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徐刚,眼前是一个敦实的“老男孩”,一米七零左右的个头,稍有发福的身体,黑框眼镜后面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一眼望去,就像多年的老友。
一个工科毕业生从事职业教育,徐刚说,那也算是机缘巧合。24岁那年,他从南通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毕业,分配在南通机床厂,后进入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靖江分校(现并入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开始了十五年的教育生涯。现在回想起来,他或者本该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那个时候,什么都要做”,徐刚这样说。因为大学时候长期担任学生会干部,到校团委负责学生工作理所当然。“不敢说做出多大成绩,但一定让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从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的创办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无不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因为工科基础课教师匮乏,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教学任务都责无旁贷地落到科班出身的他的肩上。当年的他,身板还十分消瘦,第一次到课堂,竟然被误认为是转校生。徐刚回忆,面对统考及格率不及1/3的工程力学,加之毫无教学经验,确实十分茫然。可是,一年后的扬州大市统考,课程及格率竟然100%,一时间同事们都对这个“小老师”刮目相看。徐刚回味着那段时光,眼神中满是自豪。他笑着说:“其实没有什么经验好分享,就是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大家容易交流,把学生当兄弟一样看,什么困难都不是困难了。”
徐刚说,应试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实践教育就不同了,尤其面对这群所谓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特长和优势,给予学习的动力和成才的本领,最终使得他们自信自立、成才成功。
徐刚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关键他又极为勤奋。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绝大部分的节假日也都用在教学与研究中。当年他获说课比赛一等奖,专家的评价是:善于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负责过学生工作,负责过创新创业教育,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或许正是因为涉猎庞杂,才赋予了徐老师教学中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人才的培养是系统的工程,整个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视阈开阔才能立足高远、切中肯綮”,他如是说。
课堂质量和效益,是教学的终极指向,也是他潜心践行的追求。他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地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高低,关系到就业前途。培养什么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他反复琢磨的问题。他提出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五年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全省技能大赛的高手和技术骨干。由他指导建立的洗衣房、水果吧、街舞培训、青苹果网店等12个优秀创业基地,组成了学校的学生创业园,其中,两位同学获2009年度全国光华精神创业大赛二等奖,此项工作被《中国教育报》头版重点报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行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他总是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创。
一个工科毕业生从事职业教育,徐刚说,那也算是机缘巧合。24岁那年,他从南通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毕业,分配在南通机床厂,后进入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靖江分校(现并入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开始了十五年的教育生涯。现在回想起来,他或者本该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那个时候,什么都要做”,徐刚这样说。因为大学时候长期担任学生会干部,到校团委负责学生工作理所当然。“不敢说做出多大成绩,但一定让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从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的创办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无不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因为工科基础课教师匮乏,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教学任务都责无旁贷地落到科班出身的他的肩上。当年的他,身板还十分消瘦,第一次到课堂,竟然被误认为是转校生。徐刚回忆,面对统考及格率不及1/3的工程力学,加之毫无教学经验,确实十分茫然。可是,一年后的扬州大市统考,课程及格率竟然100%,一时间同事们都对这个“小老师”刮目相看。徐刚回味着那段时光,眼神中满是自豪。他笑着说:“其实没有什么经验好分享,就是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大家容易交流,把学生当兄弟一样看,什么困难都不是困难了。”
徐刚说,应试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实践教育就不同了,尤其面对这群所谓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特长和优势,给予学习的动力和成才的本领,最终使得他们自信自立、成才成功。
徐刚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关键他又极为勤奋。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绝大部分的节假日也都用在教学与研究中。当年他获说课比赛一等奖,专家的评价是:善于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负责过学生工作,负责过创新创业教育,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或许正是因为涉猎庞杂,才赋予了徐老师教学中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人才的培养是系统的工程,整个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视阈开阔才能立足高远、切中肯綮”,他如是说。
课堂质量和效益,是教学的终极指向,也是他潜心践行的追求。他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地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高低,关系到就业前途。培养什么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他反复琢磨的问题。他提出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五年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全省技能大赛的高手和技术骨干。由他指导建立的洗衣房、水果吧、街舞培训、青苹果网店等12个优秀创业基地,组成了学校的学生创业园,其中,两位同学获2009年度全国光华精神创业大赛二等奖,此项工作被《中国教育报》头版重点报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行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他总是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