨移植系统,切除患者病灶骨,在切除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取骨器保持与软骨面积平稳状态,随后叩击取骨器,进入软骨下骨,根据事先测量的骨大小,插入软骨内,并选择取骨器,将病变骨质一同取出,根据取出量,选择操作次数,直至彻底取出病变骨质。然后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髌骨外侧缘切口,并在膝关节髌股关节面取软骨。深度比距骨取骨深度短1mm,件软骨旋转取出后,再使用软骨移植推进期将取出的软骨直接推入缺损部位,保证骨洞填满,随后适当调整位置,促使距骨软骨面和移植骨的软骨面和为一弧度。最后在患者股骨内踝复位2枚空心钉固定(5mm)。术后三周进行石膏固定,术后六周可尝试着进行负重活动,待患者逐渐适应后,可在术后8~12周进行负重活性。
疼痛评分判定(VAS;视觉模拟评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若患者疼痛感越强烈,评分值越高。
AOFAS(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细则:主要根据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参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患者分数越高,说明恢复情况越好。
2 结果
1例患者在实施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前,疼痛评分为(6.85±1.58)分,AOFAS评分为(56.34±5.84)分,患者手术时间为(52.36±2.47)min,术中出血量为(186.34±20.54)ml,术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顺利完成手术,而术后2周出现关节肿胀现象,但经相应治疗后肿胀现象消失。患者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为(4.01±1.58)分,AOFAS评分为(65.39±1.03)分,而经3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肢体恢复良好,关节面平整,未出现坏死、松动、塌陷等症状,而此时疼痛评分为(1.62±0.74)分,AOFAS评分为(64.95±1.51)分。
3 分析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骨科大多手术均应用了显微镜设备,对于关节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微创技术为关节镜,其不仅可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还可减少创伤性,对患者关节内部组织损伤性也较小,从而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因此在临床更利于患者接受。对于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可有效清理损伤软骨,对于大面积的软骨下骨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可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性。同时在传统手术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填塞相应材料,从而达到修复效果,虽然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缺乏生物力学缺陷,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排除反应,从而导致手术失败。针对此类现象,临床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导致排除的主要原因為材质的好坏,对此临床部分学者尝试着将自体、异体软骨作为填充物,结果发现效果显著,不仅不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还可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功能。
为了证实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的疗效,我院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了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结果发现,其不仅可改善患者疼痛感,还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且随访三个月后,可发现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患者远期效果也较为显著,此次研究患者未出现坏死、松动、塌陷等症状,且关节创伤面恢复良好。但由于此次实验例数较少,因此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探索。
4 结语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左距骨软骨骨坏死,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还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内踝组织的处理,为了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应将距骨病变位置充分暴露,从而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防止术后骨不连的发生,保护好翻转外踝血运,修复患者软骨面平整。同时由于目前治疗距骨软骨骨坏死患者方案较多化,对此应先明确患者病变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手术方案的具体性、针对性,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