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图像信息加工处理”教学设计为例,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对教材教学设计进行单元整合设计,对“以学定教”的单元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教学策略: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分析学习对象,围绕教学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依据教学重点,增减学习内容,活用教材作为指导;根据学业要求,设计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既有资源。
【关键词】以学为主 单元教学 图像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07-0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20年修订后,基于项目学习的单元设计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重点。但受一贯以来的教学模式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旧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以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大多采取基于单课时的教学设计。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单元教学正是实现这种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旧教材”组合的课堂中实施项目学习?对此,我们用“单元教学设计”的方式整合现有教材,对项目学习、协同互助、多样成果、多元评价等普遍问题进行探究,试图使教学实施具备项目学习特征,并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一、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对于“信息加工与表达”,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在“学业要求”中有如下提领式描述: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数据采集、组织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与呈现(信息社会责任)。具体到本单元,可以表述为:熟练使用图形处理软件加工圖像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信息处理与交流”中的“处理”,包含获取、加工、存储等环节,图像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表情达意”,根本目的是“交流”。我们认为,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图像加工的含义及其特点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的信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也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
“有图有真相”,这一句网络流行语清楚地表明图片已经成为常用的信息表达、交流方式,借助图片能加强受众视觉的感知,使其获得丰富的观感,从而获得真实感。而借助图像增强“事实”感,也能借此加强受众的接受度。
(二)图像信息处理的“效果”与“效率”
信息处理具体到图像信息处理,就是进行图像的采集(输入)、转换、编辑、合成、存储和发布(输出)。图像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手持终端设备的普及、即时通信软件的推广更是丰富了图形图像生成、传播的方法和途径。
课程内容标准所描述的“熟练”一词可以这样理解:应用图像处理软件既要关注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要注意表达的“效果”。因此,“明确需求”是信息加工的前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过程”是最难体现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可以通过“电子作品”来体现。
二、分析学习对象,围绕教学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本章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高中生理应不会觉得太困难,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学习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制作电子报刊作品(图文并茂的Word作品)、简单的图表报告(数据处理Excel图表报告)和多媒体作品(PPT作品、Flash作品)。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深入学习过Photoshop专业图像处理等工具软件的学生,在现有的“即见即所得”的友好的软件使用环境下,掌握软件的操作也会得心应手。
(一)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应该从“会用”上升到“熟练运用”
“熟练”掌握工具软件的使用,这个目标不容易达到。“熟练”使用软件的能力需要在多次重复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重复的简单操作不足以体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优势。因此,高中生在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重复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来实现一个作品的制作,而应该灵活运用软件,深入找寻软件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操作功能,高效率地完成作品。这是高中阶段学习与初中、小学最大的区别。
学生经历小学阶段的画图、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Photoshop学习,对图像信息加工学习的知识结构会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这三个阶段在学习程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通过研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各学段教材,我们认为,对于图像信息的加工,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有意识去用”并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用合成图像更好地表达传递信息就是灵活运用的一种表现。
(二)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达到“运用”的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预期是: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像信息在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中的优势,能理解“图层”的实际意义并可以进行图层的应用(滤镜和遮罩等)。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高效率的操作功能,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尝试使用。学生能够掌握日常图片处理(如高光去除、反色、雾化、虚化等)的规范操作方法,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能根据主题选择处理工具、选择素材创作,表达自己的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以Photoshop为例,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菜单的含义及命令的功能,能够灵活运用菜单命令、工具箱常用工具等去完成图像的合成操作。在“创作”上求效率,而不是从“操作”上求效果。
三、依据教学重点,增减学习内容,活用教材作为指导 图像信息加工包含图像的类型与格式、图像的采集、图像信息的加工三部分内容。教材认为“图像信息加工”部分的教学应着重处理两个问题,即根据需要进行图像的设计,选择适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
(一)用好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依据
从教材内容来看,教学内容的组织侧重点是“表达”,即强调作品的呈现“效果”。教材给学生归纳出常见的图像类型和文件格式以及常见的图像文件的特点,也列出了常用的图像采集工具和方法。对如何选择适当的图像处理工具,教材没有明示,仅仅用列表的方式,列出了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教材对于“围绕主题设计图像信息”,强调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规范地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信息加工,有很具体的操作指引。教材似乎没有关注到“熟练”这一个课程标准的关键词。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容易出现 “操作指引”的教学形式,这与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是重复的。信息加工是为信息表达服务的,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操作技能上进行归纳,使学生真正认识运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优势,而不应把目光只放在“表达”这一目标上。“熟练”运用信息加工技术是学生提高电子作品“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的关键,是顺利表达意图的基本保证。
(二)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解决“操作指导”困境
通行的图像处理软件教程,特别是网上的Photoshop教程,在讲授图像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常以“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常常是讲述某一种“效果”是采用何种“操作”来完成的。这类教学组织是以“操作”为线索,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实现某一效果的操作方法。教师可在参透教程的基础上,精选部分基础性网络教程,以资源包的形式推薦给学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学习时间灵活)、多元性(多媒体学习资源)、非线性(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限制)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灵活的操作指引。
图像处理软件教程强调对图像特效的处理,其中有不少的操作技巧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积淀。在Photoshop操作学习时,根据学习任务(处理自拍证件照片),学生依据认知规律、生活经验主动发现背景替换、图片美化、图片裁剪等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继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以上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技术的感觉”,同时能够体验到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优势。使用者如果能够自如运用这些基础性操作,就能够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
四、根据学业要求,设计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既有资源
本单元教学设计,预计通过示范、创作、交流来完成,学生必须应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技术的习得和巩固依靠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能力的习得和加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技能,培养意识,内化素养。
(一)紧靠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教材,调整教学课时安排
我们重新组织和设计单元教学流程,使信息加工的学习既关注“效率”,也体现表达的“效果”。
建议“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的课时是3~4个课时,具体安排见表1。
(二)围绕“主题作品”设计,组织配套学习资源
本单元教学策略包括对本课教学的主线设计,按教材的指导,使用Photoshop作为教学软件,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初中可能没有学习过这个软件,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前一课时教学时,需要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Photoshop基础操作指导。
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好小组,选出组长和发言人。分组时,可以指定熟悉图像处理工具的学生作为组长或者小组协作人,指导本小组成员熟悉图像处理工具面板操作。教师事先按创作的主题准备一批背景通透、前景突出的图像文件,提供给学生在制作主题作品时选用。由于提供了参考作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作小组作品时有所参考,不至于迷失方向。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对教材的知识脉络进行了梳理,调整了教学内容,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图像的加工以及图像信息交流上。用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将不同的图像合成一张独具特色的图像,充分地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图像作品,使学生对“图像信息在信息交流过程的作用”得出自己的结论,凸显课程标准中对这一章节的四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春才.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
[2]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教材[J].基础教育课程,2020(23).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信息技术》—— 专家解读、实践指导[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0(5).
[4]郭龙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和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陈华英(1978—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机器人创客教育;林春才(1978— ),男,广西浦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
(责编 文 煜)
【关键词】以学为主 单元教学 图像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07-0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20年修订后,基于项目学习的单元设计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重点。但受一贯以来的教学模式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旧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以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大多采取基于单课时的教学设计。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单元教学正是实现这种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旧教材”组合的课堂中实施项目学习?对此,我们用“单元教学设计”的方式整合现有教材,对项目学习、协同互助、多样成果、多元评价等普遍问题进行探究,试图使教学实施具备项目学习特征,并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一、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对于“信息加工与表达”,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在“学业要求”中有如下提领式描述: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数据采集、组织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与呈现(信息社会责任)。具体到本单元,可以表述为:熟练使用图形处理软件加工圖像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信息处理与交流”中的“处理”,包含获取、加工、存储等环节,图像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表情达意”,根本目的是“交流”。我们认为,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图像加工的含义及其特点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的信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也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
“有图有真相”,这一句网络流行语清楚地表明图片已经成为常用的信息表达、交流方式,借助图片能加强受众视觉的感知,使其获得丰富的观感,从而获得真实感。而借助图像增强“事实”感,也能借此加强受众的接受度。
(二)图像信息处理的“效果”与“效率”
信息处理具体到图像信息处理,就是进行图像的采集(输入)、转换、编辑、合成、存储和发布(输出)。图像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手持终端设备的普及、即时通信软件的推广更是丰富了图形图像生成、传播的方法和途径。
课程内容标准所描述的“熟练”一词可以这样理解:应用图像处理软件既要关注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要注意表达的“效果”。因此,“明确需求”是信息加工的前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过程”是最难体现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可以通过“电子作品”来体现。
二、分析学习对象,围绕教学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本章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高中生理应不会觉得太困难,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学习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制作电子报刊作品(图文并茂的Word作品)、简单的图表报告(数据处理Excel图表报告)和多媒体作品(PPT作品、Flash作品)。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深入学习过Photoshop专业图像处理等工具软件的学生,在现有的“即见即所得”的友好的软件使用环境下,掌握软件的操作也会得心应手。
(一)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应该从“会用”上升到“熟练运用”
“熟练”掌握工具软件的使用,这个目标不容易达到。“熟练”使用软件的能力需要在多次重复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重复的简单操作不足以体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优势。因此,高中生在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重复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来实现一个作品的制作,而应该灵活运用软件,深入找寻软件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操作功能,高效率地完成作品。这是高中阶段学习与初中、小学最大的区别。
学生经历小学阶段的画图、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Photoshop学习,对图像信息加工学习的知识结构会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这三个阶段在学习程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通过研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各学段教材,我们认为,对于图像信息的加工,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有意识去用”并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用合成图像更好地表达传递信息就是灵活运用的一种表现。
(二)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达到“运用”的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预期是: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像信息在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中的优势,能理解“图层”的实际意义并可以进行图层的应用(滤镜和遮罩等)。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高效率的操作功能,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尝试使用。学生能够掌握日常图片处理(如高光去除、反色、雾化、虚化等)的规范操作方法,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能根据主题选择处理工具、选择素材创作,表达自己的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以Photoshop为例,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菜单的含义及命令的功能,能够灵活运用菜单命令、工具箱常用工具等去完成图像的合成操作。在“创作”上求效率,而不是从“操作”上求效果。
三、依据教学重点,增减学习内容,活用教材作为指导 图像信息加工包含图像的类型与格式、图像的采集、图像信息的加工三部分内容。教材认为“图像信息加工”部分的教学应着重处理两个问题,即根据需要进行图像的设计,选择适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
(一)用好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依据
从教材内容来看,教学内容的组织侧重点是“表达”,即强调作品的呈现“效果”。教材给学生归纳出常见的图像类型和文件格式以及常见的图像文件的特点,也列出了常用的图像采集工具和方法。对如何选择适当的图像处理工具,教材没有明示,仅仅用列表的方式,列出了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教材对于“围绕主题设计图像信息”,强调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规范地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信息加工,有很具体的操作指引。教材似乎没有关注到“熟练”这一个课程标准的关键词。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容易出现 “操作指引”的教学形式,这与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是重复的。信息加工是为信息表达服务的,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操作技能上进行归纳,使学生真正认识运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优势,而不应把目光只放在“表达”这一目标上。“熟练”运用信息加工技术是学生提高电子作品“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的关键,是顺利表达意图的基本保证。
(二)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解决“操作指导”困境
通行的图像处理软件教程,特别是网上的Photoshop教程,在讲授图像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常以“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常常是讲述某一种“效果”是采用何种“操作”来完成的。这类教学组织是以“操作”为线索,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实现某一效果的操作方法。教师可在参透教程的基础上,精选部分基础性网络教程,以资源包的形式推薦给学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学习时间灵活)、多元性(多媒体学习资源)、非线性(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限制)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灵活的操作指引。
图像处理软件教程强调对图像特效的处理,其中有不少的操作技巧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积淀。在Photoshop操作学习时,根据学习任务(处理自拍证件照片),学生依据认知规律、生活经验主动发现背景替换、图片美化、图片裁剪等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继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以上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技术的感觉”,同时能够体验到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优势。使用者如果能够自如运用这些基础性操作,就能够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
四、根据学业要求,设计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既有资源
本单元教学设计,预计通过示范、创作、交流来完成,学生必须应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技术的习得和巩固依靠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能力的习得和加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技能,培养意识,内化素养。
(一)紧靠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教材,调整教学课时安排
我们重新组织和设计单元教学流程,使信息加工的学习既关注“效率”,也体现表达的“效果”。
建议“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的课时是3~4个课时,具体安排见表1。
(二)围绕“主题作品”设计,组织配套学习资源
本单元教学策略包括对本课教学的主线设计,按教材的指导,使用Photoshop作为教学软件,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初中可能没有学习过这个软件,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前一课时教学时,需要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Photoshop基础操作指导。
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好小组,选出组长和发言人。分组时,可以指定熟悉图像处理工具的学生作为组长或者小组协作人,指导本小组成员熟悉图像处理工具面板操作。教师事先按创作的主题准备一批背景通透、前景突出的图像文件,提供给学生在制作主题作品时选用。由于提供了参考作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作小组作品时有所参考,不至于迷失方向。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对教材的知识脉络进行了梳理,调整了教学内容,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图像的加工以及图像信息交流上。用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将不同的图像合成一张独具特色的图像,充分地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图像作品,使学生对“图像信息在信息交流过程的作用”得出自己的结论,凸显课程标准中对这一章节的四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春才.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
[2]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教材[J].基础教育课程,2020(23).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信息技术》—— 专家解读、实践指导[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0(5).
[4]郭龙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和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陈华英(1978—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机器人创客教育;林春才(1978— ),男,广西浦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
(责编 文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