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少数”之“普遍”r——拉维科维奇的希伯来语诗歌生成论

来源 :江汉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莉娅·拉维科维奇被认为是以色列建国后最重要的希伯来语女诗人.结合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少数文学”与“生成”理论,在诗人反抗希伯来父权传统的压制、批判暴力强权、谴责作家旁观姿态的“背叛写作”及其先锋品格中,可以发现一条从“生成—女人”到“生成—他者”的“生成—少数”的逃逸线.这种破坏现有权力结构与否定自身同一身份的语言的解辖域化和对新型感知的探索,亦是回应一种“集群多元体”的伦理实践.
其他文献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中国新史学的重要分支,是书写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界将其研究同中共党史研究相结合,或者说在中共党史视域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按理说自然会呈现显著的规定性,不过就可操作性而言,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思索.对此,不少学者曾有探讨①,对于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富有启发.然而,一些问题尚待具体说明和分析.例如,从纯粹学术性角度加以研究会碰到怎样的局限,要不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个性?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除长期坚持唯物史观外,是否
期刊
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关于史家修养的认识源远流长.唐代史家刘知幾提出才、学、识的“史才三长”说,其后清代史家章学诚又为“史才三长”补充了“史德”论,使得才、学、识、德成为中国古代衡量史家修养的基本准则.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总结自身史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发扬了古代史家修养论,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治学上的“自得”追求和对于学术上的“自省”精神.目前学界对此已有一定的研究①,但缺乏专门的梳理和总结,故而拙文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自我修养的新境界作初步总结
期刊
11月18日,安徽干成了一件大事!rn安徽“做东”,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共9个省市携手,组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rn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局”,为什么由安徽来“组局”?rn组什么“局”rn要问是个什么样的“局”,首先得知道入“局”的“人”,好比请客吃饭,要先知道请的客人是谁.rn安徽要请的这桌“客人”,来历可不小,个个都是“贵客”:既有中国经济发展的“优等生”上海、江苏、浙江,也有区域经济大省河南、湖北、湖南,还有全国能源、资源大省山西、江西,都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rn更难得的是,还是以组团的方
期刊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是我国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立足产城融合视角,从厘清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入手,深入探讨二者对城乡收入差距协同调节效应的路径和机理.基于2009—2018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测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通过系统解析和耦合,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动态演化特征.构建普通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对收入分配的协同作用,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
转型社区从乡土村落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不只是居民身份、基层行政建制与组织形态的变化,更主要是土地产权性质与空间结构的改变.土地产权与空间结构是形塑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形态的基础要素,转型社区实质上是城乡二元空间结构与制度安排在社区场域内的投射.作为城市化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转型社区的性质特征必须在城乡二元体系中来理解.基于城乡二元土地产权与空间结构的视角对转型社区进行研究发现:转型社区的土地产权存在集体产权、国有产权以及混合型产权三种形态,分别形塑出不同的社区经济关系与公共服务关系;转型社区的空间变革主要有
基于国有企业聘用外籍高管视角,利用2007—2018年间的中国国有企业样本,实证检验外籍高管对外资参股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其中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籍高管的聘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外资参股的概率与程度,即相较于没有聘用外籍高管的国有企业,聘用外籍高管的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出现外资参股,而且外资参股的程度也更高.而制度环境在外籍高管与外资参股的关系间产生了促进作用,即在制度环境更好的地区,聘用外籍高管的企业外资参股的概率与程度更高,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后同样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籍高管对外资参股的影响
金融扩大开放,经济中心城市作为主要的金融开放政策承接方,怎样进一步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主要的管理方向.基于北京市高端金融人才视角,探讨经济中心城市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影响金融发展的以下因素: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生态文明与金融发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找到其中相互的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对经济中心城市金融发展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经济的发展,而是文化发展状况(教育与公民道德素质),因此在政府管理部门对城市投入的资源禀赋一定的条件下,应优先对文化发
晚清经师刘熙载的《艺概》是一部体系严密的综合性文艺理论著作.该书撰写受到晚清文艺思潮与经师身份之间张力的影响.刘熙载试图调和由二者引申出来的“六经皆文”与“文本于经”的冲突,构建出一套具有中间路线色彩的“文经合一”说的文章观.在批评实践中,刘熙载严格遵循文章源于六经,文章由道、义、事、情构成的文章观,将经学文献纳入文学批评视野,同时又采用经学义理视角展开文学批评,实现了推尊六经神圣性与承认文学独立性的辩证统一.
考察上古城市的兴起,直到先秦时期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在梳理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历史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勾勒出先秦“邑制城市”三大特点:城市国家体制、农业城市属性、防御与祭祀功能.先秦邑制城市从城市功能的非工商经济性和市政治理体系的非市民自治性两方面凸显与西欧古代城市的不同特点,直启秦汉以后郡县制城市的基本格局,对二千余年中国传统城市发展产生了久远深刻的影响.
闻一多、朱自清、冯至是在1920年代即已成名的诗人.他们自1930年代以来,不同程度地中断了新诗创作.从这一现象出发,可考察创作的中断以及他们在冯至出版新作《十四行集》时所反映的“中年”问题.“中年”这一批评术语源自朱自清对冯至《十四行集》所体现出的沉思特点的评价,并很快引起了其他诗人的共鸣.但简单地把“中年”看作是一种沉稳、凝定的写作风格,反而会掩盖这一批评术语诞生的具体语境以及诗人风格转变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内部挣扎与责任意识的成长.“中年”并不意味着沉稳、凝定的风格,而是由无法继续按原有方式写作的阻滞所