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中国东周的青铜器——鹰尊。它是我国历史上留下来的众多珍贵文物之一。但却由于其“名声”远不如该馆所藏的其他中国文物,如作为镇馆之宝的中国北朝时期的棺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稀世珍宝那么显赫,因此,它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鹰尊,是古人祭祀用的一种酒器。从商代开始,具有鹰状造型的尊就出现了。直至周代早期,鹰尊造型都是较为常见的。
尊属于容酒器。我们现在叫“尊”的各种器形,在古代都有各自的专名,宋人统统定名为“尊”,专指立体式大中型容酒器。按照形体,尊大致可分为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三大类。鹰尊即属于鸟兽尊一类。鸟兽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观赏两职,故备受人们青睐。《周礼》和《史记》中均记载有商周时期以鸟形器物来祭祀的事实。
据现有文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有三件鹰尊:一件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著名的鹗尊;一件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其器形为鹰头,两翼上饰有龙纹,胸部饰兽面纹,以鹰头为盖,属商代晚期之器形。还有一件,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鹰尊。
这件鹰尊器整体高26.5厘米,宽20厘米,重量为2.55千克。整个外形像一只雄鹰,双足落地,威严挺立,两只凸起的眼睛正视前方。其头部以较为写实的手法塑造成鹰头的形状,喙可以开合。尊的鹰头为器盖,与器体衔接处有榫可旋转紧固,鸟头与鸟身可以分离。为使其合为一整体,盖后不易松动,制作者在盖与身的结合部位特别设计了锁定装置,尤显出古代制器者的智慧与聪颖。整件器物由头部、身躯和双腿三部分组成。头顶后方凸起一宽厚的扉脊平棱,棱平面上饰有镶金铭文,为四个象形文字,即“子之弄鸟”。在头的其他部位饰有螺旋纹、龙纹。
鸟身两侧及背部饰有形象逼真的羽毛纹,而鸟的胸部则饰以相连的龙纹,龙身上缀饰着精细流畅的螺旋纹和小圆卷纹等纹样。鸟的双腿之纹饰为细小流畅的阴刻卷草纹,与鸟身纹饰形成鲜明的反差。鸟的双足趾有前后卷的钩爪。鹰尊的整体造型生动,尤其表面的装饰纹样非常精细华丽。
器物在铸造技艺方面非常精湛。鹰尊的头部没有发现模范接缝的痕迹。器身是由两块模范拼接而成。在鸟身的胸背部中间的模范接合处模范对接处理得非常好,看上去极其顺畅自然。鸟的双腿是预先灌铸成型后,用分铸法在其双足上浇铸鸟身主体的。
据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一书介绍,鹰尊可能为春秋晚期器物。另据专家推测,鹰尊可能出自于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的晋国墓地。
对于鹰尊出土的详细过程,由于已经过去一个世纪左右,我们已难以确知了。但从出土之日到后来被置放在异国的美术馆中,它却曾与很多著名的人物诸如卢芹斋、Marcel Bing和著名的机构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有过联系,这些经历无形中为其身世增添了诸多传奇色彩。
Marcel Bing,中文译名叫作马塞尔·宾,20世纪初来到中国投机文物。他充分利用法国人当时在中国所具有的政治特权和地位,结交中国各大收藏家和权贵,进行文物投机活动,致使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这座鹰尊就是最早由他购买,然后带到美国去的。那个时代,清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对于国宝的四处流散也就不那么放在心上了。是谁把这么贵重的青铜礼器出卖给马塞尔·宾先生,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马塞尔·宾先生一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买了下来。
卢芹斋是近代蜚声海内外的最大的中国古董商,外国收藏界熟知的“卢吴公司”就是他所开,位于巴黎蒙梭公园一角一座红楼建筑之中。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骗”就是由卢芹斋经手而流失海外的。卢芹斋一生中经手的文物数不胜数,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古文物流失海外的经手人和见证人。马塞尔·宾与卢芹斋在中国文物出口领域其实应是竞争关系,他们勾心斗角地争夺昭陵二骏,仿佛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可能合作。但应了生意人的口头禅“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马塞尔·宾充分认识到他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也需要卢芹斋的销售网络。所以,1910年左右,他把鹰尊寄存在卢芹斋处让其代卖。而卢芹斋最终帮马塞尔·宾把鹰尊在美国卖出,实现了双赢。
从卢芹斋处买走鹰尊的是美国的迈耶夫妇。他们可能只是受当时风气影响,成为众多中国古董的爱好者之一。除了他们曾将鹰尊借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这个事件外,历史没有为这对美国夫妇留下更多的细节。那是在1916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品部门新上任的主管西格伯特·克里廷·博希·赖茨,他显然是个中国通,组织了一次中国早期陶器和雕塑展览。他可能从前在卢芹斋处见过这个鹰尊,或是别的原因,促使他从迈耶夫妇手中借到鹰尊参展。
后来,迈耶夫妇把鹰尊捐献给了弗利尔美术馆。
(责编:石 晓)
鹰尊,是古人祭祀用的一种酒器。从商代开始,具有鹰状造型的尊就出现了。直至周代早期,鹰尊造型都是较为常见的。
尊属于容酒器。我们现在叫“尊”的各种器形,在古代都有各自的专名,宋人统统定名为“尊”,专指立体式大中型容酒器。按照形体,尊大致可分为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三大类。鹰尊即属于鸟兽尊一类。鸟兽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观赏两职,故备受人们青睐。《周礼》和《史记》中均记载有商周时期以鸟形器物来祭祀的事实。
据现有文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有三件鹰尊:一件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著名的鹗尊;一件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其器形为鹰头,两翼上饰有龙纹,胸部饰兽面纹,以鹰头为盖,属商代晚期之器形。还有一件,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鹰尊。
这件鹰尊器整体高26.5厘米,宽20厘米,重量为2.55千克。整个外形像一只雄鹰,双足落地,威严挺立,两只凸起的眼睛正视前方。其头部以较为写实的手法塑造成鹰头的形状,喙可以开合。尊的鹰头为器盖,与器体衔接处有榫可旋转紧固,鸟头与鸟身可以分离。为使其合为一整体,盖后不易松动,制作者在盖与身的结合部位特别设计了锁定装置,尤显出古代制器者的智慧与聪颖。整件器物由头部、身躯和双腿三部分组成。头顶后方凸起一宽厚的扉脊平棱,棱平面上饰有镶金铭文,为四个象形文字,即“子之弄鸟”。在头的其他部位饰有螺旋纹、龙纹。
鸟身两侧及背部饰有形象逼真的羽毛纹,而鸟的胸部则饰以相连的龙纹,龙身上缀饰着精细流畅的螺旋纹和小圆卷纹等纹样。鸟的双腿之纹饰为细小流畅的阴刻卷草纹,与鸟身纹饰形成鲜明的反差。鸟的双足趾有前后卷的钩爪。鹰尊的整体造型生动,尤其表面的装饰纹样非常精细华丽。
器物在铸造技艺方面非常精湛。鹰尊的头部没有发现模范接缝的痕迹。器身是由两块模范拼接而成。在鸟身的胸背部中间的模范接合处模范对接处理得非常好,看上去极其顺畅自然。鸟的双腿是预先灌铸成型后,用分铸法在其双足上浇铸鸟身主体的。
据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一书介绍,鹰尊可能为春秋晚期器物。另据专家推测,鹰尊可能出自于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的晋国墓地。
对于鹰尊出土的详细过程,由于已经过去一个世纪左右,我们已难以确知了。但从出土之日到后来被置放在异国的美术馆中,它却曾与很多著名的人物诸如卢芹斋、Marcel Bing和著名的机构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有过联系,这些经历无形中为其身世增添了诸多传奇色彩。
Marcel Bing,中文译名叫作马塞尔·宾,20世纪初来到中国投机文物。他充分利用法国人当时在中国所具有的政治特权和地位,结交中国各大收藏家和权贵,进行文物投机活动,致使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这座鹰尊就是最早由他购买,然后带到美国去的。那个时代,清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对于国宝的四处流散也就不那么放在心上了。是谁把这么贵重的青铜礼器出卖给马塞尔·宾先生,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马塞尔·宾先生一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买了下来。
卢芹斋是近代蜚声海内外的最大的中国古董商,外国收藏界熟知的“卢吴公司”就是他所开,位于巴黎蒙梭公园一角一座红楼建筑之中。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骗”就是由卢芹斋经手而流失海外的。卢芹斋一生中经手的文物数不胜数,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古文物流失海外的经手人和见证人。马塞尔·宾与卢芹斋在中国文物出口领域其实应是竞争关系,他们勾心斗角地争夺昭陵二骏,仿佛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可能合作。但应了生意人的口头禅“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马塞尔·宾充分认识到他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也需要卢芹斋的销售网络。所以,1910年左右,他把鹰尊寄存在卢芹斋处让其代卖。而卢芹斋最终帮马塞尔·宾把鹰尊在美国卖出,实现了双赢。
从卢芹斋处买走鹰尊的是美国的迈耶夫妇。他们可能只是受当时风气影响,成为众多中国古董的爱好者之一。除了他们曾将鹰尊借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这个事件外,历史没有为这对美国夫妇留下更多的细节。那是在1916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品部门新上任的主管西格伯特·克里廷·博希·赖茨,他显然是个中国通,组织了一次中国早期陶器和雕塑展览。他可能从前在卢芹斋处见过这个鹰尊,或是别的原因,促使他从迈耶夫妇手中借到鹰尊参展。
后来,迈耶夫妇把鹰尊捐献给了弗利尔美术馆。
(责编:石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