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取2006年国际金融公司关于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用stata12实证研究了政府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倒U型的关系,政府检查的频率增加一开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检查次数的继续增加,过度的管制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面对过渡性管制的存在,应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行政透明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环境管制;管制频率;企业人均利润率;非平衡面板模型
一、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问题的的日趋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流失、资本边际报酬的递减和能源供应的紧张, 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金碚(2006)。并且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而通过提高政府效率来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取得双赢的局面。
在环境管制与企业关系的研究方面,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两者的某些相关性:
㈠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的文献
⒈从生产率。吴军等(2010)研究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 /3, 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持不同观点的张三峰,曹杰,杨德才(2011)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本身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也存在着稳定、显著地正向关系。
2.从企业竞争力。对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Van Beers 和Van den Bergh
(1997)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与环境保护强度不存在负向关系,然而John S. Wilson(2002) 的研究表明, 随着环境管制的加大, 污染强度大的行业出口会明显减少; Jenkins(1998)表示还没有证据表明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而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获取新的市场、管制的透明度等是影响外资投资决策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 在某種情况下, 提高环境标准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的投资环境。
3.从技术创新。王俊豪,李云雁(2009)研究了环境管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企业在面对环境管制下的战略导向决定了企业是否采取的绿色技术。江珂利用中国1995-2007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有着显著影响,对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各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明显。
㈡环境管制的度量
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如何衡量并进一步量化环境管制这一指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在量化环境管制力度和效果方面,Levinson(1996)用污染去除成本来衡量美国政府对制造业环境管制的力度;Low. P(1992)采用绿色指数,即地方政府颁布法令的数量;正式管制与非正式管制。杜凯,徐盈之(2007)借鉴Matthew A.Cole(2005)的对管制的分类,用正式管制个非正式管制两种不同的指标衡量管制的供给。
二、环境管制的现状和假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情况也随之日趋严重。2012年湖南郴州的"血铅" 事件、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将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适度而高效的环境管制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国环境管制的现状可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㈠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从1979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全面。但是,在法律法规较为全面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出现各种违法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环保成本和环境污染处罚之间,企业选择的是污染。因而在制定处罚标准上,惩罚力度不够,对企业行为难以起到威慑作用,企业没有动力加强环保建设。因此出现许多企业不安装配套的"三废"处理设施,违规排放废水、废气等造成环境污染事件。
㈡环境管制机构设置
我国的环境管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由上至下的机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下一级是省级的环境保护厅,主要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并监督实施全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再下一级是市环保局、县级环保局以及乡镇环保机构。地方环保机构,尤其是县级和乡镇环保机构缺乏独立性,不仅受到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更要受到地方政府的领导,行政执法地位被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为实现经济业绩干预环保部门对当地企业的污染调查和处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利用职权对个体工商户,尤其是餐饮行业违规进行频繁的卫生检查,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乱罚款、查封,危害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这种过度管制的现象越来越多。
㈢环境管制政策
对于环境管制政策的分类,郭朝先(2007)根据环境管制政策的工具的特征和演变历程,环境政策类型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的环境管制政策依然是传统的"命令-控制"类型,这种类型的管制工具成本低,效果显著,但是因为没有考虑被管制企业的差异,试行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而缺乏总体效率。
㈣假说
政府环境管制的频率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随着管制次数的增加,企业的人均利润率逐渐增加,当检查次数达到一个临界值后,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企业的人均利润率逐渐下降。 三、环境管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㈠变量选取
其中我们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 Xit包括:⒈区位。我们将区位分成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类,该企业所属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⒉所有制形式。我们分别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或集体企业、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国有或集体企业为基准组。⒊企业规模。如果雇佣员工数小于等于500人的为小型企业,赋值为1;雇佣人数在501-2000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赋值为2;雇佣人数超过2000的为大型企业,赋值为3。⒋人力资本。企业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产品在全国或是全省同行业的市场份额。⒍企业资金来源中正规金融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
其中我们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 Xit包括:⒈区位。我们将区位分成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类,该企业所属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⒉所有制形式。我们分别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或集体企业、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国有或集体企业为基准组。⒊企业规模。如果雇佣员工数小于等于500人的为小型企业,赋值为1;雇佣人数在501-2000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赋值为2;雇佣人数超过2000的为大型企业,赋值为3。⒋人力资本。企业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产品在全国或是全省同行业的市场份额。⒍企业资金来源中正规金融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
㈡数据说明
㈢实证过程
Model1中度量环境管制的变量时ECF和ECF2,这两个从企业个体层面度量受管制的情况,并且控制了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规模和地区变量。Model2用工具变量替代了企业个体层面数据,我们用地区ECF平均值替代企业ECF,同样用地区REC平均值替代企业REC,其他控制变量与Model1一致。两个模型得出的结果基本相似,也验证我们的假说。
Model 1的主要解释变量是企业受到政府环境检查的频率和该频率的平方,企业对检查次数的合理性评价以及其平方值,表2 Model 1的实证结果显示,ECF与企业人均利润率存在二次关系,ECF的系数为正,ECF2的系数为负,且系数十分显著。这说明政府检查的频率增加一开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不合理的检查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两者呈倒U型的關系。ECF的临界值为5.72,当政府检查的次数少于6次时,检查的次数越多企业改善产品性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利益是随之增加的,当次数超过6次之后,政府对企业不合理的检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企业日常运作导致了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绩效与政府的管制行为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与以往文献只研究到增长关系不同,本文的研究发现,政府的管制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即环境管制的频率存在一个临界值,而过度的政府行为对企业经营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研究的4451个样本中,11.6%的企业超过了这一临界值,他们的经营受到了政府的过度管制,这种过度管制对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牺牲了企业的效率,对着这种过度管制的不断蔓延对经济的发展将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政府的管制行为需要改进将管制频率限制在临界点的左测,具体的建议如下:
㈠确保环境保护机构的独立性
地方环保机构向上受到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指令,水平方向上受到地方行政部门的干涉,环保工作不能独立进行。因此,应该明确每一层级环保部门的职能,将部门人员的考核与晋升权利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而非同级政府其他部门,明确的独立性之后执行力将能够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公平抗衡。
㈡提高环保部门办事效率,加强政府行政透明度
合理性管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过度的管制抑制企业发展。提高环保部门的行政效率减少过渡性管制的出现将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高。加强政府行政透明度,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增强了解,政府可以最优配置管制行为,对不同企业采取最佳的管制措施提高管制效率,企业在了解政府规章制度前提下合理安排环保设施的营运,提高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金碚. 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3):5-17.
[2]邹积亮.国外环境管制与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7,(01).
[3]Ederingt,on J. and Minier, J. Is Environment al Policy a Secondary Trade Barrier? [J]. An Empirical Analysi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4]Jenkins, R. Environment al Reg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Some European Evidence [J].Discussion Paper Series, 1998.
[5]张三峰,曹杰,杨德才.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有好处吗-来自企业层面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05).
[6]王俊豪,李云雁.民营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导向与创新行为_基于浙江纺织行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09.
[7]郭朝先.我国环境管制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7,(27).
[8]吴军,笪凤媛,张建华.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J].统计研究,2010,(01).
[9]杜凯,徐盈之.我国制造业环境管制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
[10]董敏杰,李钢,梁泳梅.对中国环境管制现状与趋势的判断_基于企业与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的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0,(51).
作者简介:王婷,1988年10月, 女,江西人, 浙江财经学院2011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方向。
关键词:环境管制;管制频率;企业人均利润率;非平衡面板模型
一、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问题的的日趋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流失、资本边际报酬的递减和能源供应的紧张, 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金碚(2006)。并且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而通过提高政府效率来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取得双赢的局面。
在环境管制与企业关系的研究方面,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两者的某些相关性:
㈠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的文献
⒈从生产率。吴军等(2010)研究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 /3, 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持不同观点的张三峰,曹杰,杨德才(2011)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本身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也存在着稳定、显著地正向关系。
2.从企业竞争力。对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Van Beers 和Van den Bergh
(1997)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与环境保护强度不存在负向关系,然而John S. Wilson(2002) 的研究表明, 随着环境管制的加大, 污染强度大的行业出口会明显减少; Jenkins(1998)表示还没有证据表明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而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获取新的市场、管制的透明度等是影响外资投资决策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 在某種情况下, 提高环境标准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的投资环境。
3.从技术创新。王俊豪,李云雁(2009)研究了环境管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企业在面对环境管制下的战略导向决定了企业是否采取的绿色技术。江珂利用中国1995-2007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有着显著影响,对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各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明显。
㈡环境管制的度量
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如何衡量并进一步量化环境管制这一指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在量化环境管制力度和效果方面,Levinson(1996)用污染去除成本来衡量美国政府对制造业环境管制的力度;Low. P(1992)采用绿色指数,即地方政府颁布法令的数量;正式管制与非正式管制。杜凯,徐盈之(2007)借鉴Matthew A.Cole(2005)的对管制的分类,用正式管制个非正式管制两种不同的指标衡量管制的供给。
二、环境管制的现状和假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情况也随之日趋严重。2012年湖南郴州的"血铅" 事件、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将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适度而高效的环境管制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国环境管制的现状可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㈠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从1979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全面。但是,在法律法规较为全面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出现各种违法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环保成本和环境污染处罚之间,企业选择的是污染。因而在制定处罚标准上,惩罚力度不够,对企业行为难以起到威慑作用,企业没有动力加强环保建设。因此出现许多企业不安装配套的"三废"处理设施,违规排放废水、废气等造成环境污染事件。
㈡环境管制机构设置
我国的环境管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由上至下的机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下一级是省级的环境保护厅,主要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并监督实施全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再下一级是市环保局、县级环保局以及乡镇环保机构。地方环保机构,尤其是县级和乡镇环保机构缺乏独立性,不仅受到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更要受到地方政府的领导,行政执法地位被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为实现经济业绩干预环保部门对当地企业的污染调查和处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利用职权对个体工商户,尤其是餐饮行业违规进行频繁的卫生检查,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乱罚款、查封,危害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这种过度管制的现象越来越多。
㈢环境管制政策
对于环境管制政策的分类,郭朝先(2007)根据环境管制政策的工具的特征和演变历程,环境政策类型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的环境管制政策依然是传统的"命令-控制"类型,这种类型的管制工具成本低,效果显著,但是因为没有考虑被管制企业的差异,试行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而缺乏总体效率。
㈣假说
政府环境管制的频率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随着管制次数的增加,企业的人均利润率逐渐增加,当检查次数达到一个临界值后,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企业的人均利润率逐渐下降。 三、环境管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㈠变量选取
其中我们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 Xit包括:⒈区位。我们将区位分成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类,该企业所属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⒉所有制形式。我们分别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或集体企业、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国有或集体企业为基准组。⒊企业规模。如果雇佣员工数小于等于500人的为小型企业,赋值为1;雇佣人数在501-2000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赋值为2;雇佣人数超过2000的为大型企业,赋值为3。⒋人力资本。企业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产品在全国或是全省同行业的市场份额。⒍企业资金来源中正规金融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
其中我们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 Xit包括:⒈区位。我们将区位分成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类,该企业所属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⒉所有制形式。我们分别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或集体企业、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国有或集体企业为基准组。⒊企业规模。如果雇佣员工数小于等于500人的为小型企业,赋值为1;雇佣人数在501-2000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赋值为2;雇佣人数超过2000的为大型企业,赋值为3。⒋人力资本。企业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产品在全国或是全省同行业的市场份额。⒍企业资金来源中正规金融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
㈡数据说明
㈢实证过程
Model1中度量环境管制的变量时ECF和ECF2,这两个从企业个体层面度量受管制的情况,并且控制了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规模和地区变量。Model2用工具变量替代了企业个体层面数据,我们用地区ECF平均值替代企业ECF,同样用地区REC平均值替代企业REC,其他控制变量与Model1一致。两个模型得出的结果基本相似,也验证我们的假说。
Model 1的主要解释变量是企业受到政府环境检查的频率和该频率的平方,企业对检查次数的合理性评价以及其平方值,表2 Model 1的实证结果显示,ECF与企业人均利润率存在二次关系,ECF的系数为正,ECF2的系数为负,且系数十分显著。这说明政府检查的频率增加一开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不合理的检查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两者呈倒U型的關系。ECF的临界值为5.72,当政府检查的次数少于6次时,检查的次数越多企业改善产品性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利益是随之增加的,当次数超过6次之后,政府对企业不合理的检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企业日常运作导致了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绩效与政府的管制行为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与以往文献只研究到增长关系不同,本文的研究发现,政府的管制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即环境管制的频率存在一个临界值,而过度的政府行为对企业经营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研究的4451个样本中,11.6%的企业超过了这一临界值,他们的经营受到了政府的过度管制,这种过度管制对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牺牲了企业的效率,对着这种过度管制的不断蔓延对经济的发展将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政府的管制行为需要改进将管制频率限制在临界点的左测,具体的建议如下:
㈠确保环境保护机构的独立性
地方环保机构向上受到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指令,水平方向上受到地方行政部门的干涉,环保工作不能独立进行。因此,应该明确每一层级环保部门的职能,将部门人员的考核与晋升权利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而非同级政府其他部门,明确的独立性之后执行力将能够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公平抗衡。
㈡提高环保部门办事效率,加强政府行政透明度
合理性管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过度的管制抑制企业发展。提高环保部门的行政效率减少过渡性管制的出现将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高。加强政府行政透明度,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增强了解,政府可以最优配置管制行为,对不同企业采取最佳的管制措施提高管制效率,企业在了解政府规章制度前提下合理安排环保设施的营运,提高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金碚. 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3):5-17.
[2]邹积亮.国外环境管制与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7,(01).
[3]Ederingt,on J. and Minier, J. Is Environment al Policy a Secondary Trade Barrier? [J]. An Empirical Analysi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4]Jenkins, R. Environment al Reg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Some European Evidence [J].Discussion Paper Series, 1998.
[5]张三峰,曹杰,杨德才.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有好处吗-来自企业层面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05).
[6]王俊豪,李云雁.民营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导向与创新行为_基于浙江纺织行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09.
[7]郭朝先.我国环境管制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7,(27).
[8]吴军,笪凤媛,张建华.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J].统计研究,2010,(01).
[9]杜凯,徐盈之.我国制造业环境管制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
[10]董敏杰,李钢,梁泳梅.对中国环境管制现状与趋势的判断_基于企业与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的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0,(51).
作者简介:王婷,1988年10月, 女,江西人, 浙江财经学院2011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