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治理研究的历史溯源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革、大学职能的不断增多以及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学已从以前封闭的“象牙塔”逐步成为一个多元的“服务站”,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治理结构理论来源于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其理论源头为企业治理理论。企业治理的发端源于古典企业转向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影响,产生了委托—代理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得以产生。而判断一个组织是否需要引入治理结构的主要标准在于其是否存在“冲突和多元利益”现象。和企业治理结构理论一样,大学治理结构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提出大学治理结构命题的关键性前提,是必须确认出现了“冲突和多元利益”现象。而判断“冲突和多元利益”在大学是否存在的主要标志,一是看大学是不是“非单一化组织”,二是看大学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是否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1]随着大学职能的扩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故大学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同时大学与政府及社会其他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大学治理结构问题得到了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