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资助工作对大学生德育的促进作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资助工作以“奖、贷、助、困、减、免”等资助政策,通过奖励优秀学生、帮助贫困学生等途径实现教育公平、鼓励先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目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资助工作中加强德育功能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探索资助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德育资源,以开拓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空间及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66-0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大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这表明了高校资助工作中包含了德育功能,也拓宽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辐射范围。
  一、高校资助工作中加强德育功能发挥的必然性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①。
  (一)德育功能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本质要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需求只是最基本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才是人类高层次的需求。同理而言,高校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从物质上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他们实际生活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丰富贫困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其全方面发展。原教育部长周济曾说:“各学校要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②。可见德育功能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本质要求。
  (二)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德育的缺乏
  目前的高校资助工作呈现学生个人申请→班级推选→学院审核→学校审批→上报省厅→发钱的单向性流水线过程。这一过程看似公平公正,却缺少感恩、责任、诚信、自信等道德标准的传达和渗透。对于学生来讲,一方面受资助的大学生中部分还存在感恩意识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存在“等、靠、要”、自信心缺乏等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羞于在同学间表达,致使未能帮助到所有真正需要经济帮助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的德育工作很难得以开展。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加强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措施
  资助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德育是资助工作开展的应有之义。在资助工作的有效载体上应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一)坚持以人文关怀为视角进行高校资助工作
  资助工作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帮助人的工作。
  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谈话等措施后确定受资助学生的名单,让真正有需求的学生都得到物质上的关怀;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社会实践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认识社会、端正三观;通过给予充分的尊重、亲和的谈话疏通贫困生心理问题,让其感受到爱和关怀;通过多样的活动塑造贫困生自信、坚强、感恩、责任等道德品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其幸福感。从人文关怀出发的资助德育工作超越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极大提升受资助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大资助工作者与受资助者的交流
  无论是资助工作还是育人工作都是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资助工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隐性德育方式。
  辅导员作为学院资助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除了向学校提交名单,制作发钱清单外,需要让受资助的学生了解资助政策,资助目的以及对被资助者的期待。通过交流让受资助的学生感受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其感恩、责任、诚信等意识,明确成长成才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面对面的交流让资助工作隐性的德育方式外显,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充分感受关爱和帮助的情境下,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扩大资助工作的德育辐射范围
  目前获高校资助的学生仍是大学生中的少数群体。为了不让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仅限于受资助的少部分群体,高校需进一步扩大资助工作的德育范围。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奖”即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该部分学生在优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显然,高校资助工作仅仅是奖励优秀学生是不足够的,资助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宣传该部分学生的优秀事迹及其成就风采,吸引更多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而达到树立健康的三观,培养积极上进品质等。同样,高校资助工作对部分贫困生的帮助只能直接影响少部分的学生。资助工作者需要通过资助仪式、重大会议等重要场合以及新媒体平台将关爱传递给其他同学,用资助工作中的事例是感染他们,让他们虽未直接受到资助却能感受的资助过程中传达的力量和思想精神。
  高校资助工作中所包含着很多的德育资源,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不仅开拓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平台,同时也极大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
  注释:
  ①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28-129.
  ②周济.在2007年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07-5-28.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28-129.
  [2]周济.在2007年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07-5-28.
  [3]赵贵臣,刘和忠.在大学生资助服务指导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91-94.
  [4]洪流.资助育人: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2):166-169.
  [5]黄军利,李德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70-72.
  [6]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倒闭增多,社会失业率增长.然而,美国不少有为企业却主动担负起吸纳就业与再就业人员的重担.
由于法律哲学、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各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因而各具特点,即所有者、经营者、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有一定差异.在日本、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实行
摘 要:“数字电子技术”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方针政策,体制改革是关键而教学方式的改革则是核心,具体要做到体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以及引入问题导向型教学等等。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根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
可穿戴计算作为一种崭新的计算模式,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将形成新的计算概念、理论和技术,并将拓展计算的功能和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可穿戴计算也为系统仿真提供了新的计算平台,将会对系统仿真技术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可穿戴计算,然后初步探讨了可穿戴计算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建立了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模糊规则后件采用PID表达式的TS-PID模糊控制器模型,并推导出了输入采用正规模糊集、三角形全交迭隶属度函数时该模糊控制器的插值表达式,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快速精确的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应用钝性定理研究获得了减摇鳍TS-PID模糊控制器闭环系统IO稳定的充分条件,并探讨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减摇鳍TS-PID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