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人信物丰的地方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赣江溯流,我仿佛找到了血脉中的另一条河流,那是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儒家“五常”之一的“信”。字圣许慎在《说文》说:“信,诚也。”而明代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时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应是颁发给赣南各社学蒙师的教学条规。他开头便写道:“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王阳明可谓是儒家思想“立德、立功、立言”的践行者,他一生与赣江结下了不解之缘,晚年还奉旨出征,把生命最后的日子留在了赣江的上游。
  其实,每一条江河都是一个地方文明的源流。
  我从王勃《滕王阁序》中描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豫章,也就是如今的南昌,去往“饶谷多栗、人信物丰”的信丰,等于向西南横跨了半个江西。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在赣江作《滕王阁序》时只有十四岁。那时的信丰还属虔州(赣州的前身),至于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也是十多年后的事了。真正取“人信物丰”之意,称“信丰”已经到了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24年。“宋元时,县分五乡:龙泉、犹水、大乐、安乐、顺仁,共八围七十二堡。”(《信丰县志》康熙版)“敦孝悌,尚忠义,敦廉洁,尊高年,尚有德……”这是上堡李氏谱牒中的记忆,却在当地人的讲诉中苏醒。的确,历史上无论是“人信物丰”,还是“比屋弦歌”,信丰都给我有美好的意象。出乎意料的是,在“读诗书以训子弟,择交游以慎习染”的信丰,“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分明是地地道道的“客家的摇篮”———据《信丰地名志》记载,全县4300多个自然村的村民,几乎都是客家人的宗支后裔。有人说,客家人永远在路上。可在赣南的信丰,这句话早已成为了历史,那山里的村庄,山峦葱郁,田野铺展,瓜棚豆架,鸡犬相闻,呈现的都是安居乐业的景象。杨家山、大竹芫、大湾里、金田高,一个一个村庄去数,我都很难数得过来。那绕着篱笆攀援的藤蔓,菜花花蕊中起舞的蜜蜂,以及田埂上的苍耳、池塘里的荷、水边的白鹭,无不显示着村庄的安宁与祥和。
  以文化地理之名,我三次到赣州,就有两次就与信丰擦肩而过。走过大庾岭和信丰之后才知道,珠江水系的干流之一———北江,原来还是发源于信丰石碣的大茅山,其主流流经广东南雄、韶关等地,与西江相通后汇入珠江。在信丰县油山镇北江流域以及库区,“河长制”、“信丰源头水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工程”的牌子赫然在目。于是,我对前方的山涧溪流有了更多憧憬与期待。相对于北江,我还是喜欢它的古名———溱水,印象中“溱”有众多与繁盛之意。想想,在水之源头有草木繁盛与涧水奔流,那是多好的意境啊!
  在赣粤两省交界的信丰油山,山峦连绵,苍松叠翠,历史上曾是南方三年游击战的中心区域。出乎意料的是,我去朝觐的始建于明代的上乐塔,却是听到上乐塔与项英、陈毅在信丰开展游击战的秘密交通联络站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山南、梅山,以及北山的崎岖山路上,曾经有过多少情报在向上乐塔汇集?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心想,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走向上乐塔的,还有从信丰北面的瑞金、于都走向长征的先辈,他们不仅有恪守不违的忠诚,还有载一抱素的信仰。白云悠悠,风送林涛,我仿佛听到了信丰民歌《山挡石阻不变向》的清唱———“天上星星盼月光,地上穷人心向党,好比屋背山溪水,山挡石阻不变向……”人,像风一样来,也像风一样走。一首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歌,今天依然在这方红土地上传唱。
  而在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我还了解到一组数字,当时在信丰苏区,有四千多名热血青年参加了红军,全县为红军筹款二百多万,捐粮二百多万担,食盐十万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先后在信丰战斗、生活过。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还涌现出了曾思玉、李长伟、彭寿生、童国贵、曾保堂五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这里的每一份藏品,每一行字,每一张图片,每一声讲解,都带着红色苏区人民的情感温度。
  再往民间深处去寻访,余凤歧可谓是信丰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凡修桥补路都是行善。余凤歧是当地的富商,不仅行善,还一诺千金———他在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交通要道的虎山河上,耗尽家財建桥,以方便行旅。然而,在桥建到一半的时候,没钱了,他只好与妻子一起去募资。“玉带桥”竣工的那一年,是清乾隆五年,也就是270多年前的事了。桥,既是连通彼此和通往远方的象征,亦是民间信仰的功德。一个人,一座桥,余凤歧的名字曾经给回家路上的人带来多少念想呢?!那玉带桥桥柱上“功高德大固桥是赖圣偕神、海阔江深登岸不须舟与楫”的联文,应是经年最好的回答了。
  与那些信丰历史上声名显赫者相比,同行的文格兄给我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那是二十五年前春节的一个雨夜,他与亲戚开车从修水走105国道送人去广东,不料在信丰段抛锚了。雨夜,又遇春节饮食店歇业,他们只好敲开了一家路边饮食店的店门,店主承诺每人三元给他们做晚餐,一个个都半信半疑。结果呢,店主还真是恪守诚信———按照人数算,每人三元。事虽小,讲诉也朴素,对听者触动却很大。二十五年过去了,他多少次,又给多少人讲过这个故事呢,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了。或许,店主都早已忘记了曾经有那么一个雨夜,以及那么一群饿着肚子的过客。
  颇有意思的是,在桃江的源头饭池嶂之外,还有田地物产有关的地名,譬如新田、早禾田、谷山、油山、饭甑迳、油店背、茶芫、茶亭、富竹排等等。类似这样的地名,是否是在农耕社会对物资需求的一种彰显呢?其实,信丰的矿藏资源与地方物产都十分丰富,有稀土、铀矿、钨矿、麦饭石等等,而我感兴趣的还是最接近大众和日常生活的信丰脐橙,它能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应是名不虚传。我到信丰时,虽然错过了脐橙花的青香,也不是脐橙的采摘季节,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去安西核心产区看了百里脐橙带和优质脐橙基地,似乎只有站在低丘与岗地的脐橙树边,才能想象到果农采摘时的喜悦。
  安西,既是信丰脐橙的原产地,也是生态环境绝佳的地方。在安西镇,就有过了五百岁的银杏、榕树、罗汉松,与之相邻的金盆山还有上千年的红豆杉。在那崇山峻岭之中,不仅生长着楠木、香枫等野生植物86科240多种,还有豹猫、穿山甲、斑尾鹃鸠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其中,是名副其实的“南方动植物基因库”。面对一棵棵上了年纪的古树,我首先感到的是人的卑微,崇尚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秋天了,蝉声此起彼伏,叫得特别欢畅。声是秋声,山却还未曾显出秋色。“香山,在县南八十里,峰九十有九、小溪十八、产异药,有鹰石、三天门、绵香石、蜡烛石、龙湫诸胜。”(《信丰县志》)随着车子在信丰香山的盘山公路上蠕动,似乎是钻进了一个花岗岩与石英砂岩组成的地质谜团中。上山的石阶正在修葺与铺设,路上还堆着石块、沙土、泥浆,以及骡子留下的粪便。山顶上的路相对荒芜,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登上山脊就下山了。因为,我不喜欢在山中疾步行走。徒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若是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认识自然,更是提高审美的一种情趣。何况,香山的峰林、砂崖、峡谷,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所有这些,是否是远古的太初时期地壳运动留给我们的遗存,而那传说中百鹤在香山山麓飞翔云集的景象,又是何等的壮观。
  香山的诗意,是流布在山水中的。“西山鸾鹤起晴烟,南浦惊逢上濑舩。怪得异香长入梦,君家九十九峰前。”在遥远的明代,江西老乡汤显祖送给信丰本土才子黄九洛的诗句中就有了香山的身影,只是那香山巨峰之下的香山寺,一如《牡丹亭还魂记》中的牡丹亭一样湮灭了。当年,汤显祖在香山探幽访寺的时候,是否也是走这样的路径呢?
  檵木、黄荆、山竹、叶下红、泡桐,还有挂果的柿子树、鸟梨(豆梨)、鸡爪梨(枳椇)、板栗树,共同组成了山径上的景观。拐弯的岔口处,遇到了一位腰间系着镰刀手中挎着竹篮的老人。他是到山中采摘酸枣的,好比鹌鹑蛋大小的酸枣躺在竹篮中,小半篮的样子。老人见我疑惑,笑道,酸枣树有刺,采摘不容易。别看酸枣个头小,长相也一般,却有平肝安神的作用,在民间还能入药呢。行走在深山里,我要敬畏的太多,山水草木、飞禽走兽,当然也包括像采摘酸枣老人一样的守山人。
  机帆船“突突”地犁开了桃江的水,两岸浓绿的香樟在后退。桃江的源头在饭池嶂,上游为太平江,下游便是贡江了。而章江与贡江合流,就是赣江。我相信,沿着这样的河流漫游,会发现更多信丰人的过往,以及“人信物丰”、“比屋弦歌”的细节。在桃江江畔,抬头就能望到谷山之巅的信丰阁,想必那应是信丰人对赣江之滨的滕王阁一种穿越时空的呼应吧。
  选自《中国自然资源报》
其他文献
读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不与四时同”的六月西湖美丽荷塘风光。其实,不是所有的荷塘美景只有去江南才能看到,七、八月份的沛县汉城公园便是赏荷的极佳去处。“四面环水三面荷”的沛县汉城公园主建筑区———汉宫区旁边,便是“碧叶垂柳一拱桥”的荷塘了。花开有时,约好了似的,赶趟儿般竞相开放。百亩荷塘,如诗如画,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却有着“汉城
初识桃花潭的名字当在读高中时,这当然是来自于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当时,班上一位同学模仿李白写了一首题为《赠王同德》的诗,后两句是:“长淮涉水深千尺,不及同德送我情。”好在“淮”字与“德”字都是平声字,这两句诗从平仄上也就过了关。这是他送其在双沟中学初中同学的诗,他们的母校就在淮河岸边。从那时起,我对桃花潭的向往之情就像草芽一样“春风吹又生”。这次特意陪浩保一家铜陵访亲,前天下午游览了凤凰山,第
虽说音乐与文学本就有许多艺术感受上的相通之处,但你往往能从只言片语中读出作家生活痕迹的残余物,却很难从一首曲子里读出演奏者的人生。这也许是我不爱读作家忆往,却经常被音乐家的传记所吸引的原因,除了音乐,我几乎对他们一无所知。谈与大提琴相关的传记,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却是《她比烟花寂寞》的电影。这部由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传记改编的电影是对于她一生的成功再现:天赋、激情、癫狂,也许还有种种不可测的荒谬感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过一群争奇斗艳的女作家,她们首先运气好,率先获得开蒙识字的机会,若是字离她们远,被今天的我们记住的几率就几近于无了。老有人夸林徽因漂亮,她长相上其实并不像福州人。从老照片上看,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虽来自浙江嘉兴,却窄额、高颧、凸唇,一张橄榄状的脸怎么看都很福州。而林徽因脸无棱无角,反倒显出温婉柔媚的江南水乡质地。林徽因长得柔软,脾气据说却也火爆。火爆会不会是因为被周围男人众星捧月捧
好画在眼前,如同夏天傍晚送来一场及时雨,暑气尽消,一夜好眠。一今年夏天并不算很难过,似乎还没升起抱怨,就已接近大暑了。大约是整日在空调房里呆着,并不接触自然。出门的时候,偶尔汗流浃背,也是一路树荫庇护着,心生感激,不觉得很热。那天闲来翻看画册,读到朱屺瞻先生的西瓜图,忍俊不禁。他画一个盘子,装五块西瓜,旁边还散落两块,外加一把撕边破蒲扇,不经意的组合。西瓜红彤彤的艳丽,西瓜子用大墨点,黝黑黝黑的
唐代孟浩然的《春曉》是公认的千古名作,后人评价甚高。孟浩然是亚圣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孙,家学渊源甚深,而且勤奋用功,因此“少年舞文墨,属意在章句”。唐代科考的内容一般包括明经、词(诗)赋和策论。明经科是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诵和基本经义;策论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辞(诗)赋最见功力,也最受重视。孟浩然擅长诗赋,因此考进士看上去不过是小菜一碟。可不巧的是,开元十七年正月的这次礼部试,没有考辞赋。二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其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神话人物。书中的鸟兽,动辄好几个脑袋、好几条腿,动辄呼风唤雨,甚至可以祸国兴邦,显然是超现实的存在。有些人相信,《山海经》中记载的怪兽、异鸟,都是远古曾经确实存在过的。有人甚至认为,那些诡异的奇人异兽表现的实际上是外星生物。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山海经》中的记载“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强调此书的可信。
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
初夏时节,江南的梅雨还没有落,青青的梅挂满枝头,是为青梅。古往今来,与青梅相关的人和诗句多得难以赘述,但最懂青梅的非三国时曹操莫属。青梅,甚至被称为“曹公”。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因为味儿过酸,青梅只要在人的
大自然真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春天便是她的得意之作!她在大地这幅宽大的宣纸上,姿意地挥洒着心中的豪情。于是,河里流动着蓬勃的生机,山上孕动着绿色的生命,处处都滚动着渐长的生气……感谢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让沉寂冷清了一冬的大地一下子抖擞精神,引领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也都在跟着大自然的笔调,细细地描摹着酝酿已久的画作。这画作,同春天一样,也是以绿色作底,红色为伴,让人不由地顿生无限遐思和神往。春天这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