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标题(也就是题目)往往简洁明了,含义深邃,或是课文的主要要素,如故事的主要人物(《詹天佑》《轮椅上的霍金》),文章主要描述或说明的对象(《秦兵马俑》《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发生地(《天安门广场》《九寨沟》),或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窗口(《卢沟桥烽火》《李时珍夜宿山寺》),或是课文主题的升华概括(《海洋——21世纪的希望》《生命的壮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标题,巧做文章,会给语文教学带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扣准要素,开展语言训练
标题为文章的要素类课文,教学可以紧扣标题要素,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从而初步感知、梳理课文。教者执教《詹天佑》时,紧扣课文主要人物詹天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詹天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运用自己在预习中所获得的基本知识,有的回答“詹天佑是伟大的工程师”,有的回答“了不起的爱国者”等等,理由也很充分。当然,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二、扣题设疑,梳理课文脉络
有些课文介绍了课文的主要事情或主要内容,教学时抓住课文标题,巧妙提问设疑,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全文的脉络。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教师首先扣题提问,“我”是谁?“祖国”是哪里?“我”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祖国?“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我”这样的愿望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课文通过“我”这样的行为表达怎样的主题?……学生借助这些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自然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脉络也就一目了然,学起课文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质疑推理,优化重点教学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推开创新之门的钥匙。而标题是这篇文章精华的浓缩,是课文的眼睛和思维的窗口。引导学生进行标题质疑,并展开讨论、思辨,进而推导出正确、科学的结论,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优化。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教学中教者尝试让学生读标题,发现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问题,进而质疑“孪生兄弟”,地球与火星是不是“孪生兄弟”……
生1:“孪生兄弟”就是指同一胎出生的双胞胎兄弟,他们往往会长得非常像,就像我班的许佳胤、许秋韫兄弟一样。
生3:课文一开头说:“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接下来用四个“同样”写出了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突出了文题和主题,说明火星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生4:用“孪生兄弟”这种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说法,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能够吸引我们的阅读兴趣,又设置了悬念,统领全篇。
生5:科学家根据火星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来源,和地球也极为相似,所以大家称它们为“孪生兄弟”。
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再让学生去寻找“孪生兄弟”的差异之处,同学们从生命、水等角度讨论火星和地球的不同之处,进而得出结论: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有待于科学家和我们的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
四、巧做补白,突破教学难点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与灵魂所在,同时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所在,所以很多标题简洁而深邃,蕴含丰富的含义。教学时引导学生适当补白,展开思考与讨论,标题这一“堡垒”攻克了,课文的教学重点也就实现了突破与优化。
语文S版第十一册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者紧扣标题中的“这样”展开提问:“怀特森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为什么要教给大家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动物呢?”同时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经过讨论、争辩、归纳,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希望大家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有的认为:经历了这件事,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训,怀特森老师是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任何人,包括老师和书本……
此时,老师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事实上,怀特森老师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起到了作用吗?
学生们带着问题再次细读课文。汇报:学生从“凯蒂旺普斯”事件学会了怀疑,这在“小汽车事件”中得到了证实,而“我”竟然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份论文来反驳老师的观点,说明“我”学会了“怀疑”;上课的时候,有人突然说“凯蒂旺普斯”,怀疑老师的话。这种怀疑让我们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帮助了学习。
这时,老师再次引导:在怀特森老师的教育下,我们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怀特森老师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而且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是缘于怀特森“一位这样的老师”对“凯蒂旺普斯”的教学所引起的。
扣准标题关键词语,巧做补白,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治学态度等多角度展开思考、讨论,教学重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小标题,作用在标题教学中却不容忽视。如果能巧妙利用标题,小题大做,引导学生展开补白、思辨、质疑,充分挖掘标题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对于学生教学兴趣的激发,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均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 一石击破水中天”神奇作用。
【作者单位:海安市城东镇南屏小学
一、扣准要素,开展语言训练
标题为文章的要素类课文,教学可以紧扣标题要素,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从而初步感知、梳理课文。教者执教《詹天佑》时,紧扣课文主要人物詹天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詹天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运用自己在预习中所获得的基本知识,有的回答“詹天佑是伟大的工程师”,有的回答“了不起的爱国者”等等,理由也很充分。当然,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二、扣题设疑,梳理课文脉络
有些课文介绍了课文的主要事情或主要内容,教学时抓住课文标题,巧妙提问设疑,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全文的脉络。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教师首先扣题提问,“我”是谁?“祖国”是哪里?“我”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祖国?“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我”这样的愿望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课文通过“我”这样的行为表达怎样的主题?……学生借助这些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自然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脉络也就一目了然,学起课文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质疑推理,优化重点教学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推开创新之门的钥匙。而标题是这篇文章精华的浓缩,是课文的眼睛和思维的窗口。引导学生进行标题质疑,并展开讨论、思辨,进而推导出正确、科学的结论,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优化。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教学中教者尝试让学生读标题,发现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问题,进而质疑“孪生兄弟”,地球与火星是不是“孪生兄弟”……
生1:“孪生兄弟”就是指同一胎出生的双胞胎兄弟,他们往往会长得非常像,就像我班的许佳胤、许秋韫兄弟一样。
生3:课文一开头说:“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接下来用四个“同样”写出了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突出了文题和主题,说明火星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生4:用“孪生兄弟”这种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说法,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能够吸引我们的阅读兴趣,又设置了悬念,统领全篇。
生5:科学家根据火星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来源,和地球也极为相似,所以大家称它们为“孪生兄弟”。
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再让学生去寻找“孪生兄弟”的差异之处,同学们从生命、水等角度讨论火星和地球的不同之处,进而得出结论: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有待于科学家和我们的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
四、巧做补白,突破教学难点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与灵魂所在,同时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所在,所以很多标题简洁而深邃,蕴含丰富的含义。教学时引导学生适当补白,展开思考与讨论,标题这一“堡垒”攻克了,课文的教学重点也就实现了突破与优化。
语文S版第十一册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者紧扣标题中的“这样”展开提问:“怀特森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为什么要教给大家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动物呢?”同时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经过讨论、争辩、归纳,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希望大家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有的认为:经历了这件事,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训,怀特森老师是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任何人,包括老师和书本……
此时,老师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事实上,怀特森老师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起到了作用吗?
学生们带着问题再次细读课文。汇报:学生从“凯蒂旺普斯”事件学会了怀疑,这在“小汽车事件”中得到了证实,而“我”竟然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份论文来反驳老师的观点,说明“我”学会了“怀疑”;上课的时候,有人突然说“凯蒂旺普斯”,怀疑老师的话。这种怀疑让我们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帮助了学习。
这时,老师再次引导:在怀特森老师的教育下,我们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怀特森老师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而且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是缘于怀特森“一位这样的老师”对“凯蒂旺普斯”的教学所引起的。
扣准标题关键词语,巧做补白,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治学态度等多角度展开思考、讨论,教学重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小标题,作用在标题教学中却不容忽视。如果能巧妙利用标题,小题大做,引导学生展开补白、思辨、质疑,充分挖掘标题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对于学生教学兴趣的激发,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均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 一石击破水中天”神奇作用。
【作者单位:海安市城东镇南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