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的点点滴滴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一”期间,从乌市回石河子,看见高速路两边又在修路,个别路段合并车道,还有的路段下高速走一段临时道路,原来是连霍高速公路乌鲁木齐至奎屯段正在改扩建。望着沿途正架设的桥梁,以及正在压实的路基,我不禁回想起过去从乌市到石河子、下野地的点点滴滴。
   有一年暑假,我大约9岁,父母要带我和弟弟、妹妹回内地。从下野地到乌鲁木齐有200多公里,刚好团场车队有车要去乌市,可以让我们搭顺风车。听说要坐汽车,还要坐火车,我们几个孩子兴奋得不得了,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收拾好地里的农活,天快黑的时候,我们一家及连里另外两家十几人,就在路口等车。时间一分一分过去,车还没有来,我们几个孩子就在路边玩耍,不知道着急。半夜了,车终于来了。等我们爬上了卡车,靠着车厢坐好,车就在漆黑的夜里启动了,晃来晃去的车好似摇篮,不一会儿,我就在车厢里沉沉睡着了。
   等我睁开眼睛,天已经亮了,我以为到乌鲁木齐了,嚷嚷着要看看城市,父亲告诉我们,才到石河子,还远着呢。汽车继续走着,我看见道路的右边远处有很多山,一直跟着我们走,好像没有头。对面还有车过来,与我们的车擦肩而去,开向我们来时的方向。那次到底走了多少时间,我已沒有记忆,感觉走了一天才到火车站。
   出来上学后,每年的寒暑假回学校、回家,也是一件头疼的事。那个时候,从团场发往乌鲁木齐每天只有一趟班车,要早早去买票,不然就满员了,坐不上车。有一年冬天,我早上5点多就到车队,可人太多了,没有买到票,没办法,第二天更早去排队,这才坐上了到乌鲁木齐的班车。当然也有买不上票的时候,那时我和同学就去转运站找顺风车,也就是“漂大厢”。运气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搭上前往下野地送货的汽车,就坐在车厢的货物上,尽管辛苦,毕竟有车坐,可以回家,那种感觉让年少的我有不少满足感。
   毕业的那年暑假,我和弟弟搭车从乌鲁木齐到了四道河子,到我们连队还有几十公里,这可怎么办?我俩就在路口招手搭车,刚好有个拖拉机要去下野地,司机让我俩爬上拖拉机后面车斗坐下,很高兴有车坐,心里充满了对司机师傅的感激。八月的天气,太阳火辣辣的,我俩只好把衣服顶在头上遮阳,那时的路不像现在这么平整,一路上颠簸不断,回到连里快成了流浪者。
   记得第一年放“五一”大假的时候,我在乌鲁木齐乘车回石河子,买票的人非常非常多,计划的班次售完票,还有大量的人员滞留,运管部门就临时调度了20多辆车,人们在停车场排队直接上车,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滞留的人员才疏散完毕。后来,父母搬到了石河子居住,乌鲁木齐至石河子又开通了火车,两地来往开始坐火车。渐渐地,乘坐火车的人也多了起来,国庆节、春节的时候,买票很困难,车上人很多,很拥挤。2014年5月,“北疆之星”城际列车开通,来往两地更加快捷、舒适、准时,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我回家更加方便了。如今,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每天有十几趟班车,扫二维码就可以购票,也可以在车站自助售票机上买票,避免了排长队。还有多趟火车,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购票,不用到车站购票,出行又便捷了。如果你乘坐的航班在地窝铺国际机场降落,不用再去汽车站或火车站,机场就有乌市到石河子市的快线车,买票上车直接到家,返回时还可以带上石河子的八毛凉皮……
   夏天来了,出发了!
其他文献
我对着镜子却看不到:姑让我低头,脑后的头发剪了又剪;又让我抬头,闭眼,额前的刘海儿修了又修。墙上贴的那张眼保健操的宣传画上,有一个有着整齐的刘海儿娃娃头的漂亮小女孩儿。姑瞄了又瞄,照着修了又修。姑也不想想,单凭剪头发就能把侄女剪成那样儿呀!不知是满意了,还是泄气了,姑终于停下来了。  我回家,姑留我,我执意回家,姑执意留,说:“马上做饭,吃了就让走。”四五岁的小表弟机灵,把我推到炕沿边上,正对着“
一  整整一个春节,父亲把自己折磨得仿佛衰老了五岁。我和他视频,才是早上九点多的样子。按照他平  时的作息时间,不过刚用完了早饭。  外面阳光灿灿,春风拂面。在全民对抗疫情的日子里,这个被轻描淡写的草木春天,也努力地为艰难苦度的人世营造一副讨喜的模样。城市已解禁,出行也已自如,这样的早晨,父亲本应穿戴整齐,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正走一圈儿,再倒走一圈儿,这是父亲坚持了多年的必修课。  可是,父亲此时已经
小时候,我家东边是三妈家。三妈也就是三婶。我们两家隔屋连山,东西并排而居。  我三媽是个苦命的女人,生了五个孩子,前面四个是清一色的女孩儿,直到第五个才是个男孩儿,比我年长两岁。因为从小经常生病,花了家里不少钱,故起名“买子”。又因生病时打针太多,后来竞成了傻子。他经常会在我们两家的廊檐台上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小便需要人扒裤子,大便需要人擦屁股,饭勺吃着吃着就会改用手抓。  我三叔瘦高的个子,早年
何金海的散文(原载本刊2018年第12期)写得真诚、朴实、纯粹而亲切、缠绵、简约。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矫情和虚妄。有的是雨露的清润,山野的芬芳,土地的气息和少年时代的心灵倾诉。  读着这组散文中的《稻田里的水》《五根油条的故事》《跟着父亲去种田》《我的小爷爷》等篇,我真切地感触到了何金海心中挥之不去的乡音、乡情和乡梦。这使我突然想起了艾青的著名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對这土地爱得深沉
直到如今我才发觉,《祭父书》的灵感源头再清楚不过。回想我写下它的那段时光,我是怎样字斟句酌地写出这些话的,这才明白为何它在我至今写过的所有文章里如此特殊。因为它始于一种本质的东西,一个源头。  那时我21岁。动笔写《祭父书》时,我根本不知道它会在我的人生及后来的作品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其实,就连文章划分成四个章节都是在写作过程中决定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那会儿,我从年少时就开始写诗,散文倒没写
庚子大疫,闷居家中。闲来无事,把收藏的两件文玩细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家居然隐居着十只蝙蝠。  蝙蝠可不得了,是庚子疫情的元凶与源头,盖因为武汉一家海鲜野味市场的放任自流,才让新冠肺炎的宿主,从果子狸、穿山甲直到蝙蝠发动大规模全覆盖报复,这报复的结果是武汉封城,全国封门,好大好可怕,又好可气兼好无奈的复仇。  曾看到过一个网上视频,一个南方口音类似导游的小伙子,正指导如何吃下面前的一盆蝙蝠
老村长  中原腹地。民风淳朴。  村子不大,二千来口人,但很有特点,这里的农民最先走进城里,干防水工程,一个个都发财了。  大鹏当村干部多年,当干部没有多大油水,大鹏也就出来了。大鹏是基层干部,与人接触很有派头,揽活自然比别人容易。世界真大,真值得走出去瞧瞧。在家里,种一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一二千元,如今,一天也挣三五千呢。干了年把,乡里书记来了,请大鹏回去当村长,兼任支部书记。大鹏不干。书记说
这个时代是信息與虚拟的时代,自万维网诞生以来,一个架构于现实之上的人類世界便自此展开。技术在挑战现有的社会,虚拟在碰撞久存的现实。面对这个虚拟的世界,我们应该与它保持距离,不能被其吞噬,亦不可置之不理。  虚拟是对个人的诱惑,虚拟世界让无数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无底洞中,不少人患上了“信息焦虑症”,一旦脱离虚拟世界便会感到焦虑不安,远离现实的“低头族”不在少数。一个私人订制的虚拟空间
一   在天津南市,早年间,有一个黑记茶社最出名,就是以说评书为营生,夹杂着大鼓。出道说书的要想扬名,不到黑记茶社撂嘴就不可能有饭吃。黑记茶社有个姓马的掌柜,接下祖上这份家业以后就一直胆怯,不想当老板天天开门挡风遮雨,总想去教书享清闲。因为,他念了几年的私塾,爱贪些小财,为人怯弱,做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的。   他膝下有一个女儿,却生就的相貌清丽秀美,里里外外替父亲当了不少家。女儿叫马丽君,从小
妈妈又在偷偷抹眼泪了。一定是爸爸又欺负妈妈。自从爸爸的生意越做越大,妈妈流泪的日子就越来越多,四十多岁的妈妈看上去憔悴不堪。尤呦很心疼,十八岁的她想着怎样才能帮到妈妈。突然灵光闪现,她过去抱着妈妈,妈妈,别伤心,我有办法了。  周末,尤呦带回一个男人,一进门就大声叫,爸妈,我男朋友来了。  正在客厅看电视的爸爸一抬头,眼球差点掉地下了。男人看上去至少五十多岁,矮胖,秃顶,一口豁牙露在嘴外。右手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