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经常地进行课程调整和教学改革,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本文对现阶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工具,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了保证我院的计算机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我院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在办公领域和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已不再满足于打字、玩游戏、处理公文等简单操作,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手写板、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各种类型应用软件的推出,为计算机全面介入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证。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很多初中、高中学校也建立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据调查,大中城市高中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即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基本过关①。这些情况都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考虑到的。
(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毕业生反馈信息与市场调研
我院一向重视毕业生信息反馈和市场调研工作,尤其是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大面积的回访和调研后,反映出我院学生计算机能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不会用五笔输入法,打字速度慢,Office办公软件使用技巧不多。这很明显地说明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导向把握不够准,强调学生拿计算机证书而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案
过去,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档处理、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网络基础等六个方面。在2000年制定教学计划时是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先进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计算机普及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就拿我们学院的情况来说,2000年建院初期,计算机配置档次低,数量不多,发展到2005年我院计算机配置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院办公室达到了人手一台的程度。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多,普通用户必须具有计算机硬件保养、计算机软件安装、小故障的维护等计算机组装维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不再是高档设备,正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数码办公设备的使用、数码图片的处理和管理也就成为办公和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数码图像终究会取代纸质图片。因此办公设备的使用、数码图像的处理技术也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再次,网络的高度发达为商业运作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Internet网络的灵活运用,个人网页的制作应成为学生宣传自身形象的良好载体。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既要保持其实用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笔者认为应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整合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上继续强调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将知识点分解成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两个层次,为各专业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打下基础。基本理论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组成知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多媒体技术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如中英文录入技术、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技术、表格处理技术、常用软件使用技术和计算机维护维修技术、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术、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
教学改革的措施
调整教学计划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与另外5门课程整合而成,课程内容多,教学量大,教学任务从一个学期分解到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数据处理的教学,周学时为4节;第二学期完成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网络基础、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维护、办公设备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图形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的教学,周学时为6节,另外安排半周计算机技能的实训,系统地强化训练学生应会部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改革教学方法针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特点,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下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1)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从而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可通过完成一本书、一张报纸的排版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2)目标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原有陈旧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工作中相应岗位所包含的各项技能标准要求,分离出岗位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设立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3)探究学习法。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产生对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对知识和技能的归纳、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互联网的应用,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索性题目供其学习。
减少课堂教学,增加机房授课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追求的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更是围绕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展开的。首先,减少课堂教学时数,逐步增加机房授课时数,最终将上机操作的课程内容放在机房实现同步教学;其次,在第二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半周的技能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技巧;再次开发新的实训方案,实行单课时实训与项目实训并行的机制,单课时实训是对零散知识点的训练,项目实训作为单课时实训的补充和完善,强调知识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此外,还可实行辅导答疑网络化,考核模式无纸化、实用化等,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技能训练的思想。
改革考试方案整合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再把知识点作为考试的依据,考核重点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上。应采取无纸化、真实环境下的项目考试模式。不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转而实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为目标。具体来说可分成打字、常用软件操作、Word文字排版、Excel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八个模块进行考核,每个模块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实行逐个模块过关的考核模式。八个模块全部过关才代表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合格,颁发黄冈职院计算机操作技能合格证书。课程考核题库公开、透明,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当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较强的学习素质、创新精神、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注释:
①信息来源:2005年11月18日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2]万德年,朱伟.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3]孙霞.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计算机时代,2005,(11).
[4]李锟华,桑志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5,4(5).
[5]罗晓芳.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
[6]张立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1,24(4).
作者简介:
万德年(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工具,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了保证我院的计算机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我院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在办公领域和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已不再满足于打字、玩游戏、处理公文等简单操作,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手写板、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各种类型应用软件的推出,为计算机全面介入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证。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很多初中、高中学校也建立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据调查,大中城市高中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即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基本过关①。这些情况都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考虑到的。
(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毕业生反馈信息与市场调研
我院一向重视毕业生信息反馈和市场调研工作,尤其是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大面积的回访和调研后,反映出我院学生计算机能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不会用五笔输入法,打字速度慢,Office办公软件使用技巧不多。这很明显地说明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导向把握不够准,强调学生拿计算机证书而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案
过去,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档处理、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网络基础等六个方面。在2000年制定教学计划时是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先进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计算机普及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就拿我们学院的情况来说,2000年建院初期,计算机配置档次低,数量不多,发展到2005年我院计算机配置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院办公室达到了人手一台的程度。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多,普通用户必须具有计算机硬件保养、计算机软件安装、小故障的维护等计算机组装维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不再是高档设备,正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数码办公设备的使用、数码图片的处理和管理也就成为办公和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数码图像终究会取代纸质图片。因此办公设备的使用、数码图像的处理技术也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再次,网络的高度发达为商业运作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Internet网络的灵活运用,个人网页的制作应成为学生宣传自身形象的良好载体。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既要保持其实用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笔者认为应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整合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上继续强调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将知识点分解成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两个层次,为各专业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打下基础。基本理论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组成知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多媒体技术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如中英文录入技术、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技术、表格处理技术、常用软件使用技术和计算机维护维修技术、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术、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
教学改革的措施
调整教学计划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与另外5门课程整合而成,课程内容多,教学量大,教学任务从一个学期分解到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数据处理的教学,周学时为4节;第二学期完成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网络基础、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维护、办公设备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图形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的教学,周学时为6节,另外安排半周计算机技能的实训,系统地强化训练学生应会部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改革教学方法针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特点,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下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1)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从而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可通过完成一本书、一张报纸的排版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2)目标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原有陈旧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工作中相应岗位所包含的各项技能标准要求,分离出岗位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设立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3)探究学习法。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产生对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对知识和技能的归纳、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互联网的应用,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索性题目供其学习。
减少课堂教学,增加机房授课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追求的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更是围绕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展开的。首先,减少课堂教学时数,逐步增加机房授课时数,最终将上机操作的课程内容放在机房实现同步教学;其次,在第二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半周的技能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技巧;再次开发新的实训方案,实行单课时实训与项目实训并行的机制,单课时实训是对零散知识点的训练,项目实训作为单课时实训的补充和完善,强调知识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此外,还可实行辅导答疑网络化,考核模式无纸化、实用化等,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技能训练的思想。
改革考试方案整合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再把知识点作为考试的依据,考核重点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上。应采取无纸化、真实环境下的项目考试模式。不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转而实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为目标。具体来说可分成打字、常用软件操作、Word文字排版、Excel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八个模块进行考核,每个模块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实行逐个模块过关的考核模式。八个模块全部过关才代表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合格,颁发黄冈职院计算机操作技能合格证书。课程考核题库公开、透明,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当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较强的学习素质、创新精神、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注释:
①信息来源:2005年11月18日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2]万德年,朱伟.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3]孙霞.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计算机时代,2005,(11).
[4]李锟华,桑志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5,4(5).
[5]罗晓芳.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
[6]张立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1,24(4).
作者简介:
万德年(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