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深入贯彻原形阅读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浅述原形阅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原形阅读理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的学习环环相扣,因此,要大力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给中学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中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阅读在试卷中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分值,因此,老师要运用原形阅读的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全方位发展[1] 。
一、原形阅读理论的含义
原形阅读理论是国内优秀的特级教师提出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提倡在语文阅读过程开展“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原形阅读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分析性,这种理念将阅读时的思维方式分成“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两种。其中,原形阅读是指根据教材中课文的思路为主的阅读,由于原形阅读中存在初级和高级两个分割,因此,原形阅读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阅读方式。超原形阅读是指根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语文知识和相关阅读技巧来对课文中的结构进行段落式阅读,这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和学生的个人阅读学习水平,生活阅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运用超原体阅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读后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2] 。
二、原形阅读理论的要点
(一)文本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语文教材、学生、老师这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反映了语文阅读的整体效果。现阶段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而阅读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原形阅读理论认为,在语文的学习中课文构成了语文教材,而阅读体现了语文教学思想中无限的开放性。课文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称为内部结构,而辅助课文的教辅书称为外部结构。原形阅读理论主要探究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在脑海中形成的初期记忆为初始阶段。以学生阅读过后获得的感想和结论为阅读效果,最终在大脑中形成长期稳定的记忆为终止阶段。因此,原形阅读理论的起始和终止阶段都是参考教材中课文内容来开展。
(二)流动性
原形阅读理论主要讨论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的思维逻辑情况,学生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查阅字典弄懂含义,之后在阅读一边全文,去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完全跟着作者的思路,因此,这种跟随的思路产生了原形阅读理念[3] 。
(三)链条性
原形阅读理论有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其中原形閱读又细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阶段。这种阅读理论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时以原形阅读为基础,开展超原形阅读的阅读方式,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中出现的字、句、章节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延伸到课外,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悟,阅读过程中将字、段落、章节有序地联在一起,最后形成完整的一篇课文。
三、原形阅读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字、词层面的教学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注重课文中字、词的解释,首先先对文中出现的字、进行分析,然后在组成词、再由词组成句、最后由句组成段落,进而对课文进行出的了解,因此,在语文课上就要加强字、词的认读能力的培养。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中像“十姊妹”“啜泣”“陬邑”“乌桕”等字词时,首先观察字的偏旁部首,这样能够方便学生进行记忆,此外,有些字在古文中还有不同的读音和多种解释,因此,老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古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例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一字在本句中是出身卑微的意思;放在《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就指的是边境;放在《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就形容目光短浅,这样在字、词的分析中联系古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中知识点的印象。
(二)课文段落和全文的分析
对语文阅读分析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语感的基础上,因此,老师要在中学语文阅读课上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原形阅读理论讲到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印象有助于增强语感,所以老师要在课上要求学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熟读,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感有直接的方法。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的运用,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感,要通过熟读的方式提升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进而形成阅读习惯[4] 。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中的《童年》为例,文中“她的样子很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着气愤的光芒。当我问到头发为什么这么长的时候,外祖母即刻改换了模样。”这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祖母凶狠的样子,学生通过熟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当日后在形容一个人表情很凶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魅力。
(三)语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探究
原形阅读理论指出,老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长期的阅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课外阅读有别于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能够了解到教材中所涉及不到的知识和人生哲理,会对同一事物产生和以往不一样的思想感悟,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立意和内容的深度。因此,在原形阅读理论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只有在课余时间大量的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这样久而久之还会丰富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的讲话方式和交流内容,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结束语
中学语文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其规律特点,开展原型阅读理念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使其全身心地进行语文教材课文阅读,同时为今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莹,张媛媛.原形阅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43-45.
[2] 张明源.原形阅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7.
[3] 王芳.原形阅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6).
[4] 王甜.探究原形阅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语文建设,2015(5Z):7-8.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邸阁乡邸阁中学)
关键词:原形阅读理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的学习环环相扣,因此,要大力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给中学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中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阅读在试卷中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分值,因此,老师要运用原形阅读的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全方位发展[1] 。
一、原形阅读理论的含义
原形阅读理论是国内优秀的特级教师提出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提倡在语文阅读过程开展“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原形阅读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分析性,这种理念将阅读时的思维方式分成“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两种。其中,原形阅读是指根据教材中课文的思路为主的阅读,由于原形阅读中存在初级和高级两个分割,因此,原形阅读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阅读方式。超原形阅读是指根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语文知识和相关阅读技巧来对课文中的结构进行段落式阅读,这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和学生的个人阅读学习水平,生活阅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运用超原体阅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读后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2] 。
二、原形阅读理论的要点
(一)文本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语文教材、学生、老师这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反映了语文阅读的整体效果。现阶段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而阅读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原形阅读理论认为,在语文的学习中课文构成了语文教材,而阅读体现了语文教学思想中无限的开放性。课文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称为内部结构,而辅助课文的教辅书称为外部结构。原形阅读理论主要探究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在脑海中形成的初期记忆为初始阶段。以学生阅读过后获得的感想和结论为阅读效果,最终在大脑中形成长期稳定的记忆为终止阶段。因此,原形阅读理论的起始和终止阶段都是参考教材中课文内容来开展。
(二)流动性
原形阅读理论主要讨论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的思维逻辑情况,学生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查阅字典弄懂含义,之后在阅读一边全文,去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完全跟着作者的思路,因此,这种跟随的思路产生了原形阅读理念[3] 。
(三)链条性
原形阅读理论有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其中原形閱读又细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阶段。这种阅读理论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时以原形阅读为基础,开展超原形阅读的阅读方式,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中出现的字、句、章节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延伸到课外,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悟,阅读过程中将字、段落、章节有序地联在一起,最后形成完整的一篇课文。
三、原形阅读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字、词层面的教学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注重课文中字、词的解释,首先先对文中出现的字、进行分析,然后在组成词、再由词组成句、最后由句组成段落,进而对课文进行出的了解,因此,在语文课上就要加强字、词的认读能力的培养。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中像“十姊妹”“啜泣”“陬邑”“乌桕”等字词时,首先观察字的偏旁部首,这样能够方便学生进行记忆,此外,有些字在古文中还有不同的读音和多种解释,因此,老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古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例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一字在本句中是出身卑微的意思;放在《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就指的是边境;放在《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就形容目光短浅,这样在字、词的分析中联系古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中知识点的印象。
(二)课文段落和全文的分析
对语文阅读分析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语感的基础上,因此,老师要在中学语文阅读课上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原形阅读理论讲到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印象有助于增强语感,所以老师要在课上要求学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熟读,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感有直接的方法。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的运用,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感,要通过熟读的方式提升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进而形成阅读习惯[4] 。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中的《童年》为例,文中“她的样子很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着气愤的光芒。当我问到头发为什么这么长的时候,外祖母即刻改换了模样。”这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祖母凶狠的样子,学生通过熟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当日后在形容一个人表情很凶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魅力。
(三)语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探究
原形阅读理论指出,老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长期的阅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课外阅读有别于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能够了解到教材中所涉及不到的知识和人生哲理,会对同一事物产生和以往不一样的思想感悟,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立意和内容的深度。因此,在原形阅读理论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只有在课余时间大量的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这样久而久之还会丰富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的讲话方式和交流内容,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结束语
中学语文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其规律特点,开展原型阅读理念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使其全身心地进行语文教材课文阅读,同时为今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莹,张媛媛.原形阅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43-45.
[2] 张明源.原形阅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7.
[3] 王芳.原形阅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6).
[4] 王甜.探究原形阅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语文建设,2015(5Z):7-8.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邸阁乡邸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