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過去10年間,大陸的產業升級從未停息過,大陸也已經從「世界工廠」轉型升級為「世界市場」。產業升級過程意味著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比重的上升,也意味著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吸納就業能力的減弱,反推之,意味著社會失業的增加。
企業作為社會產業升級的受惠者,同時也是承擔社會就業的載體,那麼,企業在自身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應該如何承擔起社會責任,解決員工的失業困局?
產業升級失業問題凸顯
大陸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就業增速也有降低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2007年每年新增就業人數都在1000萬以上,而2008、2009年則降至500~600萬了。這就涉及到產業升級過程中就業彈性的不斷下降問題。2011年一季度,私營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2%。
除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之外,城市本身的勞動力也在不斷產生,2011年將有650萬大學生畢業,再加上中專、技校等畢業生,以及未考取大學的高中畢業生需要尋找工作,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說法,城鎮新增求職勞動力將達到1400萬。如果加上下崗再就業和農村外出勞動力,則2011年城鎮勞動力供給量達到3200萬。這一數字已經明顯說明勞動力供大於求。
美國和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都同時伴隨著經濟減速,美國GDP增速從原先的4.5%降至3%,日本則從10%降至4%。大陸「十二五」規劃將GDP增速降至7%,或許實際結果不會那麼低,但即便是8%,也比過去10年10.5%的平均增速要下兩個台階。
不少勞動密集型行業由於大陸薪酬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利潤率進一步降低,目前已經發現中遊投資增長率明顯下降,將向印度、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
而這推論還沒有考慮未來的經濟週期波動因素如資本泡沫破滅等,如果考慮,則就業情況將更嚴峻。
轉型內需吸納市場方面人才
金融危機前,大陸的高新技術產業中三資企業占了比較大的比重,表明大陸過去30年產業升級相當一部分是外需拉動的。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外部需求下降,導致大陸產業升級步伐有所放緩。以2009年為界,大陸經濟發生了轉變,以前拉動大陸產業升級的主要是外需,2009年以後,內需將成為產業升級的主導力量。
產業升級更多應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要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產業升級,關鍵還在於擴大內需,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從滿足需求這個角度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
台資企業在大陸的20多年,絕大部分是從事OEM代工外銷型生產,靠的是大陸原本低廉的勞動力價格。目前,大陸勞動力工資的上漲、原物料的上漲、美元兌新台幣、兌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變動,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許多代工型台企已經走到「盡頭」,關閉工廠或轉行、轉型、升級。轉型主要指的是從外銷型轉向內銷型,升級主要指的是創建品牌。
而在轉型升級的要求下,就需要創建自己的內銷市場運營團隊,需要建立內銷通路渠道,需要點點面面、大大小小地鋪開。廣袤的大陸市場需要大量的市場方面人才,這必定能解決部分因為需要轉型而引起的社會失業問題,增加社會人才就業機會,把幾千、幾萬人的集中勞動力分散到大陸各地。原本從農村湧入沿海城市、一線城市的勞動力,回到家鄉,在家門前也能就業、甚至創業。
以人為本轉變內部管理職能
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加速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勞動力結構也必然要相應地進行流動和調整。台資企業成為轉型升級的先鋒,勇於探索,勇於拼搏,勇於創新,同時也勇於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安排好企業員工的就業保障以及職業規劃等。
如千鐿金屬(中山)有限公司在轉型內銷市場的過程中,實施「萬馬奔騰」的人才培養計畫,即公司自己培養大陸各地通路的營銷骨幹,因為他們首先會認同公司的管理和企業文化,對公司的產品也是最熟悉的人;而他們本也是來自大陸各地域各省市,對當地人文、資源都很熟悉;然後公司會給有能力也有意願的骨幹大力支持,共同投資成立各地方的銷售運營公司、事業部群,這樣萬馬奔騰放出去。
而著名家電企業艾美特,是比較早轉型內銷的台企,目前內銷市場已經占據著半壁江山。在企業當初轉型最艱難的時候,艾美特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員工,沒有因困難裁過一位員工,還建立了職工之家,給員工許多培訓成長的機會,員工當然就心連著公司,興衰與共,榮辱與共。
其實,這僅是台資企業的兩個代表而已。只要以人為本,轉變內部的管理職能,在大陸產業升級、社會失業問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企業只要拿出責任感,學習優秀的有責任的台資企業,就可以有各種辦法分擔社會的就業壓力,承擔員工的失業困局,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轉型升級的形勢下,廣袤的大陸市場需要大量的市場方面人才,這必定能解決部分因為需要轉型而引起的社會失業問題,增加社會人才就業機會,把幾千、幾萬人的集中勞動力分散到大陸各地。
企業作為社會產業升級的受惠者,同時也是承擔社會就業的載體,那麼,企業在自身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應該如何承擔起社會責任,解決員工的失業困局?
產業升級失業問題凸顯
大陸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就業增速也有降低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2007年每年新增就業人數都在1000萬以上,而2008、2009年則降至500~600萬了。這就涉及到產業升級過程中就業彈性的不斷下降問題。2011年一季度,私營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2%。
除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之外,城市本身的勞動力也在不斷產生,2011年將有650萬大學生畢業,再加上中專、技校等畢業生,以及未考取大學的高中畢業生需要尋找工作,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說法,城鎮新增求職勞動力將達到1400萬。如果加上下崗再就業和農村外出勞動力,則2011年城鎮勞動力供給量達到3200萬。這一數字已經明顯說明勞動力供大於求。
美國和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都同時伴隨著經濟減速,美國GDP增速從原先的4.5%降至3%,日本則從10%降至4%。大陸「十二五」規劃將GDP增速降至7%,或許實際結果不會那麼低,但即便是8%,也比過去10年10.5%的平均增速要下兩個台階。
不少勞動密集型行業由於大陸薪酬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利潤率進一步降低,目前已經發現中遊投資增長率明顯下降,將向印度、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
而這推論還沒有考慮未來的經濟週期波動因素如資本泡沫破滅等,如果考慮,則就業情況將更嚴峻。
轉型內需吸納市場方面人才
金融危機前,大陸的高新技術產業中三資企業占了比較大的比重,表明大陸過去30年產業升級相當一部分是外需拉動的。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外部需求下降,導致大陸產業升級步伐有所放緩。以2009年為界,大陸經濟發生了轉變,以前拉動大陸產業升級的主要是外需,2009年以後,內需將成為產業升級的主導力量。
產業升級更多應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要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產業升級,關鍵還在於擴大內需,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從滿足需求這個角度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
台資企業在大陸的20多年,絕大部分是從事OEM代工外銷型生產,靠的是大陸原本低廉的勞動力價格。目前,大陸勞動力工資的上漲、原物料的上漲、美元兌新台幣、兌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變動,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許多代工型台企已經走到「盡頭」,關閉工廠或轉行、轉型、升級。轉型主要指的是從外銷型轉向內銷型,升級主要指的是創建品牌。
而在轉型升級的要求下,就需要創建自己的內銷市場運營團隊,需要建立內銷通路渠道,需要點點面面、大大小小地鋪開。廣袤的大陸市場需要大量的市場方面人才,這必定能解決部分因為需要轉型而引起的社會失業問題,增加社會人才就業機會,把幾千、幾萬人的集中勞動力分散到大陸各地。原本從農村湧入沿海城市、一線城市的勞動力,回到家鄉,在家門前也能就業、甚至創業。
以人為本轉變內部管理職能
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加速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勞動力結構也必然要相應地進行流動和調整。台資企業成為轉型升級的先鋒,勇於探索,勇於拼搏,勇於創新,同時也勇於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安排好企業員工的就業保障以及職業規劃等。
如千鐿金屬(中山)有限公司在轉型內銷市場的過程中,實施「萬馬奔騰」的人才培養計畫,即公司自己培養大陸各地通路的營銷骨幹,因為他們首先會認同公司的管理和企業文化,對公司的產品也是最熟悉的人;而他們本也是來自大陸各地域各省市,對當地人文、資源都很熟悉;然後公司會給有能力也有意願的骨幹大力支持,共同投資成立各地方的銷售運營公司、事業部群,這樣萬馬奔騰放出去。
而著名家電企業艾美特,是比較早轉型內銷的台企,目前內銷市場已經占據著半壁江山。在企業當初轉型最艱難的時候,艾美特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員工,沒有因困難裁過一位員工,還建立了職工之家,給員工許多培訓成長的機會,員工當然就心連著公司,興衰與共,榮辱與共。
其實,這僅是台資企業的兩個代表而已。只要以人為本,轉變內部的管理職能,在大陸產業升級、社會失業問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企業只要拿出責任感,學習優秀的有責任的台資企業,就可以有各種辦法分擔社會的就業壓力,承擔員工的失業困局,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轉型升級的形勢下,廣袤的大陸市場需要大量的市場方面人才,這必定能解決部分因為需要轉型而引起的社會失業問題,增加社會人才就業機會,把幾千、幾萬人的集中勞動力分散到大陸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