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超越”的美育观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中国社会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转折。在这两次转折中,蔡元培一次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职务,一次以北大校长的身份,对当时的国民教育提出了自己美好的理想。而他于一九一二年提出的美育主张,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蔡元培认为:“要使人的感情推动力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而陶养能使人形成高尚的“气概”和“人格”。所以,由感情到陶养到气概,人格的产生就联成了一个因果链。在这其中,艺术陶养是中心环节,是动力泵,只有通过它,人的感情才能净化、升华,达到超脱的境界。这就是蔡元培的美育宗旨。所以他认为美育不仅仅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国民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
  蔡元培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他认为随着社会的日渐进步,一切迷信现象“皆得以理化博物人种古物诸科学证明之”,所以要用美来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利害关系。但美育究竟能不能替代宗教呢?回答是含糊的。蔡元培的主观愿望是要用美来建筑一座人类精神的殿堂,用美来净化人类的心灵。这实质上是他关于美是“普遍”、“超脱”的观念在现实问题上的反映。所以,尽管它在理论上的立意是要彻底粉碎宗教的精神枷锁,但在严肃的斗争事实的比照下,就显出了浓厚的空想主义的色彩,显出了与现实冲突之间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五四时期,中国民族大众的教育开始发轫。蔡元培一方面从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一方面从发展人的才能,摆脱封建束缚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美感教育”。“美育”和“科学”是他教育思想中的两根主线,围绕这两根线,他提出了用美育来促进科学和用科学来建设美学的设想。首先,蔡元培认为:美能开发人的智慧和情趣,能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力量。所以专攻科学的人有了美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其次,蔡元培认为:“研究美术的人决不致嫌弃科学的生活”,尤其新文化的发展更“要求科学精神贯注之”,所以他大量运用西方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向中国人介绍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这种科学方法论是蔡元培美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试图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寻找并建立崭新的思维参照系。它反映了蔡元培要把科学的精神贯注到美学中去的努力,要使美学研究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理想。
  蔡元培的美学研究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他认为一种民族心理结构的塑造,一种高尚的国民精神的形成,总可以从审美文化的发展中找到根源。由此,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中西方文化特征作了较为正确的比较。他认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受伦理道德的制约很突出,而西人是以自然科学作其理论基础。”这样,中国的艺术就自然与西人的创作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蔡元培从中西方哲学根源的差别(中国更注重伦理,西人更注重探源)看到了中西方民族心理,民族气质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别。他认为:“今世为东西方文化融和时代,西方美术家能采我之长,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如果采用得当,一定能“造成一种新中国的图案画”。但如果“事事模仿人家,终不免带有机械性质,于美育上就不可算是真美。”蔡元培的思想、气质、学识、人格在这段动人的议论中,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蔡元培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提出“终身美育”和“全民美育”的口号。从纵线看,终身美育就是说美育要“一直从未生以前,说到既死以后,可以休了”,也即从胎教开始到临终,一生都要处在美的沐浴中,一生都要为美的进步而尽力;从横线看,全民美育就是指美育范围要包括“一家庭美育,二学校美育,三社会美育”,即使所有的国民都处在美育的陶养中,所有的国民又都积极参与推动美育活动。这纵横两条线,并非孤立成行,它们交错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美育实践系统。这套美育实施方案为社会的进步展示了绚烂的前景。当然,他的美育观毕竟是以“普遍”、“超脱”作核心的,毕竟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冲突,与社会改造的激流有一定的距离。
  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康德美学观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蔡元培美育论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普遍,二是超越”,就是直接发源于康德超功利美学思想体系的。所以这就很自然地使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具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色彩,但从总体方面来考察,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还是有不少合理因素的,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独特的价值。
  
  (《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月第一版,〔平〕0.90元)
其他文献
建英:  我们刚从林茨回到巴黎,听了竞马在林茨歌剧院演唱《微笑的国土》。心情兴奋,感想良多,不敢藏美于私,故静夜援笔,描摹一二,与你及关爱竞马的朋友们共享。  三十日晚动身,驱车往海德堡,我们与菲子约好,先在她那里打一歇儿,次晨一起往林茨。一路上风狂雨急,赶到海德堡已近凌晨,菲子仍在等候。进门一股暖流扑面,柔和的灯光下,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已摆在桌上。深夜逆旅,好友应门,故人相逢,何等温馨。Sherr
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布朗基……这些名字,似乎历来只是大学讲坛上、学者书斋中讲述和研究的对象,和十几岁的“娃娃”们无缘。《伟大的空想家》一书的作者,却大胆地把这些陌生的外国人引入少年读物,把他们的思想、学说变成了娓娓动听的故事。这一新颖的尝试,丰富了少年们的知识天地,扩大了少年读物的领域,在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堪称独辟蹊径。  这些生僻的历史人物,距离今天一二百年,又并非共产主义的英雄,有无必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一、现状与反思  1.全国示范:荣誉与压力  2012年,我区有幸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区教委赖发清副主任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巨大的荣誉让我们无比激动,也让我们感受到无形压力。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简称新《纲要》)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面对新形势
从2005年的电视剧《暗算》爆红开始,谍战题材再度成为中国影视创作的香饽饽:《潜伏》《风声》《伪装者》,还有在建党百年之际即将上映的大片《悬崖之上》。  为什么说是“再度”呢?事实上,早在六七十年前,谍战片就已经是中国电影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里,特殊的国际政治氛围使这种类型片迅速发展。用学者戴锦华的话说:“这也是1949 年以来,中国电影中唯一一个与‘国际同步’的现象。”只是,当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生命教育    【活动背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许多中小学生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了大量的地震灾害信息,虽然他们并不在灾区,但令人震撼的灾难画面、让人痛心的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竭尽全力可是困难重重的救援,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所产生的冲击不容忽视。为此,对学生开展如何面对灾难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游戏,诉说灾难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感受,交流面对
翻开新近出版的《爱因斯坦谈人生》,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这样一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科学成果在技术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第61页)这是一个凝聚着多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多么深挚的道德感情的人才可能有
在日本,地铁里不能打电话。有些老年人会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机打电话的信号会干扰起搏器。如果需要接听电话,人们會避开“优先席”(相当于老弱病残孕专座)。  在德国,地铁车厢内禁止两类事物,一是“味儿”,二是“刮蹭”:烟酒都会扩散味道,而像冰激凌、漢堡之类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车厢不清洁,还可能沾到其他乘客身上。  美国纽约的地铁系统号称世界历史最悠久、最高效、最便捷,但同时设施旧、环境差。为此,纽约地铁推
有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为什么成年后的诗人这么少?是因为父母把诗人扼杀在了童年时代。童年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快乐而美好的,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和美丽的愿望。然而,为什么现在儿童感到压抑、苦闷,而家长都疲惫、焦虑而又无助?  父母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不懂事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自己,你有没有真正了解过你的孩子,真正走入过他的世界呢?  家长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  成人的主要沟通手段是通过语言。而
本刊驻德国特派记者 花放  近日,德国西北部石荷州新明斯特市的动物园制订了一份“被迫屠宰动物名单”,引起关注。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个饲养了约700只动物的小型动物园已关闭数周,没有门票收入就没了主要收入来源。据这里的负责人韦雷娜·卡斯帕里介绍,动物园得不到任何公共资金,目前只能靠捐赠进行日常维持。因此,他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动物园彻底没钱买饲料,或者供货商因受限无法送货,我們就只能杀死一
说来惭愧,考取南开以前,陋闻的我甚至不知道李何林先生的名字。知道我考取南开后,一位教过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对我说:南开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叫李何林。这位老师在大学读书时,有一门课,叫“李何林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批判”,所以知道。这位老师是在辽宁读的大学,可见当时批判范围之广。老师还叮嘱我,接触李何林要小心些。我知道他是好意,知道我政治上向来糊涂,怕我犯错误。  新生入学典礼,第一次见到李先生。中等身材,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