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线上-线下两者相结合的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拟解决慕课授课过程中师生面授互动缺乏和传统授课方式中学生被动学的弊端的问题,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passive learn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which discusses the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MOOC and PAD.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关键词: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主动性
Key words: MOOC-PAD;hybrid;initiative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7-0228-02
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1 慕课的弊端
《汽車电工电子技术》线上慕课虽然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初始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不能持续的坚持学习,造成了慕课课程毕业完成率低的现象;且网络教学方式固化、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的教学弊端。
1.2 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对学生进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听课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1.3 对分课堂的介绍
针对我国传统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弊端,2013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时间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这样对半分的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中教师留了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分组内化吸收所学的新知识,并分组讨论所学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教师授课与学生内化吸收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的有机统一。因此,为了解决《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论文探索将慕课-对分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分析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汽车常用电气电子元件,具备对汽车基础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能对汽车电路进行简单维修,为后续的汽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采用项目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来实施课程教学。
2.2 慕课-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框架设计
参照现有的混合学习设计步骤,结合对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主要从课程设计、考核评价两个方面构思设计,构建了融合对分课堂教学和MO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为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3 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针对以上的对分-慕课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我院的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中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了基于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将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课堂对分授课)两部分。以项目四(汽车执行器与控制)的”学习任务一“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为例来讲解。
3.1 课前——MOOC线上预习
课前教师在慕课平台上上传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视频资源、课件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对应的视频,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依据设计学生的课前作业和视频观看完成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对教师后续的课中对分课堂讲解提供依据。
3.2 课中——对分课堂线下课堂教学
依据线上测评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基极电流Ib如何控制集电极电流Ic”这部分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基极能控制集电极电流;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该部分内容,再留出一半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吸收、内化,至此,学生基本上了解了三极管放大的概念,但是还不太理解什么是三极管真正的放大状态,所以需要实践来验证该理论。(图2)
3.3 课中——对分课堂线下实验验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必须要落实到实践部分。因此在课堂上讲解了三极管三个电极之间关系的 “三极管电流分配电路图”,如图2所示。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基极电流IB控制集电极电流Ic ”理论的正确性,小组通过实验测试放大状态下改变三极管基极电流的大小,并测量不同的基极电流IB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Ic大小,计算集电极电流Ic与基极电流的倍数β关系:
体现了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实质为“以小控大”。
小组圆满完成实验数据的测试,如表1所示。再整理实验数据,总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的外部电源的工作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4 课中——课堂讨论内化
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实践操作后,如果要学生真正理解消化知识,还需要学生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为了强化学生的讨论效果,按照对分课堂的“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亮、考、帮的流程进行讨论,每个学生亮出自己吃透吃懂的内容,并以考的提问形式提出其他同学可能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最后请其他同学帮助自己解决不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全面的参与了课程内容的学习。
3.5 课中——教师点评
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该部分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总结和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小组之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3.6 课后——MOOC线上测验
教师在慕课的慕课堂中发布“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的测验练习题,要求同学们在课后限时完成,检验同学们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为下次课程的授课内容做好铺垫。
3.7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测量学生对课程知识所学的掌握程度,它的考核方式是多元多方位的评价,包括线上与线下两种考核评价方式。线下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出勤、小组讨论情况、作业情况等,线上的评价包括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度,观看视频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线上作业情况等。
4 总结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线上课程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的获取知识的局面,学生学习知识在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中逐渐转变。
参考文献:
[1]涂春梅.基于“对分课堂”的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9):59-61.
[2]张典.对分课堂: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25-226.
[3]李洪影.期刊“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0(5):22-23.
[4]张晓丽.融合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智慧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6):147-151.
[5]周志紅.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金融,2020(3):139-141.
Abstract: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passive learn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which discusses the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MOOC and PAD.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关键词: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主动性
Key words: MOOC-PAD;hybrid;initiative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7-0228-02
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1 慕课的弊端
《汽車电工电子技术》线上慕课虽然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初始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不能持续的坚持学习,造成了慕课课程毕业完成率低的现象;且网络教学方式固化、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的教学弊端。
1.2 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对学生进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听课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1.3 对分课堂的介绍
针对我国传统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弊端,2013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时间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这样对半分的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中教师留了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分组内化吸收所学的新知识,并分组讨论所学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教师授课与学生内化吸收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的有机统一。因此,为了解决《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论文探索将慕课-对分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分析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汽车常用电气电子元件,具备对汽车基础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能对汽车电路进行简单维修,为后续的汽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采用项目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来实施课程教学。
2.2 慕课-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框架设计
参照现有的混合学习设计步骤,结合对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主要从课程设计、考核评价两个方面构思设计,构建了融合对分课堂教学和MO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为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3 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针对以上的对分-慕课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我院的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中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了基于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将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课堂对分授课)两部分。以项目四(汽车执行器与控制)的”学习任务一“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为例来讲解。
3.1 课前——MOOC线上预习
课前教师在慕课平台上上传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视频资源、课件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对应的视频,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依据设计学生的课前作业和视频观看完成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对教师后续的课中对分课堂讲解提供依据。
3.2 课中——对分课堂线下课堂教学
依据线上测评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基极电流Ib如何控制集电极电流Ic”这部分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基极能控制集电极电流;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该部分内容,再留出一半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吸收、内化,至此,学生基本上了解了三极管放大的概念,但是还不太理解什么是三极管真正的放大状态,所以需要实践来验证该理论。(图2)
3.3 课中——对分课堂线下实验验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必须要落实到实践部分。因此在课堂上讲解了三极管三个电极之间关系的 “三极管电流分配电路图”,如图2所示。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基极电流IB控制集电极电流Ic ”理论的正确性,小组通过实验测试放大状态下改变三极管基极电流的大小,并测量不同的基极电流IB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Ic大小,计算集电极电流Ic与基极电流的倍数β关系:
体现了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实质为“以小控大”。
小组圆满完成实验数据的测试,如表1所示。再整理实验数据,总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的外部电源的工作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4 课中——课堂讨论内化
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实践操作后,如果要学生真正理解消化知识,还需要学生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为了强化学生的讨论效果,按照对分课堂的“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亮、考、帮的流程进行讨论,每个学生亮出自己吃透吃懂的内容,并以考的提问形式提出其他同学可能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最后请其他同学帮助自己解决不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全面的参与了课程内容的学习。
3.5 课中——教师点评
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该部分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总结和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小组之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3.6 课后——MOOC线上测验
教师在慕课的慕课堂中发布“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的测验练习题,要求同学们在课后限时完成,检验同学们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为下次课程的授课内容做好铺垫。
3.7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测量学生对课程知识所学的掌握程度,它的考核方式是多元多方位的评价,包括线上与线下两种考核评价方式。线下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出勤、小组讨论情况、作业情况等,线上的评价包括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度,观看视频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线上作业情况等。
4 总结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线上课程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的获取知识的局面,学生学习知识在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中逐渐转变。
参考文献:
[1]涂春梅.基于“对分课堂”的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9):59-61.
[2]张典.对分课堂: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25-226.
[3]李洪影.期刊“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0(5):22-23.
[4]张晓丽.融合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智慧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6):147-151.
[5]周志紅.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金融,2020(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