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处于特殊生产环境的煤炭企业人才队伍面临着人才缺乏、流失严重的困境,给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就艰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解决其思想问题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艰苦专业;专业思想
在理工科院校尤其是部属院校中有相当一批面向石油、地质、矿业和测绘等艰苦行业的专业被称为艰苦专业。所谓艰苦行业,指的是因某种客观原因造成的,与一般行业相比存在着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低、家属就业和子女读书难等问题的一些行业。一般认为农、林、水利、远洋运输、社会福利以及监狱劳教管理等也属于比较艰苦的行业。由于将来从事的行业具有特殊的状况,艰苦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艰苦专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艰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煤炭企业人才现状
目前,国家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与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强烈反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目前我国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匾乏,是造成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煤炭安全生产问题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问题。他强调“煤矿若再招不到大学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如何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1、人才总量不足
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2005年全国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煤炭行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地矿类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操作人员严重短缺,是煤炭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96%的煤炭企业缺少地矿类专业人才,此外,通风安全等专业人才也在紧缺之列,不少煤炭企业技术工人和采掘工也在紧缺之列。据中国矿业商务网有关资料显示,大专以上的相关毕业生每年已减少到只有一万名,而这一万名煤矿大学生中,真正进煤矿工作的只有800人。国有煤矿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在60%以上。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达到1:15以上。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煤炭专业人才缺口达40万人。
2、队伍结构不合理
整体上看,国有煤炭企业科技人才在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难以形成科技人员的宝塔型结构,高学历和高技术专业职称的人才群还没有形成。
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地矿类工程技术人员占27%。在专业岗位分布上,呈现出“生产一线少、机关院校多,井区段队少、辅助单位多”的现象,一线和重要岗位技术力量薄弱。在学历结构上,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4%,高层次人才缺乏。在年龄结构上,由于缺乏年轻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接替,职工队伍年龄老化,35岁以下的职工不足15%,且多集中在非生产岗位。在职称结构上,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低。在操作技术人员中,高级工比例5%,初级工及以下达62%。采掘工人整体文化素质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在农民工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左右。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对6个省8大煤矿集团公司56.3万名职工文化技术等情况的调查:煤炭企业员工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占一半多,比全国平均值高8个百分点;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还没有达到1993年的全国平均值17.2%。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一线生产当中,国家投入巨资购置了很多安全监测设备,导致掌握高新技术的一线操作人员的短缺程度加剧。
4、煤炭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比例减少
长期以来,煤炭教育实行的是以煤炭主管部门管理的行业办学体制,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成人教育、职工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近年来,原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办学能力出发,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展和转向,一些院校压缩、合并甚至撤销了地矿类专业。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原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进一步加大了专业调整的幅度和力度,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地矿类专业。原煤炭系统的高校除中国矿业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外,其他院校全部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煤炭高等教育与科研的矿业特色也逐渐褪去,原本带有“矿”字头的学校,大部分都改成了“某某科技大学”,院校中的采矿专业也纷纷下马,由此造成了与煤矿相关专业学生的急剧缩减。
5、人才的专业认同度不高
青年人血气方刚,对事业满腔热忱,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不仅仅关注薪金等物质条件,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而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矿经济、环境条件与其他工作相比有很大差距,艰苦专业大学生与同龄大学生相比,还要面临诸如经济困难、男女生比例不合理或无女生,未来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一系列更为严峻的问题,导致他们对现实的失落和困惑,而这种失落与困惑情绪直接导致他们不能安心投身于煤炭事业当中。
二、当前艰苦专业大学生思想存在问题分析
1、艰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艰苦专业的招生多年来一直受生源不足所困扰,近年来更是严重匮乏,志愿录取率偏低,通过调剂志愿录取的新生,学习动力不足,少数甚至有抵触厌学情绪。许多院校艰苦专业招生计划数一减再减。由于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分配对口率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脱离所学专业,转行从事其它工作。
2、对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认同度不高
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艰苦行业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些专业的社会认同感低,从事艰苦工作不够体面,工作环境也不好。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炭生产是个高危产业,中国的煤矿工人是产业工人当中工作条件最为艰苦的。然而,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却是大不如前。过去的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石油工人被称为是国家的主人而备受恩宠,而如今却被冠上“煤黑子”的称号,人们一提起煤黑子这个词自然就会想到从矿井里刚刚升到井口的满脸黑乎乎的矿工,面对艰苦、劳累的煤矿工人,有的父母对自己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说,如果你考不上大学,那么就把你发配到煤窑里去挖煤,由此可以想象,煤黑子,是一个怎样的代名。
3、专业心理适应情况欠佳
在开放式访谈调查中,艰苦专业的大学生谈到了许多使他们感到烦恼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全部包含在问卷当中。但调查结果显示出,诸如对恋爱、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是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而艰苦专业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别最显著地全部集中在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方面。艰苦专业学生面临着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经济困难、就业危机、前途未卜的困惑,而且这些问题相对而言很难解决,导致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期处于烦恼之中难以摆脱。大多数学生认为艰苦行业给人带来的压力较大,越是艰苦的行业,越是困难的地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本身存在的思想矛盾和冲突越复杂,容易缺乏健康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使影响人们思想波动的因素更复杂,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心理。
三、解决艰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对策
从上述可知,高校艰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凸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解决艰苦专业学生的各种专业思想问题,就不能简单化,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的各种问题出发。
1、开展生动的典型教育鼓励学生报考艰苦专业
由于种种原因使艰苦专业招生面临困难,生源不足,招生质量下降,从源头上造成这类行业后继乏人,为此,建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报考 国家需要的艰苦专业。
首先,积极宣传各类艰苦专业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这类专业大多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其次,国家应提高从事艰苦行业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苦行业人员应加大其宜传力度,给与他们更的荣眷和鼓励,使社会和人们敬重这个行尊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这样就能给青年学生树立可效法的榜样,报考艰苦专业是做出了正确选择;再次,鼓励优秀生报考艰苦专业。报考艰苦专业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幸福观 、苦乐观;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原有和现有煤炭高校的扶持力度,向煤炭院校作适当的政策倾斜。
2、抓住培养学生专业思想的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动机
习的目的是学生为谁而学的大问题,也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学习目的不端正,动力就不会持久。端正学习目的,不仅可以解决专业思想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要实现个人理想,必须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系,勇于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目的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艰苦行业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质科学的发展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
3、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消除社会偏见
要采用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渠道,包括利用获取多方面信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现状、前景及国外发展状况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以消除由于信息误导而产生 的偏见。比如煤矿开采,传统上认为是非常危险的,但实际上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的改进,事故率已经有了很大下降,工作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还有,不论在那个国家,煤矿事故的死亡率都远远低于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率,为什么大家并不害怕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而一提到煤矿就以为一定有生命危险呢偏见是出于无知,只要信息渠道通畅了,学生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各工种的具体情况有比较深人的了解和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某些行业、工种的偏见也就消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也就会改变过来。
4、立法保障艰苦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世界各国艰苦行业管理模式不同,且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公众素养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完善的立法保障艰苦专业人才培养。我国煤矿安全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地矿和农林类艰苦专业,我国政府应在招生、就业和奖学金设置等方面配套相应政策,保证人才对行业的供给;对于“国家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在经费上支持,而且在免试推荐研究生上实施扶持政策,保证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对于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建议政府通过立法的渠道,保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部门历经风雨,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效的进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人才已变成了重要的企业资本,成为甚至比金融资本更为重要的企业资源,而作为艰苦行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大学生来说,稳定其情绪,吸引并保留人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正视和逐步解决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为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徐叶兵.我国铁矿资源保障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06(6).
[2]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课题组.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3]汪永高,张美云.安全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4]周小平.论改善高校艰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1998(8).
[5]叶清.艰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长效机制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08(2).
作者简介:
王敏(1982—),女,硕士研究生,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常家宁(198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艰苦专业;专业思想
在理工科院校尤其是部属院校中有相当一批面向石油、地质、矿业和测绘等艰苦行业的专业被称为艰苦专业。所谓艰苦行业,指的是因某种客观原因造成的,与一般行业相比存在着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低、家属就业和子女读书难等问题的一些行业。一般认为农、林、水利、远洋运输、社会福利以及监狱劳教管理等也属于比较艰苦的行业。由于将来从事的行业具有特殊的状况,艰苦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艰苦专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艰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煤炭企业人才现状
目前,国家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与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强烈反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目前我国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匾乏,是造成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煤炭安全生产问题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问题。他强调“煤矿若再招不到大学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如何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1、人才总量不足
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2005年全国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煤炭行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地矿类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操作人员严重短缺,是煤炭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96%的煤炭企业缺少地矿类专业人才,此外,通风安全等专业人才也在紧缺之列,不少煤炭企业技术工人和采掘工也在紧缺之列。据中国矿业商务网有关资料显示,大专以上的相关毕业生每年已减少到只有一万名,而这一万名煤矿大学生中,真正进煤矿工作的只有800人。国有煤矿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在60%以上。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达到1:15以上。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煤炭专业人才缺口达40万人。
2、队伍结构不合理
整体上看,国有煤炭企业科技人才在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难以形成科技人员的宝塔型结构,高学历和高技术专业职称的人才群还没有形成。
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地矿类工程技术人员占27%。在专业岗位分布上,呈现出“生产一线少、机关院校多,井区段队少、辅助单位多”的现象,一线和重要岗位技术力量薄弱。在学历结构上,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4%,高层次人才缺乏。在年龄结构上,由于缺乏年轻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接替,职工队伍年龄老化,35岁以下的职工不足15%,且多集中在非生产岗位。在职称结构上,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低。在操作技术人员中,高级工比例5%,初级工及以下达62%。采掘工人整体文化素质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在农民工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左右。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对6个省8大煤矿集团公司56.3万名职工文化技术等情况的调查:煤炭企业员工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占一半多,比全国平均值高8个百分点;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还没有达到1993年的全国平均值17.2%。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一线生产当中,国家投入巨资购置了很多安全监测设备,导致掌握高新技术的一线操作人员的短缺程度加剧。
4、煤炭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比例减少
长期以来,煤炭教育实行的是以煤炭主管部门管理的行业办学体制,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成人教育、职工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近年来,原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办学能力出发,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展和转向,一些院校压缩、合并甚至撤销了地矿类专业。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原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进一步加大了专业调整的幅度和力度,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地矿类专业。原煤炭系统的高校除中国矿业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外,其他院校全部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煤炭高等教育与科研的矿业特色也逐渐褪去,原本带有“矿”字头的学校,大部分都改成了“某某科技大学”,院校中的采矿专业也纷纷下马,由此造成了与煤矿相关专业学生的急剧缩减。
5、人才的专业认同度不高
青年人血气方刚,对事业满腔热忱,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不仅仅关注薪金等物质条件,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而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矿经济、环境条件与其他工作相比有很大差距,艰苦专业大学生与同龄大学生相比,还要面临诸如经济困难、男女生比例不合理或无女生,未来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一系列更为严峻的问题,导致他们对现实的失落和困惑,而这种失落与困惑情绪直接导致他们不能安心投身于煤炭事业当中。
二、当前艰苦专业大学生思想存在问题分析
1、艰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艰苦专业的招生多年来一直受生源不足所困扰,近年来更是严重匮乏,志愿录取率偏低,通过调剂志愿录取的新生,学习动力不足,少数甚至有抵触厌学情绪。许多院校艰苦专业招生计划数一减再减。由于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分配对口率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脱离所学专业,转行从事其它工作。
2、对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认同度不高
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艰苦行业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些专业的社会认同感低,从事艰苦工作不够体面,工作环境也不好。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炭生产是个高危产业,中国的煤矿工人是产业工人当中工作条件最为艰苦的。然而,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却是大不如前。过去的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石油工人被称为是国家的主人而备受恩宠,而如今却被冠上“煤黑子”的称号,人们一提起煤黑子这个词自然就会想到从矿井里刚刚升到井口的满脸黑乎乎的矿工,面对艰苦、劳累的煤矿工人,有的父母对自己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说,如果你考不上大学,那么就把你发配到煤窑里去挖煤,由此可以想象,煤黑子,是一个怎样的代名。
3、专业心理适应情况欠佳
在开放式访谈调查中,艰苦专业的大学生谈到了许多使他们感到烦恼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全部包含在问卷当中。但调查结果显示出,诸如对恋爱、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是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而艰苦专业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别最显著地全部集中在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方面。艰苦专业学生面临着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经济困难、就业危机、前途未卜的困惑,而且这些问题相对而言很难解决,导致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期处于烦恼之中难以摆脱。大多数学生认为艰苦行业给人带来的压力较大,越是艰苦的行业,越是困难的地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本身存在的思想矛盾和冲突越复杂,容易缺乏健康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使影响人们思想波动的因素更复杂,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心理。
三、解决艰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对策
从上述可知,高校艰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凸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解决艰苦专业学生的各种专业思想问题,就不能简单化,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的各种问题出发。
1、开展生动的典型教育鼓励学生报考艰苦专业
由于种种原因使艰苦专业招生面临困难,生源不足,招生质量下降,从源头上造成这类行业后继乏人,为此,建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报考 国家需要的艰苦专业。
首先,积极宣传各类艰苦专业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这类专业大多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其次,国家应提高从事艰苦行业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苦行业人员应加大其宜传力度,给与他们更的荣眷和鼓励,使社会和人们敬重这个行尊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这样就能给青年学生树立可效法的榜样,报考艰苦专业是做出了正确选择;再次,鼓励优秀生报考艰苦专业。报考艰苦专业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幸福观 、苦乐观;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原有和现有煤炭高校的扶持力度,向煤炭院校作适当的政策倾斜。
2、抓住培养学生专业思想的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动机
习的目的是学生为谁而学的大问题,也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学习目的不端正,动力就不会持久。端正学习目的,不仅可以解决专业思想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要实现个人理想,必须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系,勇于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目的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艰苦行业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质科学的发展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
3、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消除社会偏见
要采用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渠道,包括利用获取多方面信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现状、前景及国外发展状况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以消除由于信息误导而产生 的偏见。比如煤矿开采,传统上认为是非常危险的,但实际上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的改进,事故率已经有了很大下降,工作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还有,不论在那个国家,煤矿事故的死亡率都远远低于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率,为什么大家并不害怕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而一提到煤矿就以为一定有生命危险呢偏见是出于无知,只要信息渠道通畅了,学生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各工种的具体情况有比较深人的了解和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某些行业、工种的偏见也就消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也就会改变过来。
4、立法保障艰苦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世界各国艰苦行业管理模式不同,且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公众素养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完善的立法保障艰苦专业人才培养。我国煤矿安全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地矿和农林类艰苦专业,我国政府应在招生、就业和奖学金设置等方面配套相应政策,保证人才对行业的供给;对于“国家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在经费上支持,而且在免试推荐研究生上实施扶持政策,保证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对于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建议政府通过立法的渠道,保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部门历经风雨,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效的进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人才已变成了重要的企业资本,成为甚至比金融资本更为重要的企业资源,而作为艰苦行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大学生来说,稳定其情绪,吸引并保留人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正视和逐步解决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为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徐叶兵.我国铁矿资源保障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06(6).
[2]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课题组.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3]汪永高,张美云.安全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4]周小平.论改善高校艰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1998(8).
[5]叶清.艰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长效机制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08(2).
作者简介:
王敏(1982—),女,硕士研究生,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常家宁(198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