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思想道德缺失现象;成因;对策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评价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系列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处都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街道,人们生活在舒适、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一段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高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现象
近几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事例屡次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些同学说,实际上“作弊”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作弊形势逐步升级,由原来的夹带纸条、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找枪手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气并没有被遏制住。以上现象折射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在文明道德修养、诚信、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圣地。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大家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加自醒、不加纠正,日后就会形成“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些“精英”群体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谦谦君子风度呢?一是这一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另外,他们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部分学子产生了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功利主义互相混淆。三是道德缺失往往不是道德本身的问题,政治腐败、社会犯罪率高、经济上过分强调效率、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转型等都是影响因素。所以,我們不能就道德抓道德,而应放在社会背景下考虑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单靠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应采取的对策
1 思想道德教育要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道德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有些是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处罚。如考试作弊问题等,应诉诸纪律和依靠法律来增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规范,通过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这只是一种措施,应该使大学生自己真正地为自我找准标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要相信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的自立和自治精神,相信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应通过疏导教育的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做具体细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进行个性道德教育,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克服消极面或不道德的行为,还能鼓励他们发展积极个性,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良行为,通过主客观方面的努力,最后收到良好教育效果,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
2 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人的成才总是和社会、时代分不开的,脱离了现实的教育是不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的。过去高校的德育基本目标是要求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修养、爱国敬业,做一个高尚的人。即要求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现在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即要求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继承的知识经验,运用已有的成果,去产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创造新的产品,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由维持性教育转向为创新性教育。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拘于形式化,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带着情绪听、很无聊。其实,学生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惑,尤其是思想道德上的,他们渴望得到疏导,但在“思政课”上却很难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答案。所以应对“思政课”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教材更加贴进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要走出课堂。缩短“知”与“行”的距离,增加切合实际的道德修养教育。
3 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环境的保障。人的素质的发展,是在与现实世界发生广泛关系的过程中完成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整体环境优化了,将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提供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个人就会在良好的社会氛围里使自己的行为也高尚起来。所以,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即由家庭、学校、社区、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政府等方面通力合作,来关爱和支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同时,要着力营造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内设立楷模塑像、开辟文化走廊、保留历史遗迹等途径渗透德育内容,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阔生活空间,使校园生活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总之,大学是培养国家建设、民族复兴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培养合格人才意义重大。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即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来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塑造完整的人格,真正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
关键词:思想道德缺失现象;成因;对策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评价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系列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处都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街道,人们生活在舒适、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一段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高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现象
近几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事例屡次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些同学说,实际上“作弊”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作弊形势逐步升级,由原来的夹带纸条、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找枪手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气并没有被遏制住。以上现象折射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在文明道德修养、诚信、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圣地。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大家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加自醒、不加纠正,日后就会形成“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些“精英”群体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谦谦君子风度呢?一是这一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另外,他们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部分学子产生了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功利主义互相混淆。三是道德缺失往往不是道德本身的问题,政治腐败、社会犯罪率高、经济上过分强调效率、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转型等都是影响因素。所以,我們不能就道德抓道德,而应放在社会背景下考虑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单靠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应采取的对策
1 思想道德教育要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道德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有些是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处罚。如考试作弊问题等,应诉诸纪律和依靠法律来增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规范,通过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这只是一种措施,应该使大学生自己真正地为自我找准标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要相信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的自立和自治精神,相信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应通过疏导教育的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做具体细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进行个性道德教育,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克服消极面或不道德的行为,还能鼓励他们发展积极个性,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良行为,通过主客观方面的努力,最后收到良好教育效果,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
2 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人的成才总是和社会、时代分不开的,脱离了现实的教育是不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的。过去高校的德育基本目标是要求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修养、爱国敬业,做一个高尚的人。即要求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现在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即要求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继承的知识经验,运用已有的成果,去产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创造新的产品,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由维持性教育转向为创新性教育。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拘于形式化,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带着情绪听、很无聊。其实,学生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惑,尤其是思想道德上的,他们渴望得到疏导,但在“思政课”上却很难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答案。所以应对“思政课”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教材更加贴进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要走出课堂。缩短“知”与“行”的距离,增加切合实际的道德修养教育。
3 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环境的保障。人的素质的发展,是在与现实世界发生广泛关系的过程中完成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整体环境优化了,将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提供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个人就会在良好的社会氛围里使自己的行为也高尚起来。所以,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即由家庭、学校、社区、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政府等方面通力合作,来关爱和支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同时,要着力营造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内设立楷模塑像、开辟文化走廊、保留历史遗迹等途径渗透德育内容,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阔生活空间,使校园生活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总之,大学是培养国家建设、民族复兴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培养合格人才意义重大。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即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来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塑造完整的人格,真正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