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班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爱的教育是前提,培养常规的方法,家园一致等方面谈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培养 教育方法
小班幼儿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的高低。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感。对小班幼儿而言,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体会。
一、注重爱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仅是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顾北辰小朋友,脾气很怪,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而且不说话。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并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经常关心他,睡觉时帮他脱衣服、盖被子,起床时帮他穿衣服。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常规的方法
1.运用贴切的比喻,促进教学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思维的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我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通常小中大班用数字1、2、3组等代替,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班很难,幼儿不能理解。我就采取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所以,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菠萝宝宝、西瓜宝宝等,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常规管理显得更重要,尤其是拿放蜡笔盒和放美术作品的常规习惯。我就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蜡笔盒比喻成娃娃的床,美工袋比喻成绘画作品的家。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拿出笔娃娃时,要用劲取出。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开始时,教师提供可以是红、绿两种,然后逐渐增加到3种色彩,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幼儿画好作品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标记,把作品放回家。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教学常规,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开汽车”的形式开始,让幼儿学说“Riding in my car”,采用图片、情境表演等,让幼儿学习单词。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三、注重家园配合,巩固发展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总之,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9(2).
[2]伍海虹.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16).
[3]朱细文.新《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新思考[期刊论文].早期教育,2003(1).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培养 教育方法
小班幼儿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的高低。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感。对小班幼儿而言,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体会。
一、注重爱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仅是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顾北辰小朋友,脾气很怪,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而且不说话。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并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经常关心他,睡觉时帮他脱衣服、盖被子,起床时帮他穿衣服。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常规的方法
1.运用贴切的比喻,促进教学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思维的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我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通常小中大班用数字1、2、3组等代替,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班很难,幼儿不能理解。我就采取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所以,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菠萝宝宝、西瓜宝宝等,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常规管理显得更重要,尤其是拿放蜡笔盒和放美术作品的常规习惯。我就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蜡笔盒比喻成娃娃的床,美工袋比喻成绘画作品的家。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拿出笔娃娃时,要用劲取出。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开始时,教师提供可以是红、绿两种,然后逐渐增加到3种色彩,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幼儿画好作品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标记,把作品放回家。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教学常规,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开汽车”的形式开始,让幼儿学说“Riding in my car”,采用图片、情境表演等,让幼儿学习单词。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三、注重家园配合,巩固发展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总之,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9(2).
[2]伍海虹.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16).
[3]朱细文.新《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新思考[期刊论文].早期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