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是从分析一个现象开始,层层推进,深入剖析,以点证面,揭开面纱,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进行评论和思考。本文将以中外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为例,从叙事策略出发探讨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要点,分析其特有的叙事结构、信息选取组合、叙事聚焦、叙事情感,以期提高此类作品的采编和赏析,准确鲜明地传达出作品的立意。
【关键词】话题类视听新闻 叙事结构 信息筛选 叙事情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反映社会现象的话题类新闻作品大量涌现。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通常是对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或现象进行报道,通过层层剖析,透过复杂难辨的现象找出本质原因进行分析,有效解决社会难题。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与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区别在于一个调查对象是现象,一个调查对象是事实。前者反映的是一个“面”,后者反映的是一个“点”。换一个方式说,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内容更为大而广,一个事件点不足以支撑起新闻事件与新闻价值,多个新闻点才能组合成完整的新闻。
一、叙事结构:立足内容,选取骨架,强化立意
叙事结构是视听新闻作品的一种框架结构,它构建了作品的组织构造,筛选组合新闻素材,涉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叙事表达上的过渡与照应等,从而将叙事的顺序和风格展现给听众。对视听新闻作品的整体风貌和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画皮画虎难画骨,叙事结构就是一篇作品的骨架,支撑起整个作品表达呈现的方式,所以在采编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时,要根据核心内容选择适当的立足点和结构呈现方式。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内部结构、符号结构和外部结构。
下面以《抗生素的警告》为例分析其叙事结构。《抗生素的警告》是《新闻调查》于2009年5月报道我国医药领域滥用抗生素现象的一期节目。在《抗生素的警告》中采用纵深式结构,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层层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出原因,解决现象的问题。内部结构则是采用递进的方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直击滥用抗生素的本质。符号结构则是在采用声音、画面、图表、字幕四种元素的同时运用到动画片《格列夫游记》的片段和电影《恐怖地带》片段,以多样的表达手段生动形象讲明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加深受众的理解认知程度,有效避免了单一的视听传播效果出现。
在《抗生素的警告》中外部结构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来呈现,开篇先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经过解抗剂列入黑名单展现出来,先提出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关于“超级细菌”的报道,并指出这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在中国也存在此类现象,从而引出节目的主题。中间部分即主体从抗生素的耐药性,进一步推断为什么抗生素会失效,通过抗生素刚发现的治疗效果对比,层层深入分析抗生素失效的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微观世界的失衡,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更进一步剖析导致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制药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医院追求效益滥用抗生素以及病人对灵丹妙药的传统观念。通过深层次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和改变传统的治病观念。最后节目深化主题“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使用,造福下一代”来加深受众的印象和理解,一层层的深入剖析,诱导观众跟随思考,使节目余味悠长,发人深思。
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结构。合理选择谋篇布局的方式,作品的表达效果将会显著提高。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可以增强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除上述纵深式结构外,还有聚合式、辐射式等,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CBS《60分钟》在《Private Matters》一期中采用聚合式结构,视野开阔,事件的焦点集聚在隐私权上,分类展现和展现同一事件的不同側面,归纳逻辑,全面集中展现保护隐私的主题。好的作品结构会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但是作品的结构不可以随意设置,它要按照自身固有的表达规律,合理选择。好的作品想要将表达准确传达给听众就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能否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能否准确清晰表达新闻作品的主题;能否迎合听众的接受能力与接收习惯。在对话题类新闻作品进行叙事分析时要注意这三个原则是否合理有序结合在一起。
二、信息筛选:结合语境,丰富血肉,有机组合
叙事通过信息的组合来展开,组合后的信息被赋予不同的功能。给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是视听新闻作品的首要目的,不仅要包含语法、语义和语境等信息,还需要结合“高低语境”的不同,筛选信息,按照内在逻辑性,在骨架的基础上丰富血肉,有机组合在一起,达成信息目的、语义、符号的有机统一。
“霍尔认为,任何交流都表现为高、中、低语境,高语境的互动特色是信息贮存在接受者身上和背景之中,传达的讯息中只包含着极少的信息;低语境互动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讯息之中,以弥补语境中缺失的信息。”①由此可见,语境的高低直接作用于传播行为及其产生的传播效果,对于受众的理解与认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语境中,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信息筛选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上述理论,以上文所举例子《抗生素的警告》和《Private Matters》为例。二者都是优秀的深度话题调查类新闻作品,以揭示和剖析某一社会现象为主。作为一个高语境的国家,我国主流媒体在面对负面报道时较常不会采取直接披露、大肆口诛笔伐的方式,而是欲抑先扬、间接批判,不直接作出评论,而是引导受众思考与反思,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样的角色定位使得《抗生素的警告》在传播方式与语态上更加谨慎含蓄,在采访对象上,较多采访专业医生、学者等,涉及国内外学界业界,代表权威观点;它的态度是客观冷静的,对于抗生素进行辩证看待,它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如何运用手中掌握的媒介权力去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序良俗发展。在CBS的节目中《Private Matters》则是洋溢着“辩论”风格,并非我们认为的针尖对麦芒般的尖锐对峙,而是通过采访个人、夫妻、窃听迷、公众人物、患者、雇员、国家侵犯个人隐私等多方面人物及多方的意见呈现使观众直接感受到节目对隐私问题的态度和立场,直截了当剖析问题、点明主题,受众可以清晰全面地知晓他们在隐私问题中欲知而未知的信息,这种对信息直率的偏好则是美国传统文化维系的低语境的语态环境的体现。 三、叙事聚焦:灵活运用,合理有效
一篇好的视听新闻作品既要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一种罕见的情景,也要具有普遍意义上主题思想。能将这两种情况合理有效结合起来需要具有独特的“视点”或“聚焦”,从旧有的话题中寻找到新的看点。叙事聚焦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于1969年提出的,是叙述者把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采用了“聚焦”一词代替了以往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并根据叙述焦点对人物限制程度的不同,把叙事视角分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三种。零聚焦型,又称全知视角,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的叙事,即叙述者>人物,叙述者无固定视角,故其叙事效果在于体现叙述内容的客观性;内聚焦型指“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即叙事者=人物;外聚焦又称纯客观视角或观察视角,叙述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即叙述者<人物。②
《你所不知道的西方》系列主要采用内聚焦方式,跟随戴雨果教授观察西方社会,戴雨果既是讲述着,又是观察者,他的“视点”集中在观众所不了解的西方的问题和弊病,看到不同于平常所知西方社会的发达文明,它并不只含有純粹视觉的意义,它也包含着思想、意识、价值判断、观念形态等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西方社会选取了独特“视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将西方社会的现状和戴雨果的意见隐蔽的结合在一起,直观的表现出戴雨果的主管意图,反思西方的现状。
《抗生素的警告》是全知视角叙事和有限视角叙事的结合。全知的旁白和调查记者的采访,二者有机结合,既解释清楚抗生素的前世今生,又用客观观察的视角剖析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层层递进,既有全面到位的背景知识,满足受众对抗生素的了解欲,又有观察式的调查报道增强可信度和真实感,能较为准确的传达叙述者对于抗生素带来的警告的意图。
四、叙事情感:准确把握立意,提升主题高度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举例学者S.I.早川设计的“抽象的梯子”来解释语言代码问题。并提到“有效传播的一个秘密是把一个人的语言保持在听众能够适应的抽象程度上的能力,以及在抽象范围内改变抽象程度的能力,以便在具体的基础上谈论比较抽象的内容,使读者或听众能够不感困难地从简单熟悉的形象转到抽象的主题或概括上来,并在必要时能够再回到原来的形象上去。”③在《抗生素的警告》,通过渐进式的深入分析从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推动到我国现阶段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和人们的医疗观念,最后深入到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文智慧,层层递推。同样在《你所不知道的西方媒体》中,通过戴雨果教授的观察和思考点出媒体至高无上,媒体可影响进而控制选民,呈现出西方媒体的乱象:政治家利用媒体;窥探名人私生活;窃听丑闻和默多克听证会;社交媒体干扰信息流动。最后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出“媒体的权力界限和如何对媒体进行监管?”的问题发人深思。
在对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进行叙事分析时不可忽略叙事情感,这是判断一个作品能否准确表达的关键。作品要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构建框架结构,筛选信息,最后提升主题的高度,不能仅仅做到就事论事而言,深入挖掘,层层推进,寻根究底;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反映社会热点话题,报道民生关注焦点,用正确的思想深度、政治视角、精神风貌推动社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五、结语
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在视听新闻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和重要影响,多反映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或现象,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的层层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达到引人深思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在对这类视听作品进行叙事分析的时候,应着重把握叙事结构、叙事信息的筛选、叙事聚焦和叙事情感这四部分。叙事结构能为作品的走向奠定坚实的地基,引导观众的思维路径;叙事信息的筛选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和现实条件实现信息排列组合最优价值;叙事聚焦要根据实际内容灵活运用,立足核心聚焦点展开问题;叙事情感切勿泛泛而谈,凝练主旨,拔高思想深度,更好的引导受众。在视听新闻作品中,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身体的骨骼、血肉、眼睛和灵魂一样,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一部作品,走得更远。
注释:
①[美]爱德华·霍尔著.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0.
②夏德勇、余荟琳.新闻叙事视角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5(10).
③[美]威尔伯·施拉姆.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0.
参考文献:
[1]罗刚.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程菲.《新闻调查》与《60 分钟》对比研究—以中美新闻文化比较为视角[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刘乔莉.浅析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要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
[4]黄雅茜.《新闻调查》中非事件性调查的叙事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简介:李茜茜,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关键词】话题类视听新闻 叙事结构 信息筛选 叙事情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反映社会现象的话题类新闻作品大量涌现。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通常是对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或现象进行报道,通过层层剖析,透过复杂难辨的现象找出本质原因进行分析,有效解决社会难题。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与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区别在于一个调查对象是现象,一个调查对象是事实。前者反映的是一个“面”,后者反映的是一个“点”。换一个方式说,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内容更为大而广,一个事件点不足以支撑起新闻事件与新闻价值,多个新闻点才能组合成完整的新闻。
一、叙事结构:立足内容,选取骨架,强化立意
叙事结构是视听新闻作品的一种框架结构,它构建了作品的组织构造,筛选组合新闻素材,涉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叙事表达上的过渡与照应等,从而将叙事的顺序和风格展现给听众。对视听新闻作品的整体风貌和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画皮画虎难画骨,叙事结构就是一篇作品的骨架,支撑起整个作品表达呈现的方式,所以在采编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时,要根据核心内容选择适当的立足点和结构呈现方式。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内部结构、符号结构和外部结构。
下面以《抗生素的警告》为例分析其叙事结构。《抗生素的警告》是《新闻调查》于2009年5月报道我国医药领域滥用抗生素现象的一期节目。在《抗生素的警告》中采用纵深式结构,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层层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出原因,解决现象的问题。内部结构则是采用递进的方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直击滥用抗生素的本质。符号结构则是在采用声音、画面、图表、字幕四种元素的同时运用到动画片《格列夫游记》的片段和电影《恐怖地带》片段,以多样的表达手段生动形象讲明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加深受众的理解认知程度,有效避免了单一的视听传播效果出现。
在《抗生素的警告》中外部结构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来呈现,开篇先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经过解抗剂列入黑名单展现出来,先提出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关于“超级细菌”的报道,并指出这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在中国也存在此类现象,从而引出节目的主题。中间部分即主体从抗生素的耐药性,进一步推断为什么抗生素会失效,通过抗生素刚发现的治疗效果对比,层层深入分析抗生素失效的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微观世界的失衡,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更进一步剖析导致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制药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医院追求效益滥用抗生素以及病人对灵丹妙药的传统观念。通过深层次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和改变传统的治病观念。最后节目深化主题“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使用,造福下一代”来加深受众的印象和理解,一层层的深入剖析,诱导观众跟随思考,使节目余味悠长,发人深思。
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结构。合理选择谋篇布局的方式,作品的表达效果将会显著提高。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可以增强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除上述纵深式结构外,还有聚合式、辐射式等,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CBS《60分钟》在《Private Matters》一期中采用聚合式结构,视野开阔,事件的焦点集聚在隐私权上,分类展现和展现同一事件的不同側面,归纳逻辑,全面集中展现保护隐私的主题。好的作品结构会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但是作品的结构不可以随意设置,它要按照自身固有的表达规律,合理选择。好的作品想要将表达准确传达给听众就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能否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能否准确清晰表达新闻作品的主题;能否迎合听众的接受能力与接收习惯。在对话题类新闻作品进行叙事分析时要注意这三个原则是否合理有序结合在一起。
二、信息筛选:结合语境,丰富血肉,有机组合
叙事通过信息的组合来展开,组合后的信息被赋予不同的功能。给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是视听新闻作品的首要目的,不仅要包含语法、语义和语境等信息,还需要结合“高低语境”的不同,筛选信息,按照内在逻辑性,在骨架的基础上丰富血肉,有机组合在一起,达成信息目的、语义、符号的有机统一。
“霍尔认为,任何交流都表现为高、中、低语境,高语境的互动特色是信息贮存在接受者身上和背景之中,传达的讯息中只包含着极少的信息;低语境互动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讯息之中,以弥补语境中缺失的信息。”①由此可见,语境的高低直接作用于传播行为及其产生的传播效果,对于受众的理解与认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语境中,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信息筛选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上述理论,以上文所举例子《抗生素的警告》和《Private Matters》为例。二者都是优秀的深度话题调查类新闻作品,以揭示和剖析某一社会现象为主。作为一个高语境的国家,我国主流媒体在面对负面报道时较常不会采取直接披露、大肆口诛笔伐的方式,而是欲抑先扬、间接批判,不直接作出评论,而是引导受众思考与反思,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样的角色定位使得《抗生素的警告》在传播方式与语态上更加谨慎含蓄,在采访对象上,较多采访专业医生、学者等,涉及国内外学界业界,代表权威观点;它的态度是客观冷静的,对于抗生素进行辩证看待,它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如何运用手中掌握的媒介权力去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序良俗发展。在CBS的节目中《Private Matters》则是洋溢着“辩论”风格,并非我们认为的针尖对麦芒般的尖锐对峙,而是通过采访个人、夫妻、窃听迷、公众人物、患者、雇员、国家侵犯个人隐私等多方面人物及多方的意见呈现使观众直接感受到节目对隐私问题的态度和立场,直截了当剖析问题、点明主题,受众可以清晰全面地知晓他们在隐私问题中欲知而未知的信息,这种对信息直率的偏好则是美国传统文化维系的低语境的语态环境的体现。 三、叙事聚焦:灵活运用,合理有效
一篇好的视听新闻作品既要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一种罕见的情景,也要具有普遍意义上主题思想。能将这两种情况合理有效结合起来需要具有独特的“视点”或“聚焦”,从旧有的话题中寻找到新的看点。叙事聚焦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于1969年提出的,是叙述者把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采用了“聚焦”一词代替了以往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并根据叙述焦点对人物限制程度的不同,把叙事视角分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三种。零聚焦型,又称全知视角,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的叙事,即叙述者>人物,叙述者无固定视角,故其叙事效果在于体现叙述内容的客观性;内聚焦型指“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即叙事者=人物;外聚焦又称纯客观视角或观察视角,叙述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即叙述者<人物。②
《你所不知道的西方》系列主要采用内聚焦方式,跟随戴雨果教授观察西方社会,戴雨果既是讲述着,又是观察者,他的“视点”集中在观众所不了解的西方的问题和弊病,看到不同于平常所知西方社会的发达文明,它并不只含有純粹视觉的意义,它也包含着思想、意识、价值判断、观念形态等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西方社会选取了独特“视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将西方社会的现状和戴雨果的意见隐蔽的结合在一起,直观的表现出戴雨果的主管意图,反思西方的现状。
《抗生素的警告》是全知视角叙事和有限视角叙事的结合。全知的旁白和调查记者的采访,二者有机结合,既解释清楚抗生素的前世今生,又用客观观察的视角剖析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层层递进,既有全面到位的背景知识,满足受众对抗生素的了解欲,又有观察式的调查报道增强可信度和真实感,能较为准确的传达叙述者对于抗生素带来的警告的意图。
四、叙事情感:准确把握立意,提升主题高度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举例学者S.I.早川设计的“抽象的梯子”来解释语言代码问题。并提到“有效传播的一个秘密是把一个人的语言保持在听众能够适应的抽象程度上的能力,以及在抽象范围内改变抽象程度的能力,以便在具体的基础上谈论比较抽象的内容,使读者或听众能够不感困难地从简单熟悉的形象转到抽象的主题或概括上来,并在必要时能够再回到原来的形象上去。”③在《抗生素的警告》,通过渐进式的深入分析从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推动到我国现阶段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和人们的医疗观念,最后深入到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文智慧,层层递推。同样在《你所不知道的西方媒体》中,通过戴雨果教授的观察和思考点出媒体至高无上,媒体可影响进而控制选民,呈现出西方媒体的乱象:政治家利用媒体;窥探名人私生活;窃听丑闻和默多克听证会;社交媒体干扰信息流动。最后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出“媒体的权力界限和如何对媒体进行监管?”的问题发人深思。
在对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进行叙事分析时不可忽略叙事情感,这是判断一个作品能否准确表达的关键。作品要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构建框架结构,筛选信息,最后提升主题的高度,不能仅仅做到就事论事而言,深入挖掘,层层推进,寻根究底;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反映社会热点话题,报道民生关注焦点,用正确的思想深度、政治视角、精神风貌推动社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五、结语
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在视听新闻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和重要影响,多反映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或现象,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的层层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达到引人深思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在对这类视听作品进行叙事分析的时候,应着重把握叙事结构、叙事信息的筛选、叙事聚焦和叙事情感这四部分。叙事结构能为作品的走向奠定坚实的地基,引导观众的思维路径;叙事信息的筛选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和现实条件实现信息排列组合最优价值;叙事聚焦要根据实际内容灵活运用,立足核心聚焦点展开问题;叙事情感切勿泛泛而谈,凝练主旨,拔高思想深度,更好的引导受众。在视听新闻作品中,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身体的骨骼、血肉、眼睛和灵魂一样,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一部作品,走得更远。
注释:
①[美]爱德华·霍尔著.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0.
②夏德勇、余荟琳.新闻叙事视角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5(10).
③[美]威尔伯·施拉姆.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0.
参考文献:
[1]罗刚.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程菲.《新闻调查》与《60 分钟》对比研究—以中美新闻文化比较为视角[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刘乔莉.浅析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要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
[4]黄雅茜.《新闻调查》中非事件性调查的叙事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简介:李茜茜,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