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内容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何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广校需要探讨的新课题。为了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纵深发展,江苏省农广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主要做法
1. 加强体系建设,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
根据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完善培训与鉴定体系,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根据农广校系统办学体制,技能鉴定工作由省农广校统一组织管理,各省辖市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明确相应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所辖县(市、区)的鉴定工作。县级分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形成了一支以省农广校鉴定站为核心,各市鉴定工作站为纽带,县(区)农广分校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为依托的培训与鉴定体系。
2. 加强考评员、督导队伍建设,保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有序开展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鉴定考核的“法官”,同时也是所在单位乃至行业中的中坚技术力量,考评员、督导员队伍素质高低是决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采取措施不断强化考评员、督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站先后多次邀请农业部专家到江苏省举办考评员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发考评员证书,同时与工作站签订聘用协议,聘期三年。根据相应工种、等级或类别,及时将聘用考评员信息登记造册,建立了考评员专项档案。到目前为止,工作站共有547名考评员,其中种植类263名、养殖类204名、工程类35名、加工类45名。对在聘的考评员,每年都组织集中学习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鉴定人员队伍。同时建立考评督导员队伍,先后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农业部督导员培训。目前共有12人获得国家督导员证书,基本满足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监督工作的需要。
3. 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为切实做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提高培训效果,保证鉴定质量,工作站严格按照《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程序》和《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不断细化鉴定工作程序,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鉴定工作中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鉴定程序、统一资格审查、统一鉴定试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档案管理。每年年初制定并上报年度鉴定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批准的鉴定范围发布《鉴定公告》,组织报名。根据报名情况,严格按照《考务规则》规定组建考评小组,制定《鉴定方案》,并上报部指导中心及行业指导站,经批准后实施。按照鉴定工作规程的要求布置标准化考场,对监考人员、考务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做好试卷保密工作,公布考场纪律、考场规则,实施循环交叉监考。成立由站长、督导员等组成质量督导组,对现场考试和考评进行监督,并提出评价意见,确保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4.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基础设施
江苏省农广校建有13所市分校、73所县分校以及乡镇教学班,形成了四级办学体系,充分利用农广校体系网络健全、覆盖面广、学员多和多层次、多专业、多功能办学的优势,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符合鉴定条件的市(县)分校建立鉴定工作站或鉴定基地。同时通过校站联合、校场联合、校所联合等途径,为农广校解决培训基地、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基础设施问题。并结合当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把实习基地建成学生的实习场所和练习场地。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与各级农科所站以及农技推广中心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技术力量、检验实验器材的优势,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解决硬件不足的矛盾。加强与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协调,选择师资力量雄厚、技术条件优越的教学、培训机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其师资、教学设备和实验场所的优势,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提高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特有工种的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水平。
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经验
1. 与省委省政府的农民培训工程相结合
江苏省农广校自2009年起,结合农民培训工程项目实施,鼓励培训学员参加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年鉴定人数达3万人以上,对获得证书的参训学员每人增加补贴150元的技能鉴定费用。明确提出了通过技能鉴定考核来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内容,提升农民培训工作质量,检验农民培训工作实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认真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村的覆盖面,将培养“百万持证农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农业生产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在学历教育中全面实行“双证制”。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农民学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大力培养技能型职业农民。
2. 与各级政府的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
农广校主动与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相结合。如结合省政府“放心肉”工程而全面启动的8000名动物检疫员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由于找准了结合点,进展非常顺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昆山务农的农民必须要“三有”,即有物业、有产业、有职业。当地农广校积极主动拿出培训职业农民的方案和实施意见上报给政府,政府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从业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每培训合格一人政府补贴500元。连续5年来,已有近7500人次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这对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与产业化经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
多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通过培训鉴定,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通过培训鉴定,做强一个农业产业;通过培训鉴定,开发一个农业产业。如盱眙县围绕龙虾产业、高效渔业发展对龙虾养殖人员开展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培训与鉴定;围绕土鸡产业发展对土鸡养殖户开展家禽饲养工培训与鉴定。丰县通过示范园区培训实习和考核鉴定,高规格高标准有针对性地为每个村培养了一批专业能手,很快形成了苹果之都、牛蒡村、西洋菜村等特色产业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农民的意愿,把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与鉴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重点开展了花卉园艺工、插花工、绿化工、农资营销、农机修理、数控机床操作、车工等10多个工种的培训与鉴定,增加了鉴定的吸引力,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兴化市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输出和农业技能的输出的“双输出”,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集聚的村镇,开展整村推进培训鉴定模式,培训了一批有技术等级的持证的草莓能手、西红柿能手、黄瓜能手等,使这部分能手有技术、有能力、有证书、有信心走出去,到外地异乡创业授业,改变了过去简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输出农民的含金量,同时也打响了兴化特色蔬菜的产业品牌。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苏 娜
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主要做法
1. 加强体系建设,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
根据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完善培训与鉴定体系,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根据农广校系统办学体制,技能鉴定工作由省农广校统一组织管理,各省辖市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明确相应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所辖县(市、区)的鉴定工作。县级分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形成了一支以省农广校鉴定站为核心,各市鉴定工作站为纽带,县(区)农广分校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为依托的培训与鉴定体系。
2. 加强考评员、督导队伍建设,保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有序开展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鉴定考核的“法官”,同时也是所在单位乃至行业中的中坚技术力量,考评员、督导员队伍素质高低是决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采取措施不断强化考评员、督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站先后多次邀请农业部专家到江苏省举办考评员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发考评员证书,同时与工作站签订聘用协议,聘期三年。根据相应工种、等级或类别,及时将聘用考评员信息登记造册,建立了考评员专项档案。到目前为止,工作站共有547名考评员,其中种植类263名、养殖类204名、工程类35名、加工类45名。对在聘的考评员,每年都组织集中学习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鉴定人员队伍。同时建立考评督导员队伍,先后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农业部督导员培训。目前共有12人获得国家督导员证书,基本满足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监督工作的需要。
3. 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为切实做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提高培训效果,保证鉴定质量,工作站严格按照《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程序》和《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不断细化鉴定工作程序,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鉴定工作中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鉴定程序、统一资格审查、统一鉴定试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档案管理。每年年初制定并上报年度鉴定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批准的鉴定范围发布《鉴定公告》,组织报名。根据报名情况,严格按照《考务规则》规定组建考评小组,制定《鉴定方案》,并上报部指导中心及行业指导站,经批准后实施。按照鉴定工作规程的要求布置标准化考场,对监考人员、考务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做好试卷保密工作,公布考场纪律、考场规则,实施循环交叉监考。成立由站长、督导员等组成质量督导组,对现场考试和考评进行监督,并提出评价意见,确保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4.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基础设施
江苏省农广校建有13所市分校、73所县分校以及乡镇教学班,形成了四级办学体系,充分利用农广校体系网络健全、覆盖面广、学员多和多层次、多专业、多功能办学的优势,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符合鉴定条件的市(县)分校建立鉴定工作站或鉴定基地。同时通过校站联合、校场联合、校所联合等途径,为农广校解决培训基地、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基础设施问题。并结合当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把实习基地建成学生的实习场所和练习场地。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与各级农科所站以及农技推广中心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技术力量、检验实验器材的优势,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解决硬件不足的矛盾。加强与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协调,选择师资力量雄厚、技术条件优越的教学、培训机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其师资、教学设备和实验场所的优势,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提高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特有工种的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水平。
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经验
1. 与省委省政府的农民培训工程相结合
江苏省农广校自2009年起,结合农民培训工程项目实施,鼓励培训学员参加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年鉴定人数达3万人以上,对获得证书的参训学员每人增加补贴150元的技能鉴定费用。明确提出了通过技能鉴定考核来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内容,提升农民培训工作质量,检验农民培训工作实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认真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村的覆盖面,将培养“百万持证农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农业生产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在学历教育中全面实行“双证制”。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农民学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大力培养技能型职业农民。
2. 与各级政府的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
农广校主动与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相结合。如结合省政府“放心肉”工程而全面启动的8000名动物检疫员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由于找准了结合点,进展非常顺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昆山务农的农民必须要“三有”,即有物业、有产业、有职业。当地农广校积极主动拿出培训职业农民的方案和实施意见上报给政府,政府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从业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每培训合格一人政府补贴500元。连续5年来,已有近7500人次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这对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与产业化经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
多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通过培训鉴定,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通过培训鉴定,做强一个农业产业;通过培训鉴定,开发一个农业产业。如盱眙县围绕龙虾产业、高效渔业发展对龙虾养殖人员开展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培训与鉴定;围绕土鸡产业发展对土鸡养殖户开展家禽饲养工培训与鉴定。丰县通过示范园区培训实习和考核鉴定,高规格高标准有针对性地为每个村培养了一批专业能手,很快形成了苹果之都、牛蒡村、西洋菜村等特色产业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农民的意愿,把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与鉴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重点开展了花卉园艺工、插花工、绿化工、农资营销、农机修理、数控机床操作、车工等10多个工种的培训与鉴定,增加了鉴定的吸引力,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兴化市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输出和农业技能的输出的“双输出”,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集聚的村镇,开展整村推进培训鉴定模式,培训了一批有技术等级的持证的草莓能手、西红柿能手、黄瓜能手等,使这部分能手有技术、有能力、有证书、有信心走出去,到外地异乡创业授业,改变了过去简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输出农民的含金量,同时也打响了兴化特色蔬菜的产业品牌。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苏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