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石成金,“故”而为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中诗词典故所含的效用、素材以及技巧等,都可作中学生写作训练的典范。将诗词典故活化于写作中,既是诗词典故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也是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实现诗词典故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突破。
  【关键词】诗词典故;写作;素材;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诗词阅读与写作有密切关系。诗含典故,对学生写作具有促进作用,所谓以读促写,以写解读,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体味,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入选教材的古诗词都是经编者筛选的优秀作品,具有丰厚价值,值得学生去学习、积累、运用。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典故
  (一)教材诗词典故编排情况
  以下为部编本教材诗词典故分布情况(见表1)。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诗词典故与写作结合的价值
  (一)诗词典故与写作的身处之境
  学生写作,苦于落笔难,无迹可寻,往往素材贫乏,观点 陈旧;加之学习任务重,诗词典故不是考试重点,学生选择性忽略深入学习典故。教师困于教学任务和传统观念,在詩词典故教学板块有较大缺陷,有的典故教学一笔带过,涉入不深;而有的则因教师能力有限以及细查度不足被人为忽略;更多的教师在诗词典故教学这一块,创造性意识不强,仅把诗词典故教学困于阅读教学,没有与写作教学结合开发新的教学内容。诗词典故在教与学中屡屡碰壁。
  (二)诗词典故活化于中学生写作中的意义
  诗词典故独特的创作技巧、精巧的表达技巧、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及深厚的人文与审美价值,都可作中学生写作的典范事例。了解有关典故,既可理解诗歌内涵和意境,也可学习古人运用典故的技巧,并引入写作训练中,丰富写作内容和提升写作技能。同时,“教材无非是例子”,诗词经千挑万选才得以进入教材,每一篇都具代表性,是以将诗词典故教学融进写作教学中,实乃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但在实际的教与学中都没有意识到诗词典故也能对写作训练创生不一样的效果。本论文主要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希望能对读写结合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既实现对诗词教学的深化,又对写作教学作一定的补充。
  学习典故,于学生而言是积累文化底蕴之举。诗词可供学习,诗词典故可富积累,诗词典故之源可厚底蕴,综其所言,学习典故是不断积累深化的过程。同时,还可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诗词典故镶嵌的背后都有创作者的意图、深意,但并不直言,需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见诗词寻典故,见典故觅典源,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
  三、诗词典故活化于中学生的写作
  (一)诗含素材,可供驱遣——掌握诗词典故
  诗词本身可作写作的材料,内含的典故更可作丰富的写作资源。执教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典故,囤积素材,为写作积蓄厚度,提升谋篇布局、遣词用句的能力。以部编本教材的诗词典故为例提建议:
  七年级《登飞来峰》内含两个典故,“闻说鸡鸣见日升”出自《玄中记》的“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不畏浮云遮望眼”语出《新语·慎微篇》的“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目也”。两则典故与哲理浑然不觉相融,加之课本并未标记典故,甚至不作任何解释,难免被忽视。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必先清楚隐藏的两个典故,将之摸索透彻,给予学生正确有力的指导。亦可与学过的《题西林壁》对比,皆属哲理诗,不同在于,后者的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而前者的哲理借由典故传递,不能定断孰优孰劣,但前者的故事性更强毋庸置疑,这由诗中典故赋予。通过比较两首类型相似的诗,学生或更能掌握诗词典故内容和了解典故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诗词典故并不能一蹴而就,可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以诗词、典故及典故的典源为素材,一步步溯古追远,加深了解并将之运用至实际写作中,以读促写。如初中生的经历与阅历尚有很大空缺,有时情感强烈,无法自用言语表述,也可借助间接材料,使表达效果更新颖、丰富。如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祝愿,常见表述为“我很思念你,希望你一切都好”,转为引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文章顿时润色添彩;或追溯至典源曹植《赠白马王彪》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更可印证学生的文学功底。或劝诫他人不要因小失大,可套用杜牧《赤壁》周郎的典故,以小见大,劝告人们重视小事;或将之扩写,自用语言表述,赋予自身情感体验,诗词、典故便不再仅属于原创者,而通过学生自我创作化为自己的东西,由此也使写作更有自我的感受和领悟。
  (二)如盐著水,乃饮方知——诗词典故的创作技巧
  如盐著水,乃饮方知,即追求“用事不使人觉”。创作者用典有一定的创作技巧,典故的选取、变化、镶嵌都经深思熟虑。诗词篇幅短小,不宜长篇大论,复杂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冗长的典籍语录入诗,必须精简浓缩,便考究用典者的概括能力,但又须使典故与诗词内容融合,与所抒情感相符,达到用典“如盐著水”,踪迹须细寻,事在语中使人不觉。学生如能在掌握典故之余参透 “如盐著水”的创作技巧,对自身的写作技能必有提升。写作最忌袭人言,全盘照搬论抄袭,略作改动仍属他,大刀阔斧恐失意,在写作要做到引用素材不违规则而又与自身写作内容融合。其次,用典者引用典故要考虑所处时代及当时境况,典故的化用要合乎语境,而学生写作时化用素材也要合乎语境,不可生搬硬套,折损素材的作用。古今学子在写作时遇到的问题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古人运用典故的技巧指导今人的写作,引导学生大量接触相关典故,并注重指导学生摸索用事无迹的创作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技巧必有提升。如古人作画讲究形神相契,写作时既要重“形”(内容),也要重 “神”(技巧),双管齐下,效用倍增。
  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中的“送酒”化用陶渊明典故。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翁重阳在宅边的菊花丛中坐,恰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乃痛饮至醉而归。诗人登高借“送酒”典故,反衬思故国的惆怅凄凉。再者重阳本有饮酒的习俗,典故在此镶嵌痕迹难寻,不经提示难以发现,确已到“如盐著水”地步。教师在讲授这类可作两层分解的典故时,要引导学生分割剖析:按字面意思解释,联系上下文,“送酒”按寻常意思解释并不突兀的,按典故意思解释则有更深一层的意蕴,两者皆可。只一词便产生如此丰厚的韵味,实令人叹服,教师在讲解时可将这种衍生效果作为教学重点,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不断探求这种“如盐著水”的典故创作技巧化为己用。   典故“如盐著水”的创作技巧活化于写作训练中为引用或借鉴他人作品尽可能消释痕迹,使之活化为自己的文章。即便是借鉴他人作品为文章增色,也要使其“如盐著水”,如同己出,使之是透过自己的笔触重新诠释的另一种文字。同时,读者能透过文字识别背后的典故,延长读者的阅读过程,不仅阅读融合后的文字,也识别包含于内的文化典故,丰富阅读面。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借鉴诗词典故的创作技巧,利于炼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无论何种文体的写作都能游刃有余。加之,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付诸实践,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写作的信心: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敢于并乐于写作。
  (三)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诗词典故的表达技巧
  诗言志,是一种蕴藉深远的抒情文体,借诗言志,借典蕴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乃诗词创作的常态。诗词创作者所处时代大多不能畅所欲言,以免招口舌之祸,在种种高压环境下,典故的出现顺理成章。借他物隐晦表露情思,诗词便是最适合的 “陶写之具”,许多“言不尽意”之处皆浓缩于典故。如七年级选篇《泊秦淮》,杜牧借 “后庭花”的典故,与现实统治者溺于声色玩乐、不重国事的现状相互映衬,含蓄委婉地讽刺当政者,虽不直言犹胜之。教师在讲授此类诗词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当时社会环境对诗词内容与典故进行分析,便易于掌握诗人的情感诉说以及诗人如何表情达意,借此提高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
  口语交际属写作训练的一部分,交际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开的圈子,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环境中去体会一种新的知识,所取效果绝胜于口头传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理解诗词典故所蕴含的含蓄委婉的表达技巧。恰当得体地拒绝别人是一门行为艺术,很多人在日常交际中不善于拒绝,往往在所谓“互帮互助”的心理驱动下去委屈自己,此际识得含蓄委婉的表达技巧便可避免此種情况的频繁发生,如拒绝劝酒时可借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酒典故作掩护,既巧妙拒绝他人,又不致双方产生嫌隙,一举两得。
  典故为名词,在未运用前多以文本的形式存在,用典则为动词,将典故运用,实乃将一种文本与另一种文本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本。正如典故遇上诗词,诗词典故遇上文,往往是新的裂变的产生。诗词典故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诗词典故活化于写作训练,以读促写,以诗导写,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诗促写,典助文,“典”石成金,便“故”而为文。
  参考文献
  [1]马强才.中国古代诗歌用事观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罗积勇.用典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黄静.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典故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董财英.古代诗词中典故的运用与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5]高飞宇.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用典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6]刘雨琳.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肖舒燕,女,1996年生,广东省吴川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唯一的女儿突患绝症,反复拯救无望后,将一对离婚夫妻推到抉择关口:妈妈不忍女儿受苦,人财两空;而父亲拒绝放弃。2015年11月的一天深夜,绝望的父亲向熟睡的前妻举起寒光闪闪的屠刀——  何福胜1980年出生在广东清远一个小镇。1996年,高中毕业他来到广州增城打工,换了几份工作后,最后在一家机械公司,当上了一名检验员。一晃七年过去,何福胜渐渐有些积蓄,因性格憨厚少话,他在感情上一直没有着落。2003
这是怎样神奇的缘分?一场惨烈车祸,身为肇事者,妻子无法承受一无所有,与他离婚,留他独自打工还债;而被害人之妻,失去丈夫后,独自带着幼子。历经伤与痛的两个人,竟走到了一起,  命运弄人,她意外发现那场车祸的真相,其实是身患绝症的亡夫为了给妻儿留下一笔生活费,以死“碰瓷”!真相逆转,他们神奇的缘分还能继续吗?既然车祸是假,那散了的家还能复位吗?命运的黑色风暴:一场车祸散了两个家  2012年8月12日
与已婚的前任恋人重逢,她旧情难忘,甘当小三。不料,一场突发的意外,那个男人为这桩孽情竟然送命。面对孤儿寡母,她寝食难安,隐身对母女俩默默补偿。当原配得知真相,得知幕后是她在伸出援手,会接受这一切吗?她能够获得原配的原谅吗?心头那把负罪的枷锁何时能够打开?  2016年5月,本刊特约记者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先后找到王敏与邓玉茜,两人隔阂仍很深,一个只愿接受帮助,不能原谅,而另一个一直活在负疚之中,记者
[阅读提示]向心仪已久的女孩献上最浓烈的“爱情之吻”,这有无过错呢?闻所未闻的是,珠海市的一名职业精英,却为此不仅要付出12万元的巨额代价,还逃脱不了法律的惩处……  1981年出生的杨强,是四川宣汉人。2002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珠海市一家儿童用品公司,从事销售一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销售总监。  2012年,杨强在金湾区红旗镇轻松地支付了首付款,购买了一套两室两厅新房和一辆价值
王金环曾有浩瀚梦想。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的她,一度官至中央某事业单位副处长,前途如花似锦。但也就是这一年,她的丈夫刘继军突患“渐冻人”症。生命变得特别脆弱,呼吸机面罩脱落、或者口水误流,都足以导致死亡。也因此,渐冻人又被称为“赤道雪人”,随时可能从这个世界融化、消失。一边是自己呕心沥血多年的锦绣前程,一边是丈夫的短暂生安。如何弃?如何取?以下来自王金环的讲述——命运突变,从今换我来爱你  我清楚地记
前情提要:2016年8月上半月版第22期上,我们为您讲述了一个老男人唐康荣的故事。他在大他12岁的妻子“中年疲惫”的情况下,游戏人生,处处留情。但在遇见了身世坎坷的少女余心雨之后,他把自己当成了她的父兄,守护着她命运忐忑的青春。余心雨如愿考上北大物理系,决定将自己奉献给这个让她痴慕已久的大叔……面对年轻的爱情:用我的方式成全你  唐康荣一阵战栗。自从认识余心雨后,他竟有意无意跟其他女人断绝了关系。
2016年农历大年初二,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农大新村旁发生一起惨案,一户居民的男主人和其所雇佣的保姆双双被杀害,倒在血泊之中。而凶手竟然是保姆同居了六年的男友!  男友为何在大年初二提刀上门夺命相见?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  中年爱情就是生活,  两个不完整在一起就是完美  2016年1月14日,包头市男子曲立国早早收班回家,因为这一天是妻子曹琴的休息日,两个人好久没在一起吃顿像样的饭了。他下班后就
【摘要】老舍的《想北平》是散文中的名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眷恋之情。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比阅读老舍的《想北平》与林语堂的《说北平》,评点分析两篇文章异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家园之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老舍;《想北平》;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
曾经震惊全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很久了,各种灾难故事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而有一群人,却要永远面对灾难带来的后遗症。11岁那年,她在地震中失去双腿,从此萌生了飞翔梦。18岁,加拿大皇家飞行学院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资助她学飞行,帮她圆飞翔梦!一个轮椅女孩是怎么做到的?  我叫黄梅花,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时,我只有11岁。那时因为担架不够,我被人救出来后,和另一个受伤的同学共同躺在一张门板上。当时
王思聪是中国首富王建林独子,言行出位,因极具号召力,被称为“国民老公”。2015年2月4日,王思聪突然向上戏女生朱圣祎开炮,称她“为上中戏出卖闺蜜,被老男人包养,把同学介绍给其他男人拿回扣,给男朋友戴无数绿帽子……”用近乎毁灭性的言辞炮轰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引起轩然大波。  朱圣祎奋起反击,毫不让步。双方粉丝参与其中骂战,各大媒体纷纷介入,演变成为了网络热门事件。  本刊记者深入采访了朱圣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