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规范的演变到文化的反思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民族开始重视它们自身的文化,抵制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全盘接受。有些极端分子鼓吹全盘抵制西方文化,历数西方文化中的种种阴暗面,例如种族主义思想、毒品、犯罪、放荡、离婚等。这些人希望倒转时钟,回到殖民时期之前。
  古代哲人云:“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换言之,人所能够具有的性质,人所能够实行的行为,就不是不自然的。著名性学家金西也用类似的方式表达过他对性的观点:唯一不自然的性活动是不能实行的性活动。金西的观念表达了现代社会性规范的思想精华。在进入现代之后,性观念发展变化的一个总的趋势是:认可所有的性活动方式,无论其目标是什么,形式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对象(包括性别)是什么,只要是在生理上能够实行的,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性学的起源
  现代人的性规范与性学的兴起有直接的关系。关于性学的创建日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在1844年至1886年间,以两本同名书为其标志,一本是凯恩的《性心理学》,另一本是艾宾的《性心理学》。第二种说法认为,性学的兴起是在1922年至1948年间,其标志是1922年瑞奇发现他称作“快感力量的真正性质”,以及在1948年及随后金西出版他的两部性学著作。
  有性学专家将艾利斯、金西、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研究称为性学的三个里程碑。艾利斯是第一个公开表达出对性的肯定态度的人。他的两个主要贡献是,第一,承认了女性性欲的存在及性快乐对于男女两性同等重要;第二,扩大了合法性行为的范畴,扩大了对异常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恋行为的容忍度。
  艾利斯认为,像虐恋这样包含了统治与屈从关系的异常性倾向与正常性行为仅有程度之别,性咬就是中间状态的一个例子。这一“科学”观点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即性行为中男性的统治和女性的屈从具有生理的根源,因此天然存在于一切性形式和性快感之中。推而广之,所有的正常性行为与所有的反常性行为之间的区别也仅仅是程度上的区别,而不是本质上的区别。他的这一观点成为此后性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性学在现代的演变
  性学的一个主要立场就是反清教主义传统。它把性视为一种自然的功能,认为人应当拥有自由表达自己性本质的权利。它激烈地反对禁欲、节欲、禁制和压抑,批判维多利亚式的假道学,批判性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在美国和西欧,性学研究使性生活开始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从宗教的、道德的领域降低到纯粹私人行为的领域,降低了控制性表达的间接社会手段的控制程度,如法律或其他非个人的第三方对个人在私下场合的行为的干预。从西方的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对于被允许和不被允许的性行为的界线划分带有明显的传统因素,比如把性行为划分为正确与邪恶、美德与罪恶、神性与兽性的对立。
  性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道德领域(注重美德与邪恶)转向肉体或精神健康的领域(注重健康与变态、成熟与不成熟、正常与反常之间的对比)。社会学家对人类的性活动作出传统与非传统的区别。有更多形式的行为被限制在社会性行为规范允许的范畴。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性行为也受到了更严厉的社会控制,如强奸、性骚扰和性虐待等行为。
  在20世纪的70年代,发生在西方世界中的规模宏大、影响深刻的性革命使西方的性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坦率地谈论与性有关的一切话题,各种各样的性话语都得到了表达的机会。而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生育控制方法的发展。过去,未婚青年很难得到生育控制工具,只能靠体外射精。少女会因“道德危险”受监护。70年代的社会变迁已经在性的领域造成了这样一种二者择一的态势:究竟是鼓励青少年采用避孕措施,还是完全禁止青少年的性活动。因为后者已经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按前者办。
  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性活动与生殖目的的分离。可以说,影响现代人性规范的主要因素就是生育与性快乐的疏离。
  目前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已婚妇女的避孕率已达到83%,有的地区更高达90%以上。虽然这个比例在世界上算高的,但其他国家也有相当高的避孕率和绝育率。英国1978年人口调查表明,人们对绝育的态度已经大有转变。有超过1/4的已婚夫妻在妻子35岁时做了绝育手术。一项由牛津大学所做的样本容量为17032对夫妻的调查表明,绝育手术中男方绝育占2/3。男性绝育手术简单、便宜,成功率也很高(成功率约为99%)。虽然罗马天主教会认为绝育是罪恶,应当“绝对禁止”,但仅在英国,每年就有超过10000例的绝育手术。
  即使在避孕失败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人工流产来终止妊娠。在有些国家,平均每百次怀孕的人工流产比例竟能高达55%。
  在人流比超过50%的情况下,每两次怀孕就有一次是不生育的,更不必说绝大多数的性交根本就没有导致怀孕了。普遍的避孕、绝育和人工流产使得性活动与生育的分离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性规范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生育不仅不再是性的唯一目的,就连性的主要目的都算不上了。从为生育的性活动在人类全部性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来看,生育在所有的性目的中只能算作很不重要的一种了。
  因此,在今日世界,可以说有三种最主要的性观念和性规范:第一种仍坚持着以生殖为性的唯一合法理由的规范,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都有着较深的宗教信仰,他们仍旧把性看作自我放纵和罪恶。对他们来说,只有为了生殖的性才是正当的。
  第二种性规范认为,性是爱的需要,对持有这种信念的人们来说,爱与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爱才能有性,没有爱的性是不道德的,是违反性规范的。第三种人认为,性的目的是娱乐,性仅仅是人生多种快乐的来源之一。
  上述三种性规范又可以被概括为:以生殖为主;以人际关系为主;以娱乐为主。
  两种性话语的联系与区别
  有人将后两种现代性话语分别命名为浪漫性话语和随意性话语。浪漫性话语是把情感和长期关系当作性的条件的观点,这种话语与一夫一妻制、配偶制和家庭生活有关。随意性话语是指以性本身为目标,将性视为个人的,而不看重伴侣关系。随意性话语与吉登斯的“爱的会合”这一概念相似。他指出,这种爱情是由“可塑的性”和个人生活的民主化而来的,它与20世纪女性地位的改变有关。相互的性满足是新型性关系的核心,持久的忠诚关系变得不再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无兴趣话语和掠夺性话语。无兴趣话语是表明对性完全不感兴趣的话语,例如说“我对此事基本上毫无兴趣”,掠夺性话语则是传统的男性气质的性态度,在这一话语中,一个男性的性伴侣数量与他在同伴中的声望成正比。
  随意性话语与掠夺性话语有相似之处,但有两个主要区别:其一,在随意性话语中,性活动的价值在性本身,不是为了向同伴证明自己的男性气质;其二,这种性活动最理想的境界是女性与男性起同样的作用,她们也可以为自身的性满足主动提出性要求。
  尽管有文化的差异,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文化当中性的规范还是带有某些普遍性,例如:夫妻感情联系的增强;邻居系属的关系减弱;个人独立感和追求快乐的个人自由权利增强;性快感与罪恶之间的联系感减弱;个人身体隐私欲望的增强——这种到1750年在英国社会的中上阶层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规范,在20世纪末已经在全世界普及。
  现代的文化创造出这样一些价值观:对浪漫和热烈爱情的高度评价;为爱情而结婚(反对包办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反对父权制,等级制);男女两性的性自由;男女平等;对性活动的宽容;以童年为生命周期中需要特别对待的时期(反对使用童工),自19 世纪以来,上述观念首先在西方社会形成,随后通过广播、录像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对于现代性观念影响最大的是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性革命。关于这场性革命的功过是非,各种理论流派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这场所谓的“性革命”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他们的论据是:80年代一些调查表明,年轻人的性价值观和性行为模式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一般看法是,在50年代及以前的年代,社会的性规范相当严厉;60年代和70年代这20年,西方的确经历了一场性革命,主要是性规范大大放松,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增多,每个人的性伴侣数量增加等等;自80年代出现艾滋病危机之后,传统规范回潮,人称“黑暗时代”,因为人们全都穿黑衣服,在同性恋社群中,几乎没有人没参加过正当壮年因艾滋病去世的亲友的葬礼;到了90年代,一种新的性规范正在形成,其主要特征一个是“安全的性”,另一个就是女性性权利的崛起。
  性规范的两种潮流
  目前,关于性规范问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潮流。一个是保守观念的回潮;另一个是非西方文化对西方性观念的抵制。
  保守观念的回潮在西方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那时正是艾滋病刚刚被发现的年代,艾滋病在全世界的流行起到双重作用,一个是传播了60~70年代的性观念,另一个则是重新导致了性焦虑,其中最明显的是同性恋恐惧症和假道学观念的回潮。宗教界和右翼人士发起对70年代性革命的全面反攻,声势浩大。例如,90年代末,美国人重申家庭价值,成千上万的男性参加了“许诺”运动,许诺做个好丈夫,好父亲,回归家庭价值,当然是传统男权制意义上的好男人。这一运动尽管遭到女权主义的强烈抨击,也令许多自由派男性所不齿,但仍不失为一种值得注意的社会潮流。
  保守派的梦想中的世界是一个从未发生过性革命的世界。这种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作为性革命发生前的典型社会形态,可以以爱尔兰为例,在那里,堕胎、同性恋和离婚至今都是非法的。一位女性这样讲到西方性革命前的生活和人的感受,她说:“50年代十分可怕,我们十来岁时是饥渴的一代人。50年代对于女孩来说尤其可怕。它极其严酷,尤其是在像卡里索这样的地方就更严酷。我们如饥似渴地排长队看好莱坞的电影,对快乐充满渴望,渴望过上我们想过的那种生活,而你只能在电影中看到这种生活。我们的生活中什么都没有,真是严格节制到极点,连父母在战前的生活都不如。”
  在当今世界,在性的问题上,保守派的力量仍旧十分强大。虽然社会对于性想象已经变得相当宽容,但是对性行为还是有着许多的禁制,有些性规范甚至相当严厉。人们总是被告知可以有性自由,但是实际做起来既困难,又昂贵。对性最常见的约束就是认为它只应限于婚内,而一切在婚姻形式之外的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仍然被保守思潮视为越轨的行为,应当受到像艾滋病这样的灾难的惩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潮流是后殖民主义反西方思潮的潮流。西方民族开始重视它们自身的文化,抵制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全盘接受。只是接受西方那些好的东西,同它们自身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有些极端分子鼓吹全盘抵制西方文化,历数西方文化中的种种阴暗面,例如种族主义思想、毒品、犯罪、放荡、离婚等。这些人希望倒转时钟,回到殖民时期之前。
  总之,西方化和抵制西方化是当今国际生活中的一个新的特征。在性规范这种文化因素很重的领域尤其如此。西方有很多问题,东方有自己的优势,在西方社会因艾滋病危机而受到巨大挫折,否定自身的性价值、性规范、性观念时,东方的一些性文化、性规范则显示出某种优越性。
  (编辑 孙腾飞)
其他文献
在王大卫的连哄带劝下,叶小红没再坚持要上班。不过从此往后,叶小红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会了打扮自己,精神焕发,晚上在家做饭陪夫,不再迷恋打麻将。王大卫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他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王大卫下班回到家,老婆叶小红不在家,当然晚饭也没有烧。打老婆的电话,老婆说在打麻将,叫他自己到外面吃。王大卫气就不打一处来,自从搬进新家后,老婆就换了个人似的,迷上了打麻将,早上出门,不到晚上十一点是不会回
婚姻,是需要忍耐的,长久的持续的充满定力的忍耐。忍耐一个任性的姑娘成长为干练的妻子,忍耐一个毛躁的小伙子成为成熟的丈夫。好比父母亲忍耐孩子在啼哭和不断摔跤中长大。  那天,一对小夫妻吵吵嚷嚷走进法院立案庭,要求立即离婚。法官在调解中惊讶地了解到:他们刚结婚仅四个月。本是新婚燕尔阶段,两人却坚决认定这是一段“错误姻缘”。  他和她都是独生子女,且没有稳定工作。婚后,过惯了潇洒日子的两个人,觉得靠父母
婚后,我和魏强的相处亲密中透着客气,家里来了个客人,魏强手忙脚乱地进厨房烧菜,花了三个小时才鼓捣出四菜一汤。我们都想在对方的朋友面前留个好印象,魏强的一个哥们说:“嫂子,你看你们多般配,以前都干嘛去了,现在才走到一起。”  遇见魏强之前,我有过一段长达四年的婚姻,前夫抽烟喝酒赌博家暴,样样占全,我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最终以婚姻的解体落下帷幕。  同病相怜 喜结良缘  那年十月,秋风乍起,我和前夫
许坚爽快地说好,安然的脸却腾地就红了。许坚说,这是我第一次送花给女生。安然说,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到男生的玫瑰。许坚说,安然,你可知道,这朵花是代表我自己送的。  看着许坚炽热的眼神,那一刻,安然想哭。她想起了那个晚上许坚喝醉酒后说的话,安然,我喜欢你!  一  爱上杨霄,是一次意外。  安然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英语老师,安分守己。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但她没想到,大学四年纵然有一个加强排的男生在
他喜欢童年时代在北方生活的每一道关于美味的记忆,那都是他小时候的味道。他希望她可以和他一样喜欢他小时候的那些味道。  这是一个生于70年代中后期的伟岸北方男,名叫侯超。  那时北方的冬天很冷,食物很贫乏。尤其是吃不到新鲜的西红柿,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入冬之前,把大量西红柿捣碎装进玻璃瓶子,在蒸锅里加热后,盖上一个胶皮塞密封,就可以保存到冬天了。家家户户都会储存很多瓶,到了冬天每次做汤的时
他咬了一口她递过来的韭菜肉饺,皱起眉头说:“这是什么饺子呀?太难吃了,赶快倒掉,倒掉!”  她赶紧接过饭盒,尝了一个:“挺好吃的呀!你不是最喜欢吃韭菜肉饺了吗?”  “我现在不爱吃了,最讨厌这个味儿了,赶紧倒掉倒掉!”他烦躁地提高了嗓门。  这两年,他住过好几次医院,皆因糖尿病并发症。她每天从早到晚照料他,一刻都不消停,但他越来越挑剔,甚至无理取闹。  以前的他和现在判若两人。他和她从小青梅竹马,
张亮和大哥毫不犹豫地随着护士往抽血处走去,看着他们兄弟俩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泪如雨下。想起刚结婚时,我是如何对待张亮、如何对待大哥的,不禁愧疚万分。我来到病房外,竟发现大哥正虚弱地躺在休息椅上安睡,看着他那蜡黄黑瘦的脸颊,竟情不自禁地哽咽起来。  一  邻家二婶以媒人的身份将我带到她家与张亮见面,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对我言劝,说这个男人除了左腿有点瘸之外,是多么多么地朴实、大方、孝顺,人家研究生毕业,身
认识她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真的,他一点都不后悔。想到这儿,他脸上的笑意加深了,手更紧地握住了方向盘,透过车窗,他看到了她的脸,已经沧桑了许多,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脸上的笑也失去了许多的灿烂。  一  她还是那么漫不经心,一脚一脚地慢悠悠地蹬着自行车,边走边看路边的风景和移动的人群,每天路上的景色不变,变化的却是那人来人往的急匆匆的人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的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为了老公的爱,也为了自己这些年来对他不离不弃的坚守,还有为恩爱的两个人面对问题时的那份坚韧与努力。  我和老公还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性格有些暴躁,偶尔发起脾气来,天崩地裂,很是吓人。熟悉他的人都劝我放弃他,说这种人肯定会有家庭暴力,将来够我受的。可我舍不得,我那么爱他,而且我知道,他也深爱我,一点不亚于我对他的爱。几乎是毅然决然地,我力排众议嫁给
几年前,我在上海松江大学城附近的一家比萨店当店员。店主是一位德国人,叫帕森。当时,比萨在上海正风靡一时,这家叫萨士乐的比萨店不过是众多比萨店中普通的一家,短短几年时间,它就成为当地最大的一家。萨士乐的迅速崛起,与店主帕森出色的经营头脑是分不开的,但在跟着帕森工作的几年里,我却对帕森非凡的观察力更有感触。这也许是帕森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吧。  我刚到萨士乐上班不久的一天傍晚,店里走进来一对年轻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