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厌烦,老师头痛。课堂上毫无生机,教师挣扎着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如何跳出传统教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喜欢文言文,并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启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阅读法;对话法;实践法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困难,学生们找出很多理由。最多的就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用不到,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呢?当然,有一些成年人也有同样的疑问。其实,存在就是理由。我们不能把“古文运动”时期的观点拿到现在充当理由,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一脉传承,古典文史知识的学习研究,有必然沉浸于前人撰写的古文中,无法绕开几千年的精神沉淀而进一步迈入肤浅浮躁的白话文中。因此,需要我们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既是为了中考打好基础,更为了他们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百余字的小故事中,居然起起落落,不止一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
  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认为:弄清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分析出人物形象;理清中心思想就功德圆满了,然而这样的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学生也会因此丧失了学习古文的兴趣和信心。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既然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那么,教师所要花的功夫主要应在“点燃”上,而非其他。“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动起来,便能击出火花。下面,我就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谈谈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阅读法 激发阅读兴趣
  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轻读、齐读后加入比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进行评点。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篇文言文中需要注意,几个人物语言的感情色彩。
  如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他的妾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人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通过范读和比读必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融入课文中。
  对话法 引导集体参与
  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对话法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
  由于朗读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内容探讨中,学生的复述、讨论就顺理成章了。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在课上只是在文章的独特“三叠”结构做了讲解。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文章中的重点都能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中解决。
  在类比的讨论中,“海瑞棺谏”、“张学良兵谏”等都能在学生思考中出现了。在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中,只要有学生能提出相关的问题,或是合理的解释后,都给予足够的赞赏。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替老师设计出本课的板书。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的问答、讨论更有条理。也增强了学生参与感,让学生乐于学习。
  实践法 创设真实情境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人文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润物细无声”。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妙处呢?根据本文戏剧性较强的特点,我决定让学生表演。于是,课前我布置了表演的任务,要求学生可以以课本为剧本,也可以以翻译的现代文为剧本表演;并指导学生分清场次,也就是每一幕的内容;以及文中的人物语言、表情变化等等。
  课上要求两组同学推荐一篇优秀的剧本进行表演。表演一结束,趁热打铁,就表演讨论了原文的语言特色,然后再因势利导,分析了邹忌的进谏艺术,肯定他有勇有谋和齐王纳谏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学生真正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感知到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古文蕴含的寓意,收获了很多。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很多,关键是灵活运用。也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悬念。只有点燃兴趣的火把,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当然,古文教学的改革还在推进、探索中,但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始终是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一一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探究教学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物理探究性教学。  【关键字】物理探究;素质教育;学生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  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做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自赵朴初、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来,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响应和推广,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仍有一些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合理性,不易接受传统的诵读学习方式……影响了经典诵读的健康开展。本文就诵读意义、课程开发和活动实施阐述一点思考。  【关键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回归语文  自赵朴初、冰心
期刊
夸美纽斯是17世纪在欧美各国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早有耳闻,但对其成就以及著述多年来未曾领略,也算是一种过失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读教育家,不读古今中外教育家,光盯在一处,是根本不可能去酿出很多很多的蜜来的。从去年开始,有幸真正认识了夸美纽斯这个17世纪的捷克大教育改革家和大教育理论家,原来夸美纽斯的改革之心源自于自身受教育时即已确立。他对当时的学校教育颇有反感,是他指责当时的学校更
期刊
【摘 要】“小升初”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家长,要从关注孩子“小升初”的高原区表现入手,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沟通,注重孩子真正的幸福快乐,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做好“小升初”的各种准备,让孩子拥有美好明天。  【关键词】小升初;高原区;青春期;走出误区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关键期。除了学校教育承担着责任的同时,家长的责任也不容忽视
期刊
【摘 要】合唱团的组建和训练,已在校园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为合唱团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指挥,带领团队进步,并能在各种比赛和表演中取得成绩,离不开三个过程环节的有效准备和有效的声音练习。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合唱团的实践经验,展开以下的论述。  【关键词】轻声高位;母音;作品选择  一、“轻声高位”——有效的声音理念  作为一个指挥或者指导师首先自己的要一个明确的、富有科学性的合唱声音,也就是现代合
期刊
很多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事先按部就班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突然被打断,面对这样的意外,有的采取回避措施,有的硬着头皮非常心虚地讲了一通无关的话,有的却能抓住机会使课堂生发出精彩。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是开放的、是不确定的、是灵动的、是充满意外的。而如何对待课堂上产生的意外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不断地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
期刊
【摘 要】语文课文的内容是生活的再现,它的内容、形式,在生活中有影子,是生活的精炼记录。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生活进行反映、规范、引领。教学中应当体现它的本源关系,找出源头,举出事例来进行说明,教学中的许多症结便能迎刃而解,语文教学便可迈向成功。  【关键词】语文;生活;本源;教学;索源;引例;生动;形象  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老师虽然进行了反复的引导
期刊
【摘 要】未来的世界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想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发展;创新性教材;兴趣;主体地位;启发  众所周知,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知
期刊
研究表明,儿童大脑认知机制的发展是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5年。通常把0—15岁这个阶段称为“成熟期”。从生理角度看,处于成熟期的儿童年龄越大,大脑的可塑性就越差,母语定式越强,学习外语就会越困难;成熟期后开始学外语者则很难达到目标母语者的水平,因而儿童学习英语有很大的优势。但儿童学习英语并不全是优势,同样存在着很多的劣势。我认为要利用儿童的天生优势,发掘儿童潜力,规避一些劣势,为儿童创
期刊
【摘 要】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无论怎样用功学习,成绩迟迟不见进步,甚至有些退步,产生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进一步的努力,这一现象令很多勤奋的好学生深感困惑和苦恼。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帮助同学们走出误区。  【关键词】学习高原  一、学生心声  这是一位优秀学生小明的心灵倾诉:  在高一、高二,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人缘也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但进入高三后,不知咋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