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兔眼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兔眼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眼内安全性.方法 14只青紫兰兔分为3组,其中12只兔的右眼设为实验组,左眼设为实验对照组,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右眼予以25 mg/ml的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实验组根据不同注射剂量分为2.5、5.0 mg 2个剂量组,左眼分别注射等剂量0.9%生理盐水作为实验对照.玻璃体腔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2 d,第3次注射后1、4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B型超声、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临床指标观察,视网膜电图(ERG)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进行视网膜功能检测.第3次注射完毕后1、4周分别摘取眼球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 所有实验眼和实验对照眼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各组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无混浊、出血.B型超声、UBM和OCT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变.注射前后不同剂量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眼压、前房闪辉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实验组与注射前、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最大反应ERG a、b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F-VEP N1波潜伏期和P1波振幅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剂量实验组第3次注射后1周玻璃体腔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注射后第4周未见炎症细胞;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5.0 mg实验组第3次注射后1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炎症细胞,个别视细胞细胞核呈空泡样改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凋亡细胞计数显示,第3次注射后1周,5.0mg实验组与2.5、5.0mg实验对照组(Z=0.227)和正常对照组(Z=1.341)组间凋亡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mg bevacizumab在兔眼玻璃体腔多次注射视网膜有一定轻微毒性反应.
其他文献
以桉树的赤桉、巨桉、细叶桉和粗皮桉4个种18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条带特异、条带数适中、背景清晰、重复性
随着信息技术日趋走向成熟,基于WCF的网络信息化设计模式,以其语言、平台独立性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公寓管理工作信息化方面的问题.WCF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应用到公寓信息
根据已知的鸭肠炎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RTLT1、RTLT2,取基因组自连产物进行PCR反应,分别得到全长1607、1978 bp的序列.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催化苯丙氨酸转化为肉桂酸,促进黄酮、木质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根据其他植物PAL基因的DNA保守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吕矿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决定成败”的统领观,不断推进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建设,以“建塑特色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型安全矿井”
基于耦合模理论和阶跃折射率单模光纤三层模型包层模理论,可在长周期光纤光栅(LPG)光纤包层外涂制特定的抗体作为生物活性膜层,并通过生物活性膜层折射率的变化来检验血液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伴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可与所有
以牡丹品种'凤丹'的带花丝的花药为外植体,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利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诱导愈伤组织,确定了最佳的花药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期,利用单核中期的花药,在确定合适激
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和比较频次法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生长期间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空间分布型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聚集度指标检验分析表明西花蓟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增加可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1,2]).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能减轻视网膜水肿,提高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