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的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后,会记起这行程,只是一个破碎的瞬间,宛如左右我们,使生活突变的那一个个瞬间。在痛苦的时候,我会记起火车,那无助的漂泊感。总在夜间,黯淡的灯光下疲惫的面孔,眼睛闭着,不安的睡梦中,那些脸上显现挣扎,在倦极的无意识中失却尊严:斜歪的头,张开的嘴,口水细细地不断地延伸下去。车猛地一抖,人醒了,犹在梦中,继续沉入极度的困倦,带不安的惊醒入梦,成为梦的部分。烟草味与体味混杂,蒸腾,那漂泊的、肮脏的,气味。
  突然就醒了。呆坐着,一阵后,心中莫名地快乐起来,忘却了对面铺上男人的脚臭,和猛烈的鼾声。我跟它们打了一夜的仗。
  窗外已是葱然的绿。水泽多起来,车行似乎分外地缓慢,没停,一个站牌缓缓地闪过:炯炀河。水缠绵地绕来绕去,知道已是江南气象了。起初,水面微微波动,有如北地雨夜念起苍茫往事,或什么也不想;不知什么时候,迎面而来的水渐平如镜,水上升腾起若有若无的水汽。水面多不大,远山是映不见的,唯有那些房舍、水边的田、一两只野花,清晰地倒在水中,我每每看到转来的水,总是吃惊般盯着水面看,仿佛见到一个人,总是和另一个自己面对着面,而他不以为然。有一次我看到水面,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动,又似乎不动。再看,是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它吃得胖嘟嘟的,北地少见这么胖的鸟儿。飞得低,几贴着水面———它在飞么?我有些怀疑。只觉它永远在水中懒懒地扑着翅膀。
  花、油菜花、黄油菜花,随车行无边无际地向前蔓延。油菜的绿色和黄色,仿佛在争夺着什么。这真是一种生命力强劲的花。它随处开着,并非只在田里。有时一小簇黄花,灿烂地开在水边;有时孤孤一枝,插在某家门口,怡然自得的样子。有睡眼惺忪的妇人端了夜壶正走出门口。我沒看到她走。在记忆中她大概永远就是那样子了。她旁边的油菜花开着,她在门口。
  两个小孩在田间的小路上走,八九岁的样子,一男一女。他们该是相伴去上学了。多年以后,他们间会不会发生一些故事呢。他们衣着光鲜,我想起这天是礼拜一。车又拐了弯,一个小男孩急匆匆自田埂往下跳,他大概是要迟到了。
  有妇人在水边洗衣,看不到她们美丑。极小的鸭子在水中浮游,或者是鹅,我不大能分辨的。一座座村庄,随意地站着。那些树弱弱地随意站着。房舍不似北地的高大,树亦然,那么小又随便长的树,在北地是不可思议的。北地的树,多枝干张扬,或紧紧收敛,不像这样胡乱长很多叶子。有陡的小坡上,开斜斜的院门,院墙外,歪歪长一株桃树,像是被人随手插了一枝花,却那般繁茂。花是浅的粉红,或深的粉红,孤而柔媚。也有大树,如桂树,我向往已久的桂树,在书中见过其丰容。它在院落逼仄的空间中尽情地伸展枝叶,有一次,我看到一株桂树,主干紧紧挨着四周的房舍,竟似被围了起来,树冠遮住了四方的屋顶。
  渐看到更多的事物。一只健大的牛对着几只鸡发呆;一只猫在村庄边缘的田野里,不知它是晨归,还是外出。看见火车来,吃惊地抬起一只前爪。田里有人做农活了。我把一个稻草人看作了农人。呵,他弯着腰呢。手里拿一根长竿,作惊吓什么的样子。想起这样的稻草人,北地一阵风就会将它揪到空中。
  我喜爱这种随意的美,野逸,自得其乐。它是我生命中渴望的事物。但这些,只像是我曾做过的一个安宁的梦。少年时若遇见,而心有所知,我也许会带我的新娘,去这样的一个任何什么村庄度一段时光。多年以后记起它,也许它会慰藉我内心的疲倦。倦意涌上来,我躺下,入睡。醒来,记起那个叫炯炀河的地方。我曾真实地经历过它么?
  选自《今晚报》
其他文献
初识桃花潭的名字当在读高中时,这当然是来自于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当时,班上一位同学模仿李白写了一首题为《赠王同德》的诗,后两句是:“长淮涉水深千尺,不及同德送我情。”好在“淮”字与“德”字都是平声字,这两句诗从平仄上也就过了关。这是他送其在双沟中学初中同学的诗,他们的母校就在淮河岸边。从那时起,我对桃花潭的向往之情就像草芽一样“春风吹又生”。这次特意陪浩保一家铜陵访亲,前天下午游览了凤凰山,第
虽说音乐与文学本就有许多艺术感受上的相通之处,但你往往能从只言片语中读出作家生活痕迹的残余物,却很难从一首曲子里读出演奏者的人生。这也许是我不爱读作家忆往,却经常被音乐家的传记所吸引的原因,除了音乐,我几乎对他们一无所知。谈与大提琴相关的传记,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却是《她比烟花寂寞》的电影。这部由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传记改编的电影是对于她一生的成功再现:天赋、激情、癫狂,也许还有种种不可测的荒谬感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过一群争奇斗艳的女作家,她们首先运气好,率先获得开蒙识字的机会,若是字离她们远,被今天的我们记住的几率就几近于无了。老有人夸林徽因漂亮,她长相上其实并不像福州人。从老照片上看,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虽来自浙江嘉兴,却窄额、高颧、凸唇,一张橄榄状的脸怎么看都很福州。而林徽因脸无棱无角,反倒显出温婉柔媚的江南水乡质地。林徽因长得柔软,脾气据说却也火爆。火爆会不会是因为被周围男人众星捧月捧
好画在眼前,如同夏天傍晚送来一场及时雨,暑气尽消,一夜好眠。一今年夏天并不算很难过,似乎还没升起抱怨,就已接近大暑了。大约是整日在空调房里呆着,并不接触自然。出门的时候,偶尔汗流浃背,也是一路树荫庇护着,心生感激,不觉得很热。那天闲来翻看画册,读到朱屺瞻先生的西瓜图,忍俊不禁。他画一个盘子,装五块西瓜,旁边还散落两块,外加一把撕边破蒲扇,不经意的组合。西瓜红彤彤的艳丽,西瓜子用大墨点,黝黑黝黑的
唐代孟浩然的《春曉》是公认的千古名作,后人评价甚高。孟浩然是亚圣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孙,家学渊源甚深,而且勤奋用功,因此“少年舞文墨,属意在章句”。唐代科考的内容一般包括明经、词(诗)赋和策论。明经科是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诵和基本经义;策论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辞(诗)赋最见功力,也最受重视。孟浩然擅长诗赋,因此考进士看上去不过是小菜一碟。可不巧的是,开元十七年正月的这次礼部试,没有考辞赋。二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其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神话人物。书中的鸟兽,动辄好几个脑袋、好几条腿,动辄呼风唤雨,甚至可以祸国兴邦,显然是超现实的存在。有些人相信,《山海经》中记载的怪兽、异鸟,都是远古曾经确实存在过的。有人甚至认为,那些诡异的奇人异兽表现的实际上是外星生物。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山海经》中的记载“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强调此书的可信。
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
初夏时节,江南的梅雨还没有落,青青的梅挂满枝头,是为青梅。古往今来,与青梅相关的人和诗句多得难以赘述,但最懂青梅的非三国时曹操莫属。青梅,甚至被称为“曹公”。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因为味儿过酸,青梅只要在人的
大自然真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春天便是她的得意之作!她在大地这幅宽大的宣纸上,姿意地挥洒着心中的豪情。于是,河里流动着蓬勃的生机,山上孕动着绿色的生命,处处都滚动着渐长的生气……感谢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让沉寂冷清了一冬的大地一下子抖擞精神,引领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也都在跟着大自然的笔调,细细地描摹着酝酿已久的画作。这画作,同春天一样,也是以绿色作底,红色为伴,让人不由地顿生无限遐思和神往。春天这幅作品,
沿着赣江溯流,我仿佛找到了血脉中的另一条河流,那是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儒家“五常”之一的“信”。字圣许慎在《说文》说:“信,诚也。”而明代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时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应是颁发给赣南各社学蒙师的教学条规。他开头便写道:“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王阳明可谓是儒家思想“立德、立功、立言”的践行者,他一生与赣江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