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大家都要经历很多变化,从学习方法到业余生活,都会有一个过渡阶段。加上改变了平常生活的地点,生活习惯上也要重新适应,对任何人都是不小的考验。高中时候,有很多同学就已经很喜欢读书了,但是到了大学,无论书的来源、个人的读书口味、身边师友的影响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风潮等等,都可能会很深刻地改变一个人的读书生活,塑造一种崭新的符合大学生角色的阅读状态。
我从小喜欢地理和历史,尤其喜欢地图册和军事历史书籍,算是个军迷和地图控。对于文学,我的阅读专注度远远不如很多亲朋好友,只是单纯喜欢写作,很少去为了积累词汇和语句而读文学作品。因为爷爷和妈妈都曾是老师,爸爸从事艺术创作,我从小就生活在想读书就触手可得的家庭环境当中。高中时,学校附近有一家很不错的民营独立书店,我最初读的一些文学书籍都是在这家书店偶遇的。可以说,这家书店的老板引领了同学们的阅读口味。进入大学以后,我不仅长大了,还开始了在他乡的独自生活。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交往,彼此适应,相互了解,交新朋友,拓展心中的天地,这个社交转变的过程也大大影响了我读书的方式。
命中注定,与此书相遇
要说我在大学读到的第一本重要的书,当属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我与此书相遇,是真正的命中注定。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我因分数不够进入志愿专业,被调剂到了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第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有谁是志愿进入本专业就读的。举手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人,全班大多数同学面面相觑,相对无言。很快我们就发现,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了解这个专业,尽快进入状态,确定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向。就在这个时候,我在一门公共课上听一位老师介绍互联网技术时,听说了《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尼葛洛庞帝最为人称道的角色是预言家、未来学家这种很虚的名头,实际上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在宏观层面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在图书馆借到了《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发现书中讲述的内容也如老师和报刊上谈及该书的文章所言,在谈到数种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能性。2003年,博客才出现不久,互联网远不像现在这样千变万化,但也早已称得上日新月异。在那样的时候,以那样的心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大学生活有底了。
按说一本书不至于神奇到这个地步,《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在现在看来略显过时,但这本书对我个人来讲,却不是一本务虚的书。首先,它在事实上告诉我,我就读的专业直接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而且一直在发展,这使我决心在本专业上认真走下去试试看。这种稳下来的心态让我不再为专业被调剂感到烦恼。其次,书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世界是不停地发展着的,你不顺应趋势,不主导潮流,不主动寻求开放式的进步,就要被淘汰了。这种思想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一方面使我感觉到大学四年大有可为,要多找机会了解新事物,另一方面让我庆幸离开东北边陲小城来到南方的大城市碰碰运气,是个不坏的决定。第三,尼葛洛庞帝并非技术死宅,也不是空洞的口号思想家,他提到的很多东西,都与多个自然和社会科学学科相关。换言之,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很多关联的书目。加上良师益友的帮助,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远远不是纸面上那么简单了。大学毕业后,我还曾重读过一次《数字化生存》,重温了以前的真实感触。
老师的良苦用心,我用实际行动去体会了
在大一下学期,我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可堪真正的“先生”,他在执教一门较刻板的理论性必修课时,果断摒弃课本,只在最后一个课时给大家划重点,其他16个课时都脱稿讲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每节课的最后,老师都会推荐一批书给大家,这些书涵盖了历史、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几个方面,哲学和法学为辅,往往每批多达十几本。这么多书,在间隔一周就要再上一节课的节奏当中,是不可能全部读完的,因此老师强调,读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两本,受到触动就算有效。老师甚至说,这些书当中有一些并不容易寻到,有的书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行列可能都稀少或根本找不到,他希望大家在寻找这些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老师的良苦用心,我用实际行动去体会了,此间还意外收获了几位同道,这些朋友直到我大学毕业8年后的现在,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经常互相分享阅读所得。
在这个学期的寻书读书行动当中,我遇到了第二本令我在大学立足的书,即美国历史学家芮玛丽的《同治中兴》。这本书是一本严肃的历史学研究著作,主要研究了晚清同治皇帝统治期间,早期洋务派为了巩固国家体制,通过个人在体制中的努力,谋求国家中兴的过程。这些内容在当前的史学研究当中,以及在公众文化舆论范畴内,是比较受关注、研究较为深入的。这本书的专业水准相当高,作者文笔和译者译笔亦相当可靠,其编入的丛书所涉选题也都很有意思,在之后的几个学期当中,我也顺藤摸瓜,读了该丛书中其他的几种。
《同治中兴》一书,对我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我从初中时候就特别喜欢历史,中学六年一直在担任班级里的历史课代表,我尤其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一想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任由列强宰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朝廷腐化堕落,不思进取,就恨不得自己早出生100年。然而,《同治中兴》一书让我发现,大学时代学习的历史学,与高中听老师讲的历史课,完全是两回事情,这种颠覆性的转变让我一下子迷上了大学能够接受到的历史知识。简言之,高中历史教人简单思维,先判断对错,分清敌我,再逐条记住若干要点,以便直捣龙门,妥善看到历史事件;大学历史教人全面思考,以史观为核心,树立人看待过去的逻辑,史实亦基于多方史料记载而得到多面的描述,非一家一派锁定性地描述所能断言。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还让我了解到,政治体制和管理方式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制度性力量,我就读的行政管理专业与此直接相关。我决定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广泛阅读,拓宽视野,纠正以往的狭隘见解,更好地利用大学生活的平台,做一个理性的青年学人。
偶然发现的一本商业小说
由一本历史著作,我还燃起了对报刊阅读的兴趣。由于《经济观察报》当时经常刊登与历史文化相关的长文,以古鉴今,讨论改革,我从《同治中兴》一书的评论前进到了《经济观察报》的几乎全部版面。除了汽车和房产,其他版面的内容我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精读。熟能生巧,我大概花了三四个月,在经济学、金融学领域入门了。报纸上最吸引我的一类内容就是公司新闻,其中的并购信息和对公司进行深入报道时分析股权结构的内容总是让我读到不能自拔。
在热衷于关注公司新闻的时间里,我也去图书馆找了与此相关的书籍。除了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相关的专业书,我还偶然发现了一本商业小说,叫《门口的野蛮人》。作者的文笔非常出色,能把一桩涉及多方的公司并购案(包括案中案)写得细致经常。跌宕起伏的情节,描述了有野心且敢作敢为的企业高管罗斯·约翰逊,通过猎头公司成为了标牌公司的总裁,接着以小吞大,兼并了纳贝斯克公司,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主导纳贝斯克-标牌公司吞并雷诺兹烟草之后,罗斯·约翰逊成了商战中的大明星,但在私有化新公司的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对手、猎鹰般的华尔街投行们都赶来参战。一时间,密集的财经词汇轰炸了我的眼球,慢慢地消化这些陌生词汇的同时,我也一步步见证了曾是史上最著名公司争夺战的本案进程。读完这本书,真觉得像亲身经历了一场硝烟弥漫的大战,我也好像从新兵蛋子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兵。在阅读《门口的野蛮人》一书的时间里,我对财经问题的兴趣和对新闻写作的喜爱逐渐浮上心头,这两项转变,直接决定了我大学中后期的学习、求职和最终的就业方向。决定辅修金融学双学位,选修多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课程,都与这次阅读经验有关。
总的来说,《数字化生存》令我适应大学,《同治中兴》令我理解大学,《门口的野蛮人》令我享受大学。三本书看起来都与大学生活的方式方法无关,却都一边与我的专业挂钩,一边影响着我的兴趣和志向。读书毕竟是一件传播二手经验的事情,它也许不能直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它对人的影响将以很多种渠道体现在未来。
责任编辑:陈晓丽
我从小喜欢地理和历史,尤其喜欢地图册和军事历史书籍,算是个军迷和地图控。对于文学,我的阅读专注度远远不如很多亲朋好友,只是单纯喜欢写作,很少去为了积累词汇和语句而读文学作品。因为爷爷和妈妈都曾是老师,爸爸从事艺术创作,我从小就生活在想读书就触手可得的家庭环境当中。高中时,学校附近有一家很不错的民营独立书店,我最初读的一些文学书籍都是在这家书店偶遇的。可以说,这家书店的老板引领了同学们的阅读口味。进入大学以后,我不仅长大了,还开始了在他乡的独自生活。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交往,彼此适应,相互了解,交新朋友,拓展心中的天地,这个社交转变的过程也大大影响了我读书的方式。
命中注定,与此书相遇
要说我在大学读到的第一本重要的书,当属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我与此书相遇,是真正的命中注定。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我因分数不够进入志愿专业,被调剂到了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第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有谁是志愿进入本专业就读的。举手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人,全班大多数同学面面相觑,相对无言。很快我们就发现,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了解这个专业,尽快进入状态,确定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向。就在这个时候,我在一门公共课上听一位老师介绍互联网技术时,听说了《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尼葛洛庞帝最为人称道的角色是预言家、未来学家这种很虚的名头,实际上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在宏观层面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在图书馆借到了《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发现书中讲述的内容也如老师和报刊上谈及该书的文章所言,在谈到数种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能性。2003年,博客才出现不久,互联网远不像现在这样千变万化,但也早已称得上日新月异。在那样的时候,以那样的心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大学生活有底了。
按说一本书不至于神奇到这个地步,《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在现在看来略显过时,但这本书对我个人来讲,却不是一本务虚的书。首先,它在事实上告诉我,我就读的专业直接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而且一直在发展,这使我决心在本专业上认真走下去试试看。这种稳下来的心态让我不再为专业被调剂感到烦恼。其次,书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世界是不停地发展着的,你不顺应趋势,不主导潮流,不主动寻求开放式的进步,就要被淘汰了。这种思想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一方面使我感觉到大学四年大有可为,要多找机会了解新事物,另一方面让我庆幸离开东北边陲小城来到南方的大城市碰碰运气,是个不坏的决定。第三,尼葛洛庞帝并非技术死宅,也不是空洞的口号思想家,他提到的很多东西,都与多个自然和社会科学学科相关。换言之,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很多关联的书目。加上良师益友的帮助,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远远不是纸面上那么简单了。大学毕业后,我还曾重读过一次《数字化生存》,重温了以前的真实感触。
老师的良苦用心,我用实际行动去体会了
在大一下学期,我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可堪真正的“先生”,他在执教一门较刻板的理论性必修课时,果断摒弃课本,只在最后一个课时给大家划重点,其他16个课时都脱稿讲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每节课的最后,老师都会推荐一批书给大家,这些书涵盖了历史、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几个方面,哲学和法学为辅,往往每批多达十几本。这么多书,在间隔一周就要再上一节课的节奏当中,是不可能全部读完的,因此老师强调,读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两本,受到触动就算有效。老师甚至说,这些书当中有一些并不容易寻到,有的书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行列可能都稀少或根本找不到,他希望大家在寻找这些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老师的良苦用心,我用实际行动去体会了,此间还意外收获了几位同道,这些朋友直到我大学毕业8年后的现在,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经常互相分享阅读所得。
在这个学期的寻书读书行动当中,我遇到了第二本令我在大学立足的书,即美国历史学家芮玛丽的《同治中兴》。这本书是一本严肃的历史学研究著作,主要研究了晚清同治皇帝统治期间,早期洋务派为了巩固国家体制,通过个人在体制中的努力,谋求国家中兴的过程。这些内容在当前的史学研究当中,以及在公众文化舆论范畴内,是比较受关注、研究较为深入的。这本书的专业水准相当高,作者文笔和译者译笔亦相当可靠,其编入的丛书所涉选题也都很有意思,在之后的几个学期当中,我也顺藤摸瓜,读了该丛书中其他的几种。
《同治中兴》一书,对我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我从初中时候就特别喜欢历史,中学六年一直在担任班级里的历史课代表,我尤其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一想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任由列强宰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朝廷腐化堕落,不思进取,就恨不得自己早出生100年。然而,《同治中兴》一书让我发现,大学时代学习的历史学,与高中听老师讲的历史课,完全是两回事情,这种颠覆性的转变让我一下子迷上了大学能够接受到的历史知识。简言之,高中历史教人简单思维,先判断对错,分清敌我,再逐条记住若干要点,以便直捣龙门,妥善看到历史事件;大学历史教人全面思考,以史观为核心,树立人看待过去的逻辑,史实亦基于多方史料记载而得到多面的描述,非一家一派锁定性地描述所能断言。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还让我了解到,政治体制和管理方式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制度性力量,我就读的行政管理专业与此直接相关。我决定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广泛阅读,拓宽视野,纠正以往的狭隘见解,更好地利用大学生活的平台,做一个理性的青年学人。
偶然发现的一本商业小说
由一本历史著作,我还燃起了对报刊阅读的兴趣。由于《经济观察报》当时经常刊登与历史文化相关的长文,以古鉴今,讨论改革,我从《同治中兴》一书的评论前进到了《经济观察报》的几乎全部版面。除了汽车和房产,其他版面的内容我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精读。熟能生巧,我大概花了三四个月,在经济学、金融学领域入门了。报纸上最吸引我的一类内容就是公司新闻,其中的并购信息和对公司进行深入报道时分析股权结构的内容总是让我读到不能自拔。
在热衷于关注公司新闻的时间里,我也去图书馆找了与此相关的书籍。除了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相关的专业书,我还偶然发现了一本商业小说,叫《门口的野蛮人》。作者的文笔非常出色,能把一桩涉及多方的公司并购案(包括案中案)写得细致经常。跌宕起伏的情节,描述了有野心且敢作敢为的企业高管罗斯·约翰逊,通过猎头公司成为了标牌公司的总裁,接着以小吞大,兼并了纳贝斯克公司,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主导纳贝斯克-标牌公司吞并雷诺兹烟草之后,罗斯·约翰逊成了商战中的大明星,但在私有化新公司的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对手、猎鹰般的华尔街投行们都赶来参战。一时间,密集的财经词汇轰炸了我的眼球,慢慢地消化这些陌生词汇的同时,我也一步步见证了曾是史上最著名公司争夺战的本案进程。读完这本书,真觉得像亲身经历了一场硝烟弥漫的大战,我也好像从新兵蛋子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兵。在阅读《门口的野蛮人》一书的时间里,我对财经问题的兴趣和对新闻写作的喜爱逐渐浮上心头,这两项转变,直接决定了我大学中后期的学习、求职和最终的就业方向。决定辅修金融学双学位,选修多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课程,都与这次阅读经验有关。
总的来说,《数字化生存》令我适应大学,《同治中兴》令我理解大学,《门口的野蛮人》令我享受大学。三本书看起来都与大学生活的方式方法无关,却都一边与我的专业挂钩,一边影响着我的兴趣和志向。读书毕竟是一件传播二手经验的事情,它也许不能直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它对人的影响将以很多种渠道体现在未来。
责任编辑: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