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就能发掘其中的宝藏,就能充分地学习古人的智慧。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讲究方法,教好文言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文言文 高中语文 提高能力
一、加强课外阅读只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言作品,不求他们能读懂多少,而是要求广泛阅读,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如古代蒙学著作《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或者故事性很强的古代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作强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教师要给予解答。
二、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讲解字、词、句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外,还要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氛围中学习,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吸取养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优秀文言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它的艺术特点,鼓励学生从文章结构、语言修辞、风格等方面学习古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在思想文化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学《论语》,可感受至圣先师的典范;读《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学习庄子不为物累,超越尘世的逍遥。
三、指导学生诵读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学习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往往忽略这个方法。诵读可以增加记忆力,提高自学能力,增强思考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诵读,让学生体验诵读的乐趣。诵读尽量要出声,通过声音增强记忆。语音不一定要十分准确,但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读出隽永的韵味。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仿佛穿越时光,置身古代,亲临现场,面见古人,与古代圣贤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四、介绍相关背景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介绍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要从古人的立场解读文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让学生回归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清楚归有光的遭遇,就不会明白《项脊轩志》中蕴涵在家庭琐事中那份含蓄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及刘项之间的矛盾后,就会很容易体会那场宴会不是一场简单的宴会,而是一场杀机四伏的政治斗争。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中感受他不贪富贵,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崇高品质。品《赤壁赋》,感悟苏轼“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乐观旷达。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还要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古代政治制度、古代礼仪、地理环境、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等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能做得好。”激发兴趣的意义,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或在课初,或在课末,或在课中。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这几篇课文时,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提高他们的兴趣。《勾践灭吴》,可以适当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以及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传说,引发学生思古的情怀,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种树郭橐驼传》,可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种树,进而引入课文。上《兰亭集序》,可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通过“天下第一行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关注。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中,是否还可以找出一些支点,能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呢?大诗人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有道不尽的奥妙,说不完的经验,一些问题限于篇幅未能提及。在此,只想藉一己之粗见,让学生找到一个“撬”动文言文的支点,并作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大方之家。总之,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仍是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此,谨谈谈我的一点看法,管中窥豹,以一斑之见求共勉。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实验中学)
关键词:文言文 高中语文 提高能力
一、加强课外阅读只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言作品,不求他们能读懂多少,而是要求广泛阅读,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如古代蒙学著作《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或者故事性很强的古代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作强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教师要给予解答。
二、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讲解字、词、句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外,还要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氛围中学习,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吸取养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优秀文言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它的艺术特点,鼓励学生从文章结构、语言修辞、风格等方面学习古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在思想文化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学《论语》,可感受至圣先师的典范;读《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学习庄子不为物累,超越尘世的逍遥。
三、指导学生诵读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学习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往往忽略这个方法。诵读可以增加记忆力,提高自学能力,增强思考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诵读,让学生体验诵读的乐趣。诵读尽量要出声,通过声音增强记忆。语音不一定要十分准确,但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读出隽永的韵味。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仿佛穿越时光,置身古代,亲临现场,面见古人,与古代圣贤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四、介绍相关背景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介绍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要从古人的立场解读文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让学生回归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清楚归有光的遭遇,就不会明白《项脊轩志》中蕴涵在家庭琐事中那份含蓄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及刘项之间的矛盾后,就会很容易体会那场宴会不是一场简单的宴会,而是一场杀机四伏的政治斗争。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中感受他不贪富贵,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崇高品质。品《赤壁赋》,感悟苏轼“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乐观旷达。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还要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古代政治制度、古代礼仪、地理环境、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等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能做得好。”激发兴趣的意义,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或在课初,或在课末,或在课中。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这几篇课文时,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提高他们的兴趣。《勾践灭吴》,可以适当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以及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传说,引发学生思古的情怀,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种树郭橐驼传》,可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种树,进而引入课文。上《兰亭集序》,可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通过“天下第一行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关注。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中,是否还可以找出一些支点,能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呢?大诗人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有道不尽的奥妙,说不完的经验,一些问题限于篇幅未能提及。在此,只想藉一己之粗见,让学生找到一个“撬”动文言文的支点,并作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大方之家。总之,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仍是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此,谨谈谈我的一点看法,管中窥豹,以一斑之见求共勉。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