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文章就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效;数学;情境;问题
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恰当合适的情境教学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有效、高效的学习。同时,恰当合理的情境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它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属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傳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20层,奢靡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这是一个具有实际背景意义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清楚的明白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以此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带着“乐学”的心理进入课堂,就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1]。
二、加强问题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探究教学更是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因此,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的质量层次,决定了探究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特征。就问题认识的主体——学生而言,问题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把握好整体性、现实性、趣味性、阶梯性、启发性、导向性、发散性、建设性、深刻性等等一些重要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的联络关系。虽然我们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不一定将这些特征面面俱到(比如受知识内容、类型的限制),但是,尽量抓住这些特点与联系去设计问题的层次、展开方式和顺序,就会在实际的探究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要给予积极的表示,而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耐心的指正。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巡视课堂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数学习题课通常都是老师在黑板上不停的板演,学生在下面不停地抄笔记,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还会桎梏学生的思维。例如:立体几何题,因为作辅助线的多样性所以解题过程也具有多样性,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方式给学生讲解,或许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立体几何题的讲解上,可以选择让学生来讲,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达到了锻炼学生讲题逻辑性的目的[2]。
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进行合作、探究、交流之前,缺少不了学生独立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挖掘学生个性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探索后,他的情感体验、过程方法的体验才是真实的、可感悟的。如果教师介入过多、过早,或者过早进入合作学习阶段,那么,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特别是那些数学学习中、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在本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当遇到困难较大的问题或者个人独探完成时,可组织学生通过适当的探究性讨论进行相互间的检验、交流与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六、巧用变式训练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结论与条件对调等,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可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通过变式训练,把看似枯燥的性质、定理通过层层解剖,把本质展现出来,把一个问题通过对结论进行联想、分析、探索,最终把隐含的有意义的结论一一推导了出来。通过改变条件,发现由不同条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也可以通过结论与条件的互换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命题真假的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在曼妙的演变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效益。
七、结语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大学,2016.
[2] 刘颖.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高效;数学;情境;问题
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恰当合适的情境教学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有效、高效的学习。同时,恰当合理的情境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它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属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傳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20层,奢靡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这是一个具有实际背景意义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清楚的明白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以此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带着“乐学”的心理进入课堂,就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1]。
二、加强问题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探究教学更是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因此,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的质量层次,决定了探究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特征。就问题认识的主体——学生而言,问题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把握好整体性、现实性、趣味性、阶梯性、启发性、导向性、发散性、建设性、深刻性等等一些重要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的联络关系。虽然我们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不一定将这些特征面面俱到(比如受知识内容、类型的限制),但是,尽量抓住这些特点与联系去设计问题的层次、展开方式和顺序,就会在实际的探究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要给予积极的表示,而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耐心的指正。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巡视课堂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数学习题课通常都是老师在黑板上不停的板演,学生在下面不停地抄笔记,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还会桎梏学生的思维。例如:立体几何题,因为作辅助线的多样性所以解题过程也具有多样性,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方式给学生讲解,或许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立体几何题的讲解上,可以选择让学生来讲,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达到了锻炼学生讲题逻辑性的目的[2]。
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进行合作、探究、交流之前,缺少不了学生独立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挖掘学生个性思维品质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探索后,他的情感体验、过程方法的体验才是真实的、可感悟的。如果教师介入过多、过早,或者过早进入合作学习阶段,那么,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特别是那些数学学习中、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在本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当遇到困难较大的问题或者个人独探完成时,可组织学生通过适当的探究性讨论进行相互间的检验、交流与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六、巧用变式训练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结论与条件对调等,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可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通过变式训练,把看似枯燥的性质、定理通过层层解剖,把本质展现出来,把一个问题通过对结论进行联想、分析、探索,最终把隐含的有意义的结论一一推导了出来。通过改变条件,发现由不同条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也可以通过结论与条件的互换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命题真假的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在曼妙的演变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效益。
七、结语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大学,2016.
[2] 刘颖.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