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走過山寨道路,台灣也走過山寨道路,大陸也在走,這一切表明,山寨超越成功就能健康發展,超越不了就失敗。手機進入智能化階段並得到規模化發展後,正品價格降下來了,缺乏技術優勢、失掉了成本先機的山寨們集體失語,山寨的大本營深圳華強北市場也日漸蕭條。所以,「抄襲」並不應當是簡單的照搬和模仿,而應是創新前的原始積累與超越前的物質準備;抄襲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超越。
公交、地鐵遍地「LV」、「Gucci」,隨處可見外觀、功能都極像iPhone的山寨手機——模仿設計、照抄圖案、仿製材料、1比1五金件——超强的模仿能力和照抄技術讓品牌苦不堪言。儘管品牌商對「山寨現象」恨之入骨,但是人們却對「山寨産品」歡迎有之,是「山寨」讓奢侈品成爲了「平民時尚」,「山寨」的出現,亦使得囊中羞澀的人也可以共享相對高端的科技。
攀上巨人的肩膀
不妨看看,來自西班牙的ZARA讓人們認識了「買手模式」的强大力量。ZARA公司內部擁有近400名買手型設計師,通過散佈世界各地的買手「抄襲」街頭時尚,「抄襲」國際頂尖品牌讓ZARA永遠第一時間把握流行趨勢。通常,一些頂級大牌的最新設計剛擺上櫃台,ZARA就會迅速發佈和這些設計非常相似的時裝。這種高效的「抄襲」與快時尚的消費理念成就了ZARA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裝商地位。使之成爲快速時尚模式的領導品牌,聲名顯赫,利潤豐厚,可謂是「名利雙收」。一流的設計、二流的品質、三流的價格更是讓ZARA成功的戰勝了諸多奢侈品牌。可以說,「抄襲」讓ZARA將一流的設計品位變成了人人消費得起的平民時尚。
相較艱苦的自主創新,山寨來得容易許多。從小作坊做起,通過快速模仿成名品牌,進而占有一個較大的消費群體,許多企業都憑藉拿來主義創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大陸和台灣的大多數技術生産型企業的品牌的發展都是從OEM開始,而OEM發展品牌的最大優勢就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
大陸知名品牌格蘭仕,最初的成功就是依靠OME後的技術優勢。通過給各大國際品牌的代工來掌握核心技術,並且通過OEM大舉占領市場份額,依靠强大的競爭優勢完成了貼牌與創牌共存的壯舉。
格蘭仕微波爐瞄準了當時的全世界第一品牌LG,向LG學營銷,向 LG學技術,向LG學管理思想。LG做什麽産品,格蘭仕就做什麽産品,價格還比LG便宜;LG在哪賣,格蘭仕就進行渠道跟進,占據更好的終端櫃台;LG搞什麽促銷活動,格蘭仕就搞什麽促銷活動,而且做得更熱鬧。格蘭仕的工人以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時,來跟每周工作4天,每天6小時的LG進行成本PK;此外,在「核心銷售日」,格蘭仕全體高管全部下到市場中去執行促銷活動,讓格蘭仕在終端占據最好的位置、引爆最熱鬧的場面……就是這樣,格蘭仕用了1年時間在中國市場超過了LG的銷量。然而,格蘭仕不滿足于高强度、低利潤的運作模式,不斷在産品創新方面進行突破,開發了高端的産品「光波爐」,在明星産品的售價和利潤方面,全面超過了LG,隨後格蘭仕市場占有率能持續8年保持中國第一,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
由此可見,技術上的「抄襲」規避了企業埋頭鑽研的時間成本,將先進的技術學習來爲自己所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成長。
「抄襲」後要敢于突破
作爲中小企業,如何活下來是關鍵,這就意味著企業每走一步都要將風險降到最低,而此時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學習與模仿行業內的已經取得成功的標杆企業,將他人成功之處學來作爲自己發展的基礎,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爲有效的生存方法,也就是標杆研究的重要性。而一旦將精髓掌握,那麽就達到了「抄襲」的最高境界——超越。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往往是先「抄襲」,再超越。一個借助「抄襲」起家的企業,如果不試圖轉型,走向主流化,單單依靠具有投機意味、模仿意味的山寨行爲,則很難走得更遠。「抄襲」絕對不是目的,超越才是關鍵。
大陸的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是「抄襲」的典範。商業模式、産品、服務,各種「抄襲」構成了中國互聯網事業的繁榮。
在互聯網領域,Google是全球最偉大的企業之一,但在大陸,「百度更懂中文」。我們看到,不論是百度「抄襲」谷歌,還是人人網的Facebook模式,幾乎每種互聯網商業模式在國外都有根可循。然而,每種商業模式的「抄襲」成功的背後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再創新。以長期被冠以抄襲YouTube的優酷網爲例:優酷網最開始的評價系統同YouTube一樣,用戶通過打分方式來進行視頻評價。但是實際運用中發現打分系統存在諸多弊病,于是經過創新,優酷網率先改成了頂踩方式。這樣一來,用戶就可以通過簡單的頂踩來表達對視頻的鮮明態度。事實證明,優酷的再創新獲得了成功,並且迅速爲優酷積累衆多用戶信息。而這一項小創新的優异性在2009年甚至影響到YouTube,最終YouTube選擇將評價方式也作出同樣的更改。這種「抄襲」不斷再創新後的逆向輸出,讓優酷成爲了大陸領先的視頻分享網站。
日本走過山寨道路,台灣也走過山寨道路,大陸也在走,這一切表明,山寨超越成功就能健康發展,超越不了就失敗。手機進入智能化階段並得到規模化發展後,正品價格降下來了,缺乏技術優勢、失掉了成本先機的山寨們集體失語,山寨的大本營深圳華強北市場也日漸蕭條。所以,「抄襲」並不應當是簡單的照搬和模仿,而應是創新前的原始積累與超越前的物質準備;抄襲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超越。懂得「抄襲」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超越標杆的並不多。這其中不但有著對企業自身的學習與再創新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基於學習、模仿與再創新之上高效執行力。
公交、地鐵遍地「LV」、「Gucci」,隨處可見外觀、功能都極像iPhone的山寨手機——模仿設計、照抄圖案、仿製材料、1比1五金件——超强的模仿能力和照抄技術讓品牌苦不堪言。儘管品牌商對「山寨現象」恨之入骨,但是人們却對「山寨産品」歡迎有之,是「山寨」讓奢侈品成爲了「平民時尚」,「山寨」的出現,亦使得囊中羞澀的人也可以共享相對高端的科技。
攀上巨人的肩膀
不妨看看,來自西班牙的ZARA讓人們認識了「買手模式」的强大力量。ZARA公司內部擁有近400名買手型設計師,通過散佈世界各地的買手「抄襲」街頭時尚,「抄襲」國際頂尖品牌讓ZARA永遠第一時間把握流行趨勢。通常,一些頂級大牌的最新設計剛擺上櫃台,ZARA就會迅速發佈和這些設計非常相似的時裝。這種高效的「抄襲」與快時尚的消費理念成就了ZARA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裝商地位。使之成爲快速時尚模式的領導品牌,聲名顯赫,利潤豐厚,可謂是「名利雙收」。一流的設計、二流的品質、三流的價格更是讓ZARA成功的戰勝了諸多奢侈品牌。可以說,「抄襲」讓ZARA將一流的設計品位變成了人人消費得起的平民時尚。
相較艱苦的自主創新,山寨來得容易許多。從小作坊做起,通過快速模仿成名品牌,進而占有一個較大的消費群體,許多企業都憑藉拿來主義創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大陸和台灣的大多數技術生産型企業的品牌的發展都是從OEM開始,而OEM發展品牌的最大優勢就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
大陸知名品牌格蘭仕,最初的成功就是依靠OME後的技術優勢。通過給各大國際品牌的代工來掌握核心技術,並且通過OEM大舉占領市場份額,依靠强大的競爭優勢完成了貼牌與創牌共存的壯舉。
格蘭仕微波爐瞄準了當時的全世界第一品牌LG,向LG學營銷,向 LG學技術,向LG學管理思想。LG做什麽産品,格蘭仕就做什麽産品,價格還比LG便宜;LG在哪賣,格蘭仕就進行渠道跟進,占據更好的終端櫃台;LG搞什麽促銷活動,格蘭仕就搞什麽促銷活動,而且做得更熱鬧。格蘭仕的工人以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時,來跟每周工作4天,每天6小時的LG進行成本PK;此外,在「核心銷售日」,格蘭仕全體高管全部下到市場中去執行促銷活動,讓格蘭仕在終端占據最好的位置、引爆最熱鬧的場面……就是這樣,格蘭仕用了1年時間在中國市場超過了LG的銷量。然而,格蘭仕不滿足于高强度、低利潤的運作模式,不斷在産品創新方面進行突破,開發了高端的産品「光波爐」,在明星産品的售價和利潤方面,全面超過了LG,隨後格蘭仕市場占有率能持續8年保持中國第一,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
由此可見,技術上的「抄襲」規避了企業埋頭鑽研的時間成本,將先進的技術學習來爲自己所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成長。
「抄襲」後要敢于突破
作爲中小企業,如何活下來是關鍵,這就意味著企業每走一步都要將風險降到最低,而此時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學習與模仿行業內的已經取得成功的標杆企業,將他人成功之處學來作爲自己發展的基礎,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爲有效的生存方法,也就是標杆研究的重要性。而一旦將精髓掌握,那麽就達到了「抄襲」的最高境界——超越。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往往是先「抄襲」,再超越。一個借助「抄襲」起家的企業,如果不試圖轉型,走向主流化,單單依靠具有投機意味、模仿意味的山寨行爲,則很難走得更遠。「抄襲」絕對不是目的,超越才是關鍵。
大陸的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是「抄襲」的典範。商業模式、産品、服務,各種「抄襲」構成了中國互聯網事業的繁榮。
在互聯網領域,Google是全球最偉大的企業之一,但在大陸,「百度更懂中文」。我們看到,不論是百度「抄襲」谷歌,還是人人網的Facebook模式,幾乎每種互聯網商業模式在國外都有根可循。然而,每種商業模式的「抄襲」成功的背後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再創新。以長期被冠以抄襲YouTube的優酷網爲例:優酷網最開始的評價系統同YouTube一樣,用戶通過打分方式來進行視頻評價。但是實際運用中發現打分系統存在諸多弊病,于是經過創新,優酷網率先改成了頂踩方式。這樣一來,用戶就可以通過簡單的頂踩來表達對視頻的鮮明態度。事實證明,優酷的再創新獲得了成功,並且迅速爲優酷積累衆多用戶信息。而這一項小創新的優异性在2009年甚至影響到YouTube,最終YouTube選擇將評價方式也作出同樣的更改。這種「抄襲」不斷再創新後的逆向輸出,讓優酷成爲了大陸領先的視頻分享網站。
日本走過山寨道路,台灣也走過山寨道路,大陸也在走,這一切表明,山寨超越成功就能健康發展,超越不了就失敗。手機進入智能化階段並得到規模化發展後,正品價格降下來了,缺乏技術優勢、失掉了成本先機的山寨們集體失語,山寨的大本營深圳華強北市場也日漸蕭條。所以,「抄襲」並不應當是簡單的照搬和模仿,而應是創新前的原始積累與超越前的物質準備;抄襲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超越。懂得「抄襲」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超越標杆的並不多。這其中不但有著對企業自身的學習與再創新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基於學習、模仿與再創新之上高效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