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人文,就是审思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思关照。
[关键词]人文 人文课程 素质教育
有学者描述道:“人是最有智慧的,但又常常做出最愚蠢的事;人是最有创造性的,但人的创造总是伴随着破坏,人还会利用创造的成果进行破坏;人是有道德的,但最不道德的也是人;被有些人视为道德的,恰恰是最不道德的,反之亦然。”如此等等。还有学者说:“人真可以真至披肝沥胆肝胆相照,人假可以假至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人善可以善至舍生忘死救人,人恶可以恶至疯狂残暴屠杀同类;人美可以美至为了理想信念慨然高歌赴死:人丑可以仅为了区区小利卖身投靠而苟活。”这些描述表明,哲学家们仍然以真善美的尺度在思考人、评价人。尽管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有想取代这一尺度的其他尺度被宣扬,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尺度能够超越它的影响力,超越它的普遍而持久的生命力。
所谓人文,就是审思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思关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人文课程,实际上就是教人真善美的直接性课程,是引导学生个体做人、成人、人化的课程,是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美好人生的课程,是避免人异化的课程。1995年,中国大学兴起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培训、培养专门的人才,更在于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人类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联系,即强调大学的教育不仅使大学生“知识成人”,更应该“精神成人”。素质教育的本质即加强对大学生真善美的教育,其核心即加强人文教育,其实施之内容与途径是加强人文课程。加强素质教育也即加强人文课程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人文课程占主导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我国古代的著作《大学》中曾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明白除了读书之外,“明德”和“亲民”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十九世纪德国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时所立原则中也指出:“大学应是‘学术自由、教育自由、学习自由’的地方。”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学习、自由思考,体验书本之外的“真善美”。“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三A”原则,其强调的也是学习中的自由思考能力。而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正是看出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强调加强人文教育,还给学生“自由”,这种“自由”不仅是课本中的“减负”,更应是一种思想的解放,让学生能竞相发挥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自己“学有所专、学有所长”。
真是生命之本,善是生命树上的花朵,美是生命屋脊上的太阳。任何一个可以永世流传人间的文本,大约都是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而未来的传世之作亦将是真善美的文本。这是人间永恒的主题,这是开不败的鲜花、奏不完的乐曲、吟不尽的诗篇。它所表明的人文力量,正是人文课程不竭的源泉,亦正是人文课程立足的犬地。为何古希腊就设置了辩证法课程、数学课程,那就是在教人真;为什么伦理课程是那么的古老,那就是在教人善;为何修辞课程、音乐课程延绵数千年,那就是为了教人美。人类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真善美,让自己不陷进假丑恶,让自己成人不成鬼,让自己人化而不异化——这也是人文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邓小平对撒切尔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于是香港回归了,英国的占领于1997年结束了。但是,从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尚未解决:香港是英国在其所统治的地方中采用最富有殖民性质的手段进行统治的地方,即切断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香港回归了,可文化的侵略尚坚固地存在。于是香港的先进思想家、教育家站出来了,关键的一环即在香港的学校广设中国文化课程。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是一位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学者,他成了这一文化课程的倡导者、引领者。香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与内地具有最强人文力量的北京大学联合推进这一课程建设。只有人文教育、人文课程才能最终治愈深深的民族创伤。心灵的创伤更需要人文的治疗,这也是人文课程引领的一个作用。
我国加强素质教育,正是因为看到了人文课程在“精神育人”方面所起到的伟大作用;正是看到了精神缺乏的可怕;正是为日益增长的高知识人才犯罪率所震撼;正是意识到还有比知识育人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育人,那就是用人文课程教育人真善美。2004年初,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杀同舍同学的消息震撼国人,同时也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国家希望之才为何会沦为杀人犯,而且手段如此残忍。在后来对马加爵的调查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四肢健全的大学生却拥有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也使人们进一步地意识到素质教育中“精神育人”的重要性。大学里越来越多地开展人文课程也正是为了弥补中国传统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空缺。
由此可见,人文课程是维护和支撑人类自身发展的课程,是直接体现人的价值并使其增值的课程,它以它特有的方式继续开发着人类的智慧、张扬着人类的真善美,抑制人类的丑恶。素质教育中人文课程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人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强素质教育必然需要加强人文课程,这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词]人文 人文课程 素质教育
有学者描述道:“人是最有智慧的,但又常常做出最愚蠢的事;人是最有创造性的,但人的创造总是伴随着破坏,人还会利用创造的成果进行破坏;人是有道德的,但最不道德的也是人;被有些人视为道德的,恰恰是最不道德的,反之亦然。”如此等等。还有学者说:“人真可以真至披肝沥胆肝胆相照,人假可以假至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人善可以善至舍生忘死救人,人恶可以恶至疯狂残暴屠杀同类;人美可以美至为了理想信念慨然高歌赴死:人丑可以仅为了区区小利卖身投靠而苟活。”这些描述表明,哲学家们仍然以真善美的尺度在思考人、评价人。尽管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有想取代这一尺度的其他尺度被宣扬,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尺度能够超越它的影响力,超越它的普遍而持久的生命力。
所谓人文,就是审思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思关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人文课程,实际上就是教人真善美的直接性课程,是引导学生个体做人、成人、人化的课程,是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美好人生的课程,是避免人异化的课程。1995年,中国大学兴起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培训、培养专门的人才,更在于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人类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联系,即强调大学的教育不仅使大学生“知识成人”,更应该“精神成人”。素质教育的本质即加强对大学生真善美的教育,其核心即加强人文教育,其实施之内容与途径是加强人文课程。加强素质教育也即加强人文课程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人文课程占主导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我国古代的著作《大学》中曾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明白除了读书之外,“明德”和“亲民”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十九世纪德国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时所立原则中也指出:“大学应是‘学术自由、教育自由、学习自由’的地方。”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学习、自由思考,体验书本之外的“真善美”。“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三A”原则,其强调的也是学习中的自由思考能力。而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正是看出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强调加强人文教育,还给学生“自由”,这种“自由”不仅是课本中的“减负”,更应是一种思想的解放,让学生能竞相发挥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自己“学有所专、学有所长”。
真是生命之本,善是生命树上的花朵,美是生命屋脊上的太阳。任何一个可以永世流传人间的文本,大约都是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而未来的传世之作亦将是真善美的文本。这是人间永恒的主题,这是开不败的鲜花、奏不完的乐曲、吟不尽的诗篇。它所表明的人文力量,正是人文课程不竭的源泉,亦正是人文课程立足的犬地。为何古希腊就设置了辩证法课程、数学课程,那就是在教人真;为什么伦理课程是那么的古老,那就是在教人善;为何修辞课程、音乐课程延绵数千年,那就是为了教人美。人类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真善美,让自己不陷进假丑恶,让自己成人不成鬼,让自己人化而不异化——这也是人文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邓小平对撒切尔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于是香港回归了,英国的占领于1997年结束了。但是,从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尚未解决:香港是英国在其所统治的地方中采用最富有殖民性质的手段进行统治的地方,即切断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香港回归了,可文化的侵略尚坚固地存在。于是香港的先进思想家、教育家站出来了,关键的一环即在香港的学校广设中国文化课程。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是一位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学者,他成了这一文化课程的倡导者、引领者。香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与内地具有最强人文力量的北京大学联合推进这一课程建设。只有人文教育、人文课程才能最终治愈深深的民族创伤。心灵的创伤更需要人文的治疗,这也是人文课程引领的一个作用。
我国加强素质教育,正是因为看到了人文课程在“精神育人”方面所起到的伟大作用;正是看到了精神缺乏的可怕;正是为日益增长的高知识人才犯罪率所震撼;正是意识到还有比知识育人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育人,那就是用人文课程教育人真善美。2004年初,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杀同舍同学的消息震撼国人,同时也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国家希望之才为何会沦为杀人犯,而且手段如此残忍。在后来对马加爵的调查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四肢健全的大学生却拥有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也使人们进一步地意识到素质教育中“精神育人”的重要性。大学里越来越多地开展人文课程也正是为了弥补中国传统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空缺。
由此可见,人文课程是维护和支撑人类自身发展的课程,是直接体现人的价值并使其增值的课程,它以它特有的方式继续开发着人类的智慧、张扬着人类的真善美,抑制人类的丑恶。素质教育中人文课程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人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强素质教育必然需要加强人文课程,这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